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的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的策略论文

3

2024-07-30 10:24:4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思辨能力,还能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思维品格。然而,当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实践中面临着教师精力不足、活动激励不够、缺少有效活动方案及学生参与意愿低的困境。文章提出可以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增加活动制度保障、加强活动统筹规划、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方面推动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

  摘要: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思辨能力,还能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思维品格。然而,当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实践中面临着教师精力不足、活动激励不够、缺少有效活动方案及学生参与意愿低的困境。文章提出可以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增加活动制度保障、加强活动统筹规划、创新活动内容形式方面推动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仅仅开展传统的数学文化课很难达到小学教育目标。只有将传统的数学课程与数学课外活动相结合,才能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增加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数学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也相继展开,并越来越深入。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数学文化的内涵、价值及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渗透等,针对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研究相对少见。然而,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发展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是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因此,关注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形成了教师不主动开展、学生不愿意参与的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困境。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当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困境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的提升策略。

005XpTbZly1hp2ybuz4v7j30u00tz417.jpg

  一、小学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困境

  (一)教师开展活动意愿不高

  通过调查就发现,当前教师课程进度紧张,没有时间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可见,一方面,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限制了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数学文化课不用考试,学校也没有对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作具体要求和考核,所以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动力不足。近年来,各地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要求下,大部分学校均开设数学文化课。但如往常一样,数学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数学课教学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即使部分教师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也只开展与提高数学成绩密切相关的活动。同时,学生参加的校外数学活动也主要是数学辅导班、思维训练班等。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这些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数学排名。因此,教师个人精力有限、缺乏相应考核及奖励激励,导致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意愿不高。

  (二)教师缺少开展活动指导方案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数学文化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必须要有完善的活动指导方案。这个活动方案包括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内容定位、目标导向、开展形式、实施过程、活动资源等,这是一个系统的指导性方案。这个指导方案将为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准则。实践中,大部分数学教师对于开展数学文化持支持态度,但教师们也存在以下困惑: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实施流程是什么,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实施时间、实施频率如何定,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这就表明,缺乏统一、有效的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指导方案是阻碍当前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参与活动兴趣不足

  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不足。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这导致很多学生惧怕数学。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公式和定理,学数学很枯燥和乏味,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这种误解导致他们参与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兴趣低下。而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内容的设置及开展形式单一,也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以学生参与数学社团为例,相比其他课外社团,数学社团学生参与人数较少,参与率低。而数学社团开展的活动难度较大、活动形式单一,更是削减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如数学社团活动常以观察、计算、推理、想象为主,对学生思维水平、推理能力、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导致参与数学社团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学优生,成绩优秀,数学学习兴趣较高;反之,中等生和学困生受挫程度较大,导致参与兴趣低,此类学生参与数学社团人数非常少。此外,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难有时间充分了解和准备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活动开展欠缺制度保障

  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部门等主体,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容易出现推诿及拖拉,严重影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在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中,除了缺乏时间精力和活动指导方案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制度激励。比如,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工作量如何计算,如何在评优评奖、保岗竞岗中充分肯定那些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教师取得的业绩,如何将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与教师绩效挂钩?这些问题在学校层面没有确切的制度保障,教师对于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就没有直接激励。其次,学校在课外活动开展中,没有制度规划就无法确保活动的开展和活动实施。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场地、开展经费、活动组织和协调,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层面的支持。例如,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期间,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协调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各班级的课程安排如何调整,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中需要的器材由谁负责购买,数学文化活动宣传材料由哪个部门负责跟踪完成?所有这些细碎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与多个学科教师,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的顶层活动规划,那么,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就可能严重影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实施。

  二、小学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提升策略

  (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活动途径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在保障正常教学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再安排时间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尤其是一些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还需要开展活动前期指导、了解活动要求、活动练习及学习活动技能等,学生更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积极准备,录制微课。微课是一节3-5分钟短视频,着重讲解一个很小的知识点,或一个学习片段。微课录制完成后,教师通过QQ、微信或是其他类似中小学生微课活动平台发给学生学习,把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碎片时间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进而为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奠定基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还可以提高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小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好奇心更浓。在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中,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制作活动宣传片、活动展示片及活动模拟演练片,不仅能够融新技术于活动中,更能提升活动的新颖性,增强活动吸引力。

  (二)创设活动保障条件,确保活动开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校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更好地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校应创建积极的教师支持制度和体系,为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系统保障,如制定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管理制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可以补充教师课时不足,计入教师个人工作量。学校可为教师提供证明,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竞岗、保岗和绩效考核依据。又如,制定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考评制度,通过细化活动考评方案,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制度,切实解决教师激励问题。制定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实施规划,细化教师工作量计算方式,明晰教师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业绩量化方式,为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建立长久制度依据。学校应统筹协调教师、场地和经费等,为数学文化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助力教师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在活动规划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其工作范围,调动各学科教师及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同心协力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

  (三)制定活动指导方案,指导活动开展

  数学文化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活动指导方案,规划活动开展过程及实施频率。数学活动指导方案除了需要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资源,更重要是要规范活动实施过程。例如,在考虑实施对象时,应该要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普及。具体可分两个阶段实施:一是教师在班级或年级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途径,开展日常的数学文化活动传播与学习活动;二是组织全校的数学文化节,带领学生参加游园活动和比赛活动。日常的数学文化课外活动为数学文化节的开展做准备和铺垫,数学文化节的开展是日常数学课外活动的综合展示和总结提升。数学文化节的活动可分为游园活动和竞技比赛。游园活动可包括:观看数学文化宣传展板,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开展校园数学故事广播活动,了解数学名人故事;摆设数学文化活动展台,体验数学文化活动。竞技活动可包括:首先,海选。各班数学教师组织班级比赛,选出各班参赛选手。其次,淘汰赛。此阶段竞争激烈,学生可邀请其他学科教师作专业指导。最后,决赛。决赛邀请专家作评委,决出比赛名次。以上数学文化课外活动我们可统称为校数学文化节。数学文化节的开展应形成传统,定期举办,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一个盛会,就如学校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一样。实践中,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数学文化节的实施时间和频率,灵活安排时间和调整频率。

  (四)创新活动内容及形式,促进活动开展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数学文化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产生认识世界、获取文化以及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有愉快的色彩。尤其是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因认同而产生的学习投入,才能让学生持续不断地产生兴趣。创新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内容,多样化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形式,趣味化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兴趣。例如,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内容需要精心挑选,既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既体现出文化底蕴,富含启示价值,更要充满趣味性,表现出兴趣价值。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内容的难度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开展形式,应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

005XpTbZly1hp22k1bkb3j30rs0r2n4d.jpg

  三、结语

  随着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学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还影响他们的思维品质。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浸润中感受数学优美睿智的思想、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数学品格,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陶冶学生情操。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展示数学文化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寓教于乐感受数学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文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却面临教师不愿开展、学生不愿参与的境况。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压力大、时间精力有限、活动激励不足。另外,缺乏统一的活动指导方案和系统的活动保障也是造成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对于学生而言,在校学习时间有限、数学文化课外活动内容单调乏味、畏惧数学学习情绪都是阻碍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如下提升策略:第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活动开展途径,从而充分利用师生碎片化时间和创新活动筹备形式;第二,创设活动开展方案,明确活动实施目标和实施流程,指导活动有序开展;第三,保障活动开展条件,协调各方资源,创建长久稳定机制,确保活动定期开展;第四,创新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及难易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促进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