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路径探究论文

2024-07-02 09:08: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分析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目标一致性、能力导向性、整体系统性、知行合一性。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即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兴趣;分层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灵活性;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及时评价、反馈,保证作业实效性。
【摘要】分析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目标一致性、能力导向性、整体系统性、知行合一性。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即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兴趣;分层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灵活性;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及时评价、反馈,保证作业实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政策,具体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真正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这样一种新的需求指引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观念,改进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模式,让“双减”的“减”是一种高质量、高效能的“减”,让作业成为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途径。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在内容选择、容量控制和形式类型上无法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刻板、封闭的习题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创新;一概而论的作业安排违背了因势利导的教学提倡;笼统且不及时的作业评价反馈阻碍了师生沟通。
(一)教师布置作业以教辅资料为主,形式过于单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单词、短语等积累表达的要求较高,而身处汉语环境的学生缺少以日常、自然的方式对课堂所学进行巩固。大部分英语教师采用让学生重复抄写、死记硬背、反复做题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强化记忆。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下,在班级成绩和升学率考核的迫使下,教育改革所提倡的观念落实得并不彻底,大部分英语教师仍以高分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尤其是在作业板块,只是让他们跟着课程进度完成教辅相应的习题,更有甚者,让他们同时完成多本习题册,企图以高强度重复操练提升其做题能力。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加甄别的资料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消磨了其学习兴趣,打消了其积极性。
(二)教师忽视学情差异,内容过于统一
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作业设计,大部分教师采用全班统一标准,在一个阶段或一次课时结束后,要求全班所有学生都完成该阶段或课时对应部分的全部练习任务。大部分英语教师会同时执教几个班级,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作业安排完全一样。在这样的作业安排下,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完全忽视了。在相同内容的学习中,不同学生的接受度和转化率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在单词、短语的记忆上轻松、高效,但在句型、语法的理解上重重受阻;有的学生在词法、句法的书面使用上精准果断,但在听力、口语上十分吃力;有的学生在题型操练上如鱼得水,但在阅读理解上难有进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部分,也会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全班统一甚至全年级统一的作业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最终导致赶作业、抄作业、敷衍现象泛滥,既助长了他们的懒惰情绪,又影响了班级学习氛围。
(三)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反馈不及时,作业时效性低
在完整的作业体系内,设计、布置、批改、评价及反馈等都对其最终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使其效用大打折扣。很多时候,由于课程安排较满,日常工作繁忙,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常常忽视了作业批改和作业反馈这一环节。教师在收回学生作业后,多是粗略翻阅,检查是否全部完成,很难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或作业完成情况;有时候,教师虽然会快速批改,但只是对答案正误进行批改,并未通过学生作业的正误分布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和提出建议,难以起到师生间的沟通作用;有时候,教师会完整批阅学生作业,却因学生数量较多、作业量较大、整个批阅过程耗时较长而不能及时反馈情况,无法高效进行后续纠正或解答。
综合以上情况不难发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存在耗时过长、时效性低、内容不完整、针对性不强等弊端,导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一致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只有当作业设计目标与课程目标达到一致时,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和功效。有效的作业设计应从课程的视角出发,以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不断修正教学,达成课程目标,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鲁团花2022)。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维度,那么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也应从这几个维度出发,并结合“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能让课后作业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作业。
(二)能力导向性
“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为学生减负减量,而这里的量表达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相反,在学生学习质量层面,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减量的基础上提质,即如何从知识传授型培养转向能力提高型培养;如何从教师主导型教学转向学生主动型学习;如何从刻板机械型学习转向积极创造型学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在能力方面的新需求。在“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在减负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能力,增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实践应用能力,调动他们对学习的自主规划能力,激发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设计初中英语作业,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整体系统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融入单元概念的作业设计,教师首先应把握单元教学内容,从单元整体视角系统思考、科学规划学生作业内容(林桂莲2022)。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与整个单元教学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紧密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组成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想使作业真正发挥效用,必须综合衡量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初中英语作业时,教师必须从课程目标出发,综合学情差异,对课程教学作整体、系统的规划,让每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起作用。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拓展和补充,两者一脉相承,应朝着同一目标推进,从而让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同时达到课内知识强化和课外内容补充的目的。各阶段的考试安排也应作用于学生作业设计,如考试结果会直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知识细节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据此进行作业量的增减,作业难度的调整及个别学生作业类型的切换,以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四)知行合一性
