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2024-06-29 10:50: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职业本科院校为了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采取校企全程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模式,共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核心能力明确专业学习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根据各学科的知识递进关系,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三个层次,完成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职业本科院校为了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采取校企全程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模式,共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核心能力明确专业学习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根据各学科的知识递进关系,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三个层次,完成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职业能力;物联网产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于2019年5月底正式批准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应“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
新时代的发展中,物联网产业需要职业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相关专业如何定位?需求的岗位都有哪些?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上这些问题,是相关教育者需要积极探究的问题。通过调研合作企业,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全面分析研究物联网产业对职业本科人才的需求,通过网络数据收集和企业调研,分析得出岗位需求,根据岗位核心职责提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1]。
一、物联网产业人才职业需求
物联网产业所需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和技能型。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除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根据区域物联网行业的情况,学以致用,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介于工程应用型与技能型之间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岗位需求分析
近些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持续走高。在国家2019年4月公布的13个新职业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职业就有2个——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职业本科院校主要围绕物联网终端客户服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设备供应等就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通过走访相关企业、调查同类院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等多种形式,发现工程技术部、技术开发部、售后技术部、售后服务部、信息技术部等多个行业的具体岗位,将其工作领域及对应岗位群体划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物联网终端客户服务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终端运维工程师、终端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终端产品销售;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系统架构工程师、物联网系统测试工程师、物联网系统运维工程师;物联网软件与应用开发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软件测试技术工程师、售后服务技术工程师、物联网应用软件销售工程师;物联网硬件系统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硬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售后服务技术工程师、硬件销售工程师;物联网工程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物联网工程实施工程师、物联网项目管理、物联网安全设计与管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领域对应职业岗位,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工程师。
可以看出,初级岗位主要为提供物联网业务服务的运营企业和物联网系统集成类企业中的物联网软硬件系统及终端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支持、安装调试、系统维护等工作。可迁移岗位主要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实施及管理等业务为主,与初级岗位相比更注重工程应用能力。根据近些年行业发展情况看,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已大批量完成,系统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超过研发型人才需求[2]。
(二)岗位核心职责分析
通过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提取出岗位的核心职责:分析客户物联网业务需求,根据应用现场调研,根据不同应用提供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系统框架;熟悉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传感器、路由器、交换机、软件平台、物联网终端设备等,能将客户使用需求量化为技术和产品需求;能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对应的硬件、网络、软件选型;能够分析物联网安全需求,负责设计开发物联网安全程序;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心态乐观,自我要求高,抗压能力强,吃苦耐劳。
(三)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通过对以上岗位核心职责的分析,得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包括: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获取清晰的客户需求,并能使用Word、Excel完成需求调研报告的撰写;能熟练使用Xmind等思维导图工具;能对传输介质进行选型(如NB-I0T、LoRa、Wi-Fi、ZigBee、CAN总线);能熟练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能掌握51单片机等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原理及使用;能熟练掌握串口、以太网、3G/4G、Wi-Fi、蓝牙、ZigBee等常见通信接口的特性;能掌握目前网络的传输协议(如TCP/IP、UDP/TCP、Zigbee等)及特性;能熟悉嵌入式系统,并能熟悉其架构及软件开发流程;能精通C/C++语言开发;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能执行具体实施、维护、监控、故障排除等工作,熟悉项目完整过程,包括从需求分析到产品发布及系统实施;能理解常用设备的产品技术规范和安装规范,并能根据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对设备进行安装摆放;能熟练使用物联网综合布线的各类工具、材料,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布线;能根据项目需求分析,对应用层的软件进行选择(安卓、Java、微信小程序)等。
(四)根据物联网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的典型工作任务
与合作企业共同总结归纳出九项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包括项目招投标与预决算工作、项目中标后设计细节及图纸、物联网工程项目设备与材料的采供管理、物联网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与施工管理、无线组网设备的安装调试、有线组网设备安装调试、物联网应用程序安装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物联网工程项目维护管理[3]。
二、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导出专业学习课程
第一,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导出专业学习课程。根据岗位核心能力体现,需要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物联网工程概论等课程支撑,共导出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及综合实践、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综合布线、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17门专业学习课程。
第二,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学结合和集中实践两大类课程。工学结合课程为物联网项目工程管理和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集中实践课程为物联网项目综合布线、无线组网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据传输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应用程序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支撑,教师需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所需前导知识来设置专业基础课程[4],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与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二)“三层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各学科间的关系,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及所属系统与学科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物联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础课,能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其中,电子学科负责全面感知系统,通信学科负责传输系统,计算机学科负责控制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掌握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控制层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提供支持。专业实践课包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物联网项目工程管理、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和专项实训,其中,综合实训课程为物联网技术及综合实践和物联网综合布线[5]。
综上所述,通过走访相关企业、调查同类院校毕业生工作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岗位核心职责、岗位核心能力,导出专业学习理论课程;通过对物联网企业的专业调研,根据物联网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开发出工学结合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遵循学做合一的培养路径,建立以技术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典型技术技能点,设计典型实训课程,并根据岗位晋级规律和能力成长过程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训过程体验岗位工作内容,学习专业技能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周志德.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39-43.
[2]桂小林,王东,黄传河,等.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8(7):25-30.
[3]赫宜,闫宁.高职院校项目课程体系优化管理研究: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27-32.
[4]崔艳荣,陈勇,胡蓉华.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6):198-200.
[5]姜楠,占华林.对接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9(4):51-5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