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幼儿综合版画创意教学实践论文

幼儿综合版画创意教学实践论文

2

2024-08-06 09:56:0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幼儿综合版画是一个图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其融观察与表现、构思与想象、综合与探索多领域学习于一体,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及趣味性的特点,对于推动幼儿全面素养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以大班幼儿的综合版画实践为基础,分析幼儿综合版画的特点及独特价值,结合实例介绍幼儿综合版画的具体实践方法,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综合版画是一个图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其融观察与表现、构思与想象、综合与探索多领域学习于一体,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及趣味性的特点,对于推动幼儿全面素养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以大班幼儿的综合版画实践为基础,分析幼儿综合版画的特点及独特价值,结合实例介绍幼儿综合版画的具体实践方法,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版画;综合版画;创意教学

  幼儿版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绘画、制版、印刷活动于一体,通过学习与运用版画的语言、方法、技巧,表现幼儿的直观感受或所思所想。幼儿版画作品构图灵活、印痕简洁,充满童真与稚趣。对幼儿来说,版画的创作过程就是一种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表达、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丰富、积累着自己的审美经验,感受着活动带来的愉悦和乐趣。综合版画则是指幼儿综合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多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方法创作的版画活动。在小班、中班期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笔者团队进行了实物版画、吹塑板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的实践,进入大班,幼儿对于版画活动的材料、工具、方法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对于版画的创作也进入了新高度,有了独立操作、大胆探索的需求,因此综合版画的学习与实践,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研究、实验、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幼儿全面素养的发展。

  一、幼儿综合版画的特点

  (一)材料和方法的综合性

  幼儿在制作版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版画内容的理解,自由地选择需要的材料,在一幅作品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除了材料的综合之外,综合版画没有对幼儿版画制作方法、印刷方式的特定要求,幼儿可以选择画、刻、剪、撕、揉、挖等多种方法融合在一起,产生丰富且独特的印痕。

  例如,在大班版画活动《老物件》中,老师收集了幼儿生活中还保存下来的一些老物件,如收音机、算盘、油灯、秤、老座钟等等,引导幼儿用综合版画的方式表现这些老物件,在此次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要表现的老物件去选择不同的材料。算盘选择了瓦楞纸、小毛绒球、麻绳;自行车选择了吹塑板、黏土工具、锡纸、薯片罐等;收音机选择了硬纸板、水果网、泡沫板、吸管等;老座钟选择了瓦楞纸、树叶、报纸、抹布等。幼儿根据自己要制作的内容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同时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和想要表现的内容,在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剪、撕、画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和印刷,最后的作品效果纹理各具特点。

image.png

  (二)过程的实验性

  幼儿综合版画的创作与表现没有定式,每一次创作,对幼儿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实验”。由于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属性,或柔软或坚硬,或光滑或粗糙,或固态或液态等,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将这些材料创新地组合在一起,印制出独特的肌理。而在印制的过程中,幼儿同样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新的技巧,产生独特的印痕,因此不仅仅是材料的实验,也是版画技法的创新实验过程。笔者团队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综合版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方法,创造出不同的版画肌理,因此,幼儿版画创作和印刷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创新的实验过程,通过实验产生新颖的版画作品,感受每一次创作实验活动的愉悦。

  (三)效果的趣味性

  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在版画活动中使用的材料以实物或者自然材料为主,既贴近幼儿生活,方便幼儿收集使用,又能引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让不同的材料肌理自然融合,产生新奇的、独特的印痕,虽然创作也有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但无法预见作品最终的效果,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作品效果的趣味性,在每次掀开作品前,幼儿都会对作品充满期待,对于印制出的作品幼儿也会衍生出更多想象和解读,这也是综合版画的一种魅力。

  二、幼儿综合版画的独特价值

  (一)材料之综合,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实践。幼儿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实践活动的时候,也常常受到材料、方法的启发,迸发出新的想法,产生创作灵感。

  (二)技法之综合,培养当代艺术思维

  幼儿综合版画的教学,不断研究与探索材料的属性和肌理特点的基础上,创新版画技法和印刷技法,努力追寻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幼儿研究与探索的过程包含了实践与想象,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作用,产生超乎寻常的创意,有益于当代艺术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之综合,促进学科融会贯通

  不断发展的今天,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而学科或知识、技能的综合就是课程综合的具体体现。综合版画的学习,使幼儿在不同材料与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培养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综合远远超出了版画领域的学习,更是促进了跨学科的融会贯通。

  三、幼儿综合版画的创意实践

  (一)启发式教学-——发展幼儿创意思维

  笔者团队现在幼儿园内所开展的实物版画、吹塑板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等,都是依据现有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而综合版画的实践却不一样,其所有的材料方法都具有不确定因素,需要幼儿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和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去优化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意图。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好问、想要独立探索、尝试新事物,但也因为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技能技法没有中小幼儿那么强,因此在版画实践中,启发式教学是幼儿综合版画创意教学的最佳策略。启发式教学以主题问题为引导,活动中,教师不是机械地为幼儿提供现成的材料,直接传授版画技法技巧。而是让幼儿走进生活,从他们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出发,以创作内容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依据创作主题去发现创作素材、发现版画材料潜在的审美情趣、探索综合版画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从而促进幼儿艺术思维的发展。

