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戏剧活动园本课程构建论文

2024-08-06 09:50:53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课程是把相关的教育思想及其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教育实践的介质与沟通的桥梁。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实际需要和经验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是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最具特色的核心动力。幼儿戏剧游戏课程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然成为现代幼儿园完整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据“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戏剧课程,提出了开发“基于戏剧主题的园本课程构建”的设想,多层次阐述了幼儿园主题戏剧游戏活动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摘要:课程是把相关的教育思想及其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教育实践的介质与沟通的桥梁。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实际需要和经验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是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最具特色的核心动力。幼儿戏剧游戏课程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然成为现代幼儿园完整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据“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戏剧课程,提出了开发“基于戏剧主题的园本课程构建”的设想,多层次阐述了幼儿园主题戏剧游戏活动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戏剧;园本课程;学科融合;体系构建
常言道:“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戏剧是幼儿园孩子把握客观世界、认识外部社会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主要的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开始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幼儿在戏剧活动中,通过参加戏剧角色的装扮与表演,可以使自己如同置身于仿真的社会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密切关注有关幼儿园主题戏剧游戏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动态,不断探索研究戏剧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构建策略。经过不懈努力与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幼儿园主题戏剧游戏活动园本课程的多元互动,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从戏剧游戏切入,引导幼儿开展戏剧表演游戏
幼儿园的主题戏剧教育活动是从简便易行的戏剧游戏活动起步的。实践表明,幼儿戏剧游戏的教育价值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它不仅可以孩子们认识与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口语表达、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探索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蕴藏了许多戏剧教育的元素。教师可以借此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开展幼儿戏剧游戏活动。如幼儿早操活动或自由活动后,可开展放松性游戏;集体活动前,可开展专注性游戏;活动过渡环节,可进行充满趣味的造型游戏等。值得重视的是幼儿自主性游戏,教师可在角色游戏基础上进行戏剧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娃娃家、小超市、小舞台、美食屋、建筑工地等角色游戏基础上演绎出戏剧游戏。
二、以班级为戏剧活动单元,每班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幼儿园主题戏剧活动的园本课程构建应该建立在班级的基础之上。在构建主题戏剧活动的园本课程方面,充分发挥了所有教师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围绕学校主课题,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各自为战,为构建戏剧园本课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幼儿园安排各班在一学期内确定一项活动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戏剧主题活动。一般都是安排在容易生成的主题中,比如秋天的主题就可以进行类似黄叶、农作物方面的戏剧内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将戏剧主题活动的研究成果作为季节性、阶段性戏剧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班确定的戏剧主题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师幼之间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可以在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
三、重视戏剧环境创设,创设戏剧工作坊戏剧廊区域
开展幼儿戏剧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教师戏剧文学艺术的素养,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开设戏剧廊活动区域,也可以成立一个儿童戏剧工作坊,组织若干名幼儿一起参与表演活动。戏剧廊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戏剧活动区域,如手偶剧场、皮影剧场、剧本阅读创作区、道具制作区、舞台表演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待基本的戏剧游戏活动区域划分好后,教师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量需要投放哪些活动材料,比如戏剧人物的戏服、头饰、舞台布景、表演道具等。有的幼儿提出皮影剧场需要光照投影,大家商量之后就决定用手电筒代替光源,安全可靠,手偶剧场也需要背景天幕,这些都是戏剧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材料,除了有现成的外,其他都可以发动大家完成制作。如果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幼儿可以寻求同伴、老师的帮助,或者回去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
戏剧工作坊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若干幼儿围绕特定的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景,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戏剧工作坊的活动内容。可以取自幼儿园相关课程中的游戏主题,也可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内容,或本阶段所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
幼儿戏剧工作坊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活动团体,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幼,尚缺乏完全独立学习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加以悉心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将参与戏剧活动的组成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戏剧活动的引导者,主要由教师担任;第二类是戏剧活动的参与者,这部分人数最多,包括所有参与戏剧活动的孩子们;第三类是戏剧活动的协助者,也就是陪同和看护的家长。三类群体在整个戏剧活动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四、在其他学科领域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
戏剧教育活动戏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艺术类型,最容易与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课程融合。主题戏剧教育因其艺术的包容性而呈现出多种形态的,它既可以作为专门的艺术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与其他学科领域整合,成为学科领域教学的一种策略主题,戏剧游戏是具有重要融合教育价值的。
(一)主题戏剧活动与语言领域的课程融合
