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课程思政论文

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课程思政论文

2

2024-06-29 11:04:1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

  摘要: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应用实践。课程思政的落实应该开始于教学设计,贯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设计等各个环节,切实发挥自身作用。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研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提升高等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数学;教学设计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1]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过程中,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统一起来,发挥课堂主渠道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三全育人”。高等数学作为高校基础课,课时长、受众面广,是所有自然科学的根基和本源,渗透于各个领域,引领和助力所有的前沿科技,是“三全育人”的主阵地,开展课程思政必不可少。

  课程思政的落实尽管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但首先应着眼于教学设计。有效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更是思政融入课程的前提和保障。

  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引领教学方向、控制教学过程、指导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等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统领作用。课程思政如果没有出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仅凭教师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教学大纲,而且要明确落实于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要求,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见表1)。

image.png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完成知识传授的教学工作,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能力培养,但是极少数教师能够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更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与国家、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显然不能实现课程思政。学者黄锦汉在《略论高校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一文中指出:“拿数学来说,它是论述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物质在数量上的辩证关系,如常量与变量、正数与负数、微分与积分等。而且,数学论证中的每一合乎逻辑的推理又都反映着矛盾运动变化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把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同时作为教育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过程。”[2]因此,教师不但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还要将其具体体现在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不但要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而且要将其实施在教学中,这样才能体现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案例举例如表2所示。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要求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而不是硬融合。因此,教师既要熟知专业课教学任务有哪些,完成知识传授,还要清楚国家关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再将与专业课有关的思政点融入课程内容中,使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起学习者思想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以正确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的基本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与能力。

  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要立足于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融入思政元素。不能将课程思政等同于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注意主次之分,即课程的主干内容仍是各学科专业知识,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深入浅出,由易到难,让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要尊重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思政内容依托于学科知识发掘思政元素、引领价值,实现育人功能。

image.png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

  (一)把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

  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点本身与课程思政就是紧密相关的,许多定义、定理本身就诠释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以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为导向的。学习中外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关于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是弘扬科学精神与态度,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和高尚品质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设定好课堂教学主线后,教师可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串联和发散。在有关章节的讲解过程中,适当增加数学史、数学典故、数学案例、数学危机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和智慧平台展示思政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应用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便捷性、生动性、鲜明性等特性创设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探索兴趣。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的应用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发挥了自己延展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和课后浏览数学文化、微电影等相关视频教学资源的任务,从而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描绘函数图后,可以将函数图比作人生经历,单调性即表明人生有起有伏,有顺境和逆境,极值点就是转折点,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要乐观面对,才会越过每一次沟坎,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的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数学知识,又能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

  (三)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思考问题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些认知是存在偏差的,有时候看问题、想事情过于简单,没有用科学理性的思维辩证地思考问题,结果造成以偏概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思考回答。例如,在学习反常积分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无界区域的面积一定是无穷大吗?”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教师可借助极限的思想方法,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出发,一步一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明白由曲线、直线及轴所围成的无界区域的面积等于1。这个结果无疑让学生大为吃惊,因为大家开始都认为无界区域的面积一定是无穷大。通过这样一个违反常规认知的例子,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和辩证美,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抽象的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在合作式学习中强化价值塑造

  合作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生在交互中树立担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背后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例如“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内在规律”这一哲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熏陶和启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

  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应创新考核方式,遵从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将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诊断功能。

  (一)过程性评价

  课程思政的过程评价要规范,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否遵守教学组织纪律等,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的本位回归方面。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三个方面的评价,考评最终分值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定三个部分[3]。

  (二)终结性评价

  课程思政的终结性考核,在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考核学生个人品德品质、价值取向选择、团队协作能力、吃苦奉献精神等方面,旨在评价学生课程思政的内化效果。高等数学终结性评价可以设置为60分,包括是否认知上课介绍的传统文化、课堂测验的诚信品质、涵盖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相关问卷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包含思政元素的作业、撰写学习体会总结等。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任课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需要学校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构建规范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也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协同构筑“大思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3-11-06].

  [2]黄锦汉.略论高校教学中的思想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0(2):44-47.

  [3]田应辉,徐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4):4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