  例如大班综合版画活动《瓶花》,在班级角色游戏区中,老师在桌子上增加了很多用于装饰的瓶花,孩子们对此充满了兴趣,于是老师决定用综合版画的方法制作瓶花。活动前,老师先和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看到的花与花瓶的造型特点,孩子们在观察-讨论过程中,逐渐对瓶花的制作有了自己的想法,将需要的材料列出了一个清单,如布料、树叶、草绳、凉席、编织袋、树枝等,并回家寻找收集适合,在收集过程中也有家长疑问:“这些材料能做版画?孩子们会用吗?”当孩子们把收集来的材料摆放到一起时,孩子们也奇怪:“老师,这些怎么用呀?”于是老师又以小组为单位分类,讨论哪些材料适合做花的造型,哪些材料适合做花瓶的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孩子们明确的答案,只是启发引导孩子们:“想想花的造型是什么样的?花瓶呢?你们觉得哪些材料适合呢?可以去探索一下,大胆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效果!”于是在孩子们的尝试中,老师看到了孩子们与众不同、造型各异的瓶花。有的是花多、瓶小,表现出了各种姿态的花;有的是突出了造型奇特,有好看花纹的花瓶;有的还给瓶花添上了麻绳表现的圆桌;孩子们的作品不拘一格,独特新颖。

  (二)替换式引导——激发幼儿的创意

  在幼儿综合版画创作的实践中,笔者团队发现,关于材料的探索与实践有着广阔的创意空间。那如何引导幼儿展开联想,激发无限创意呢?笔者团队尝试了“替换式引导”。主要就是以老师的提问为引导,打破幼儿对材料的常规使用方法的惯性思维,鼓励幼儿从联想到创意。例如,以收集来的各种“布料”为例:当老师提问:这些布料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都知道布可以表现人物的衣服,这是惯性思维,但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联想:布还可以表现什么呢?什么东西可以用布料来表现呢?布料的肌理效果可以用什么材质来替换呢?这个事物又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呢?教师不断地通过老师多维度的材料替换、主题替换,打开幼儿的创作思路,激发无限的艺术创意。

  (三)合作式创作——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综合版画的创作,由于材料和方法的综合性、过程的实验性,通常需要轻松愉快、协作、探索互动的环境,因此非常适合开展合作式创意教学。既包括教师和幼儿的合作,也包括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师幼在和谐互动中学习与创作;既可一幅作品几人合作完成,也可小组完成一个主题的系列作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既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合作,也要在探索与创作实践中合作,形成立体的、互帮互助的和谐教学关系。

  例如在版画活动《树叶与昆虫》中,孩子选择布料、吹塑纸、纸绳、编织袋等材料,通过剪、拼、贴的方式组合的方法,创作动物形象,同时收集各种叶子实物,为画面背景,最后印制出别具特色的综合版画作品。但是这个过程是比较繁杂的,仅靠幼儿独立一人很难完成,于是老师采用小组的方式,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寻找合适的树叶,有人负责拼贴组合昆虫,有人符合滚油墨,有人负责固定画面,这样增强了幼儿的协作能力,也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让作品增加了趣味性。每个小组印出的作品精彩纷呈,尤其是每组选择的材料各不相同,多种材料所呈现出来的斑驳肌理,使画面丰富且变化多样。在自然奇特的叶纹背景上,拼贴出来的动物造型生动可爱,有着儿童独特的天真和稚气,仍不失“大师”之作的艺术韵味,尤其是作品从版画机过去之后,作品效果的悬念保持到最后一刻,孩子们翻开印纸看到意外的惊喜时,欢呼雀跃,那种高兴劲无以言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版画和探索版画表现技法的兴致,这恰恰是老师最乐于见到和求之不得的,属于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四)分享式评价——实现幼儿共同成长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综合版画虽有趣味,但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相互分享版画制作方法,分享创作意图,分享创作成果,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实现共同成长。版画创作过程的分享、版画创作方法的分享、作品成果的分享和创作感悟的分享等等,让幼儿在分享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享受过程,快乐成长。同时分享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的悦纳精神。悦是快乐、愉悦,纳是认同、尊重、接纳。活动中要培养幼儿认识自我、欣赏同伴、认同他人;尊重事实,接纳建议;快乐合作,愉悦展现。

  这就需要老师给幼儿提供灵活自由的实践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共享材料和工作,可以自由实践,可以协作学习,可以轻松交流,可以快乐展示,可以成功分享。在分享中学会合作、学习和悦纳;在分享中认识、满足和发展自我;在分享中实现共同成长。

image.png

  (五)师幼角色转换——彰显幼儿自主个性

  在以往的版画活动中,一般都是在教师指定的主题、提供的素材和规定的方式下进行,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创作出的作品缺少个性与特色,甚至无法脱离教师个人的风格影子。在幼儿进入大班之后,幼儿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迅速,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有时在游戏中也会主动想到用版画的方式表现某样东西。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理念,打破常规,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人,自由寻找收集材料,自主完成作品,幼儿成为整个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与实践者,老师则是支持者、欣赏者和学习者。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幼儿只要有一个设想,然后自由地选择好材料,在独自拼摆的过程中调整、修正,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机会,如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探索、制作方法的尝试,还要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遇到问题时除了自我探索外,还可以观察同伴的制作过程,与同伴交流、讨论问题,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逐渐建立一种积极思考、平等互助的学习方式。

  四、结语

  幼儿综合版画创作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多种材料、方法和形式的综合实践,探索材料与技法合理运用所产生的偶然、独特的印痕,感悟综合版画实践、创新与探究的情趣,不刻意强调作品的内容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综合版画作品的印痕之独特与幼儿的天真烂漫相融合,具有偶然、奇特、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是“意”与“形”的偶然碰撞,是“童趣”与“艺术”的天然结合,是“想象”与“创造”的自然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