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考论文

2024-08-12 14:25:1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文章以构建高效优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目标导向,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关联生活实际,贯彻‘减负增效’”“优化议题设置,落实‘寓教于乐’”“设计分层作业,体现‘因材施教’”的创新思考与革新路径,旨在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组织方法与实践路径的创新优化,切实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摘要:文章以构建高效优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目标导向,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关联生活实际,贯彻‘减负增效’”“优化议题设置,落实‘寓教于乐’”“设计分层作业,体现‘因材施教’”的创新思考与革新路径,旨在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组织方法与实践路径的创新优化,切实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打造高效优质教学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与压力逐渐成为现代高中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与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结合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需求对高中政治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创新,这不仅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还对当代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联生活实际,贯彻“减负增效”
增强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1]。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改革,教师亦可从中汲取教学灵感,收获教育启示,通过挖掘生活教育资源、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嵌入社会生活实例的方式达到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减轻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压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实效的“减负增效”目的。
例如,在讲授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课时,教师便可应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驱动“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地。
第一,任务驱动,挖掘生活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财经小贴士——分配”“70年数据见证新中国伟大飞跃——居民收入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视频为主要素材为学生设计微课导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导学视频初步理解其中“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国民收入”“公平及效率”等概念的含义,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建立初步认知。在导学视频的结尾,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导学任务,驱动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生活素材及学习资源,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
任务一:梳理你所了解的收入分配形式,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解读这些收入分配形式的原则及意义。
任务二:结合个人家庭收入来源途径及相关信息资料探究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
任务三:结合身边实例或相关事件,说说致富的路径。
设计意图:在课前以相关财经新闻为素材为学生制作微课导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初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对相关名词的理解认识,为学生高效学习夯实基础;以导学任务驱动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整理生活素材与学习资源,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度。
第二,深化认识,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片段,以其中人物陈江河与骆玉珠的创业故事为线索设置核心问题“实施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讨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驱使学生主动利用课前所收集的生活素材与信息资料自主解读按劳分配的意义,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进而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正确劳动观念。紧接着,教师可以呈现“全国31省(区、市)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举例说明个人收入的多渠道来源,以自主探讨与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深化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
以人物特点鲜明的电视剧导入课程核心内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按劳分配意义”,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情绪,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并设置核心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利用课前所收集整理的生活素材个性化解读“按劳分配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随后,以生活实例与新闻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个人收入途径多元化的原因,巩固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速度,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第三,话题讨论,嵌入社会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看视频“国民收入的‘大蛋糕’怎么切?”,并从中抽象提取话题“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是什么?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途径有哪些?”,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慈善活动、赈灾活动、公益活动有关的社会实例,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实例中了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把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途径与原则,进而实现对本课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深刻把握。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话题讨论,并根据学生话题议论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关社会生活实例,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让学生明确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及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改善民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有效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2]。
二、优化议题设置,落实“寓教于乐”
议题式教学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倡导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也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手段之一[3]。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议题设置的方式削弱思想政治课程的枯燥感,以此来更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保障。
例如,在讲授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一课时,教师便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设置议题“如何理解鲁迅所谓的‘拿来主义’?”,并在学生明确本次议题内容后,为学生提供《拿来主义》的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通过阅读得出不同见解与观点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议题式学习活动:
第一,收集议题资料。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深度论述了如何看待外来文化问题,并提出了“我们要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与结论[4]。通过对《拿来主义》一文的阅读分析,学生会对“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提出更具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独特见解:一部分学生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排斥抵制的态度;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全盘接受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批判质疑的态度。对此,教师便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自由组建议题学习小组,并合作收集整理能够证实个人观点的资料信息,为学生后续议题讨论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第二,展开“圆桌会议”。在各个学习小组围绕不同观点完成资料信息收集任务后,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流行的辩论类综艺节目片段,让学生总结归纳节目中人们围绕某一议题进行辩论的方式。这样做,一来能够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二来能够为学生议题讨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随后,教师便可以组织三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举办“圆桌会议”,模拟辩论类综艺节目的议题讨论方式,以演讲、展示PPT等多种形式围绕议题展开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时可作为学生议题讨论的协作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以更为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以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议题探讨的深度与高度,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度参与“圆桌会议”对“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形成更为清醒、客观的认识。
第三,总结议题结论。在各组学生围绕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后,教师便可作为会议的协调者与组织者对本次“圆桌会议”内容、结论进行梳理与总结,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重新解读鲁迅《拿来主义》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学会坚持“洋为中用”的态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会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吸收有益外来文化推动我国文化发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布置以“我对‘拿来主义’的认识”为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作文中更为深入地探讨与论述“文化复古主义”与“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实质,以此更好地升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感受。
由此一来,学生便会通过对“如何理解‘拿来主义’?”这一议题的多元辨析与深度探究学会以更为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发展与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设计分层作业,体现“因材施教”
优化学科作业设计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关键路径[5]。在展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改革工作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与设计分层式的课后作业,在有效减轻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压力与作业负担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
仍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为例,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后,教师便可为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拔高性作业及挑战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指向学困生):
(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_____,人只有在_____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_____提供的;只有正确处理_____、_____的关系,人才能够在奉献社会中创造与实现自己的价值。
(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_____和_____。
(4)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拔高性作业(指向中等生):
(1)如何理解马祖光所说的“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的含义?
(2)如何理解雷锋为人民做好事的行为?
(3)结合中国女排相关资料,分析女排多次夺冠的原因,并结合相关实例总结归纳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挑战性作业(指向学优生):
(1)为什么有些人即便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优越物质条件,但仍会觉得人生不幸福?
(2)结合本课与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
(3)阅读艾青《光的赞歌》一诗,结合本课内容分析诗人艾青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中等生及学优生设计数量、难度、内容各不相同的分层式课后作业,不但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整体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水平,还能促进学生政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强化与提高[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结合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精简化、创新化、趣味化与生活化特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优化教学议题设置、完善课程作业设计的方式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改革,以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庭华.“双减”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变革研究[J].学周刊,2022,520(28):66-68.
[2]朱寒忆.基于“双减”政策打造高中政治高效优质的课堂[J].学园,2022,15(26):13-15.
[3]丁孝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7(15):42-43.
[4]刘付燕.“双减”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索[J].高考,2022,442(20):164-166.
[5]樊兰福.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J].高考,2022,440(18):151-153.
[6]王悦悦.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师,2022,491(8):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