戏剧虽然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艺术,但文学语言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语言在推进戏剧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任何一种戏剧的创作都离不开文学剧本的创作。自确立课题《主题式儿童戏剧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以来,幼儿园深入挖掘戏剧教育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在主题戏剧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大班戏剧语言游戏活动《老鼠嫁女》是以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通过音乐、舞蹈的创作改编呈现戏剧故事内容。让幼儿通过观察剧情、理解戏剧的故事内容和内涵。同时让孩子在思考、总结中懂得“没有最强的人,但每个人都有长短处”“自信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及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等道理。本次戏剧游戏是口头语言及肢体语言的表达表现,综合了语言、艺术等多学科教育领域。整个活动从戏剧游戏导入开始,教师领着孩子们随着播放的富有喜庆色彩的民族乐曲,变化肢体动作做出不同的造型。而后引导大家讨论:“老鼠应该嫁给谁?”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用唱歌来表现儿歌中的角色对话,体验说唱儿歌带来的无穷乐趣。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表现创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戴上头饰装扮成老鼠新娘、新郎和敲锣打鼓娶亲的众老鼠们,形态各异,肢体动作夸张。大家结合游戏情境和对话配以合适的动作,并将新郎这一角色的动作和言语生动地表现出来。大家在群体互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活动的氛围十分活跃。
(二)主题戏剧活动与科学领域的课程融合
戏剧艺术与科学从表象来看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性,教师可以求同存异。积极探索是戏剧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就“真、善、美”而言,戏剧艺术与科学并非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幼儿在参加戏剧游戏活动中,不仅喜爱戏剧中所塑造的各种角色形象,而且对戏剧中具有现代科技特点的装饰道具也是充满了兴趣。教师将戏剧元素有机地融入科学课程教育之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戏剧中的形形色色和与现代科技有关联的道具。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让戏剧活动充满现代科技的技术含量,借此提高戏剧游戏的教育价值。例如,大班的主题戏剧游戏《西游记》是大家都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对剧中一些超能神奇武器很感兴趣,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哪吒风火轮等。游戏前教师可以引导大家看看自己生活中有什么物品可以与西游记中的宝物具备同样的功能。有的说:我家的吸尘器有的说,和大街上的清洁扫地车就像紫金葫芦一样,什么垃圾都可以吸;有的说:森林消防警察的风力灭火机比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还厉害;还有的说:我穿上轮滑鞋就像风火轮一样快……通过讨论,孩子们充分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它不仅给人们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便捷,而且可以给戏剧主题游戏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游戏氛围。
(三)主题戏剧活动与艺术领域的课程融合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艺术兴趣”,进行“艺术感受”,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戏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与艺术是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戏剧教育活动重在引导幼儿通过剧情、肢体、对白进行表达表演,戏剧教育活动还集道具制作、服装、音乐、布景、台词、表演于一体,让幼儿在戏剧游戏中完整体验全过程。例如,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在戏剧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欣赏昆曲的唱腔、服饰、脸谱等,增强幼儿对昆曲艺术的了解与热爱。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昆曲艺术,不仅知道昆曲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而且熟悉了脸谱的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有效提高了幼儿初步的昆剧表演能力和动手绘制脸谱的艺术能力。
(四)主题戏剧活动与社会领域的课程融合
幼儿阶段是发展社会性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幼儿园能慢慢学会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待他人、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发展自己对社会、团体生活的适应能力。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课程学习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日常文明行为规范。而主题戏剧游戏活动在社会领域也具有较高的教育应用价值。一台戏剧离不开团队合作,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孩子们只有真正融入戏剧游戏活动,才能产生博爱、理解、信任和包容。只有学会了合作与分工,才能在群体中正常活动。例如,童话剧《小熊请客》就是一出以戏剧游戏,引导孩子们培养分享、友爱、互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剧目。其教育目标是了解小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了解请客、做客的简单礼节,感受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在戏剧表演活动后,可以让大家说说自己对剧中狐狸的理解。孩子们有的说:“狐狸没有朋友,被打跑了很伤心。”教师可以继续问:“狐狸被打跑后怎样呢?它会变好吗?狐狸变好后它会说什么,做什么?”这是引导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孩子学狐狸说:“我再也不好吃懒做,再也不欺负大家了,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教师还能继续问:“其他小动物听了狐狸说的后怎么做的?”大家会说:“大家原谅了狐狸。”《小熊请客》这个童话剧的演出活动,使大家了明白了好吃懒做、欺负同学的孩子是没有好朋友的。借此大家明白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戏剧游戏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五)主题戏剧活动与健康领域的课程融合
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能力”。因此确定的主题戏剧活动与《纲要》要求的相融合。幼儿园的戏剧游戏是在孩子们身心愉悦下开展的,幼儿通过戏剧游戏,无论是口语、肢体语言还是身心健康,都享有充分的展示机会。孩子们在游戏中调动了听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学会了聆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例如,某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总是被大家拒绝,原来是他不讲卫生、不爱洗手、喜欢在地上打滚的小朋友。对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丑丑猫》戏剧游戏活动。“丑丑猫”的“丑”不仅体现在其外表,还体现在其行为习惯。对这样不讲卫生的丑丑猫,其他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在戏剧游戏中,小朋友们扮演着一群外表光洁鲜丽的小白猫,“丑丑猫”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没有朋友。小白猫们在与扮演丑丑猫孩子的互动表演中,理解、帮助并接纳了“丑丑猫”。这个戏剧游戏可以教育大家如何帮助“丑丑猫”,学会讲卫生,爱清洁,如何改掉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与小朋友们也一样。在幼儿园主题戏剧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肢体活动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因为在特定的戏剧情景中,小演员们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肢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来模拟不同的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雨”“打雷”“鸟鸣”“鸡叫”“狗吠”等自然声响。
五、结语
在戏剧主题游戏中,戏剧元素有机地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之中,可以提升幼儿戏剧表现能力和戏剧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多元能力综合性发展。在表演的过程中,小朋友通过跑和跳,身体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健康水平都有了不断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