英语学科教学应着重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强调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用实践的多元化学习活动中引领他们体验学习英语语言的乐趣,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学科学习观念,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奠定基础(黄联营2022)。初中英语作业设计需要跳出应试教育观念的禁锢,创新作业形式,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应用能力培养和生活实践操练,让学生除了会考试、做题外,还能在真实情境中大胆使用英语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上都需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学会“留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并要求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任务(孙晶晶2022)。教师要在传统单一的书面习题训练和抄写背诵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创新作业形式。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A Good Read。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即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在课后将其编排成英语情景剧,并于下节课进行班内汇报表演。这样的合作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谊,培养其合作意识;这种综合型任务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创新型作业契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
总之,只有以兴趣为基点,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才能使其将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吸收和积极输出。
(二)分层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灵活性
不同性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邱美春、徐峰2016)。在设计初中英语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生活和教育背景,行为、性格特点等,精心设计、反复筛选,更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对课堂教学进行内容补充,对其学习进行强化巩固和拓展深化。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Friends。教师分层设计作业: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先要求他们记忆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即熟记教材中人物外貌和性格描写类词汇,以及课文中人物描写的经典句子;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信息提示下进行语篇书写训练,即根据B1中的图示信息写一篇介绍人物的小短文;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比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即运用课堂所学单词、短语和句式表达及日常积累,创作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总之,在分层作业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融通性和工具性特点,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意其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以作业为载体,在遵循学生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前提下,尝试将语言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创新作业形式,拓展作业实施的方式和空间,引导他们从“学语言”走向“用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丽娜2022)。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Travelling。作为一个日常高频话题,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高度联系学生生活,充分激活他们的信息库和语言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向好友推荐一个旅游景点,可以是信件形式,也可以是课件形式,还可以是视频形式。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不同的形式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最有展示力的方式;该项作业的最终成果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学习既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其应用能力。
(四)及时评价、反馈,保证作业实效性
作业评价和反馈是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建立高质量师生沟通的“桥梁”。作业评价能够落实和体现作业的价值。教师要优化作业评价内容体系和相应的作业评价机制,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在量上进行了精简,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因此,作业评价和反馈的优化也应同步跟进。在评价的时效性上,作业量的缩减可以相对减轻教师的批阅工作量,使其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方式上进行拓展,如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全班互评都可以提高作业评价的时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提高作业反馈质量,因为单纯的正误反馈并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得到提升。在作业反馈中,教师要根据作业情况点明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指明改进方向,从而让作业发挥应有的价值。
结语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中,新课程改革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同时,作业设计也应同步优化。在“双减”政策加持下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以减负增效为出发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托,以时代需求变革为导向,转换作业功能观念,拓展作业涵盖内容,创新作业完成形式,在充分发挥其巩固、强化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对学生兴趣激发、潜能挖掘、能力提升的效用。只有在合理化的作业设计下,在科学性的作业实施中,学生才能习得有用的英语知识,真正成为理论知识的富者、实践能力的强者。
引用文献
1.黄联营.2022.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考[J].校园英语,(640):148-150.
2.林桂莲.2022.“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11):114-116.
3.鲁团花.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以英语作业设计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5):106-110.
4.邱美春,徐峰.2016.性格因素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3):26-29.
5.孙晶晶.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宁夏教育,(10):43-45.
6.王丽娜.2022.“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改进[J].外语教学,(6):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