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与路径论文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与路径论文

8

2024-07-23 09:33:2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通过写作这一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和实际调研,进一步明确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系,深入探究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与融合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调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写作技能育成;而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设计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推动德育与作文教学的紧密融合。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通过写作这一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和实际调研,进一步明确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系,深入探究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与融合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调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写作技能育成;而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设计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推动德育与作文教学的紧密融合。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德育;融合模式;融合路径

  德育,作为塑造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其目标和实施方式,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小学作文教学,则是通过写作这一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联性没有足够重视,从而造成学生综合素养的缺失。文章旨在探索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和路径,期望在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一、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系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通过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实现,而小学作文教学也可以为德育提供实施的场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作文教育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实现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德育的概念与目标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是指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社会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素养。它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具备自律、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品格特征。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正直、自信、有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合作、合理、关爱他人的行为准则。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素养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通过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习得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影响的。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以“勇敢”为主题习作。课堂上,教师讲述《勇敢坚持的小树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树苗为什么能够坚持成长?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小树苗之所以能够坚持成长,是因为它具备了勇气、毅力和坚强的品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理解故事和作文写作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勇敢、坚持的重要性,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作文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德育目标。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观点,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逐步增强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操作,从而提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还有助于培养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与文化经典,了解社会历史与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情感品位。作文教学还要求学生勇于表达、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系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作文的写作过程,学生可以表达对正义、友爱和美的追求,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以《珍惜友谊》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作文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含义和重要性:“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好朋友?”接着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的故事。有的学生谈起了自己与小猫的友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会和小猫成为朋友?”“你和小动物是如何互相帮助?”通过讨论,学生加深对友谊的理解。然后,教师布置作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描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分享互相帮助的经历,表达对友谊的感悟。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分享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彼此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建设性反馈。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友谊的意义,还能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最后通过评价作文,对学生的表达和思考给予积极的反馈,促进他们在品德素养和写作能力上的综合发展。

  二、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

  (一)课堂教学融合模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品格的主要场所,通过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他们的作文水平和写作品质。

  一是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目标。课堂教学融合模式下,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写作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培养学生情感态度。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美、善、真的力量,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人民、国家的感恩之情。(2)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通过选材、引导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和思考作文中所涉及的道德价值观,进而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3)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炼感悟,培养他们正确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使作文成为传递真情实感的媒介。(4)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表达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二是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实施方法。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内容时,应注重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题材和材料。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高尚情操、主题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名人事迹等,引导学生反思和表达对美好人事物的向往和崇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融合德育教育。

  比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刻苦奋斗”为主题,指导学生创作。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刻苦奋斗的小蜜蜂》的故事,通过视频讲述了一只小蜜蜂通过勤奋努力,最终成功采集到了宝贵的花蜜的故事。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写一篇关于刻苦奋斗的作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出对刻苦奋斗的感悟和认识;也可以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目标和努力,激励自己在学习上做到勤奋刻苦,追求卓越。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二)课外活动融合模式

  一是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德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作文有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写信慰问、公益讲座、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作文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够亲身体验到德育价值的实现。

  二是文学素材拓展活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拓展作文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文化展览,或者举办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以此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的道德价值。

  三是集体活动设计。德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模式中,集体活动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写作比赛、作文展览、剧本创作等,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能够促进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是情感陶冶活动。情感教育是德育与作文教学融合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情感陶冶活动,如朗诵比赛、情感交流会、主题研究等,让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和分享与情感相关的道德问题。课堂教学融合模式和课外活动融合模式是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形式和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育和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小学作文教学更具有德育价值。

  三、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传统上,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随着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德育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中,不仅仅要成为德育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而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教师需要通过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引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思考自己的生活、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还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德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中发展全面。

  (二)课程设计的创新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需要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来实现。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忽视了德育因素的引入。在课程设计上要富有创造性地将德育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丰富作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课程设计中应注重作文主题的选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如描述动物、描写自然等。而在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中,可以选择具有思想性、道德性的话题,如友谊、正直、助人为乐等。通过这样的主题选择,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德育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德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设置具体的德育任务,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描述正直人物,并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正直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考并体会到德育价值的重要性。课程设计中还可以注重德育与作文写作的结合。德育目标可以成为作文要求的一部分,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在作文要求中要求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作文中融入德育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实践德育思想。

  (三)评价体系的完善

  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与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道德素养的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关注于作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价值观。在德育与作文教学的融合中,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查学生的德育意识、道德情操以及作文的情感表达和道德思考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德育水平和作文能力,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路径主要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设计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完善。通过这些融合路径的实施,可以促进小学生德育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调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写作技能育成;而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设计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推动德育与作文教学的紧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