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探究论文

2024-06-28 10:19:1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部分课程仍然存在创新不足、缺乏活力、重复低质量讲授知识的现象。要想继续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则需要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课程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可为课程建设赋能,促使课堂界域扩展、课堂概念重新界定。基于此,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为主旨,构建课程建设示范模型,从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背景、框架、要求、路径及具体步骤出发,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发展之路。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部分课程仍然存在创新不足、缺乏活力、重复低质量讲授知识的现象。要想继续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则需要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课程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可为课程建设赋能,促使课堂界域扩展、课堂概念重新界定。基于此,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为主旨,构建课程建设示范模型,从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背景、框架、要求、路径及具体步骤出发,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发展之路。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金课”;教学改革
学者晋银峰指出,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虚拟仿真技术主导的新一代技术颠覆式创新重新改变和诠释了高校课堂教学的内涵、理念和场景,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内源性变革,为课堂教学赋能[1]。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如何在专业规范下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6门虚拟仿真“金课”的尝试性建设,开启了江西服装学院课程改革的新道路——逐步淘汰掉低阶性、陈旧性较强,以及不用心的“水课”,同时进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并具有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解决了现存教学体系与新文科建设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背景与总体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较上一年有提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大供给体系的本科教育,专业设置全面、专业类型丰富、区域匹配度高。截止到2023年4月,中国拥有792个大学本科专业。2023年大学生在校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这虽然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本科教育的巨大压力,但也反映出一旦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则受益面会非常广泛。同时,计算机技术、5G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影视、电视、广播为首的媒体都在朝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体系中的网络技术、文化产业占据了新兴市场。以上背景给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建设适应时代技术变化、紧跟市场就业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成为当务之急。
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的具体内容出发,以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为目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核心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课程改革为契机,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提高课程授课质量。总体建设框架从建设要求(主要包括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课程(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6门课程建设为示范,包括设计美学、中外经典设计案例赏析、定格动画、泥塑造型、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MD虚拟服装展示设计)、成果形式(主要包括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论文发表、课题立项等)三个方面着手,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具体步骤指导。深刻剖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课程建设的难度,具体阐明课程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建设要求指该课程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础上对课程质量的具体要求,强调课程的“两性一度”。建设课程主要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教育必修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平台、职业方向教育选修课程平台进行选择。三类课程平台代表着数字媒体专业的三个阶段,从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职业能力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成果形式主要体现在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师生发表的与课程相关的论文及科学研究课题等方面。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要求和路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体系,如何构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交叉学科教学体系、如何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在曲折中前行,为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质量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方针和政策[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要求
课程思政“铸魂”育人格,艺术审美“造势”育人才。要想提高高校教育课程质量,首先要重视课程在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思想境界方面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具有面对困难的攻关精神,勇于克服畏难情绪,才能更好地提高能力和素质。课程建设要保证具有高阶性,并通过师生课堂角色转变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强度,适当增加课程难度。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提示,保证学生在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时,能够做到课前好好预习、课中积极思考、课后善于总结,从而增强学习获得感,促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课程挑战度得到提升[3]。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路径
第一,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体系构建。针对每门课程与毕业目标和就业核心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将达标需求进行归纳并提炼出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开发出可进行演示性实践的实训项目,具体从以下方面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体系进行设计。首先是设计促使学生了解该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关系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用形式及课程目标的了解。其次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提炼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开发对应的虚拟实验实训项目,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如设计美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最后是设计课程进阶虚拟仿真实验,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可运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不同仿真主题的应用技能训练,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仿真作品,如传统纹样创新应用设计、泥塑角色虚拟仿真设计、定格动画虚拟仿真设计等虚拟服装展示设计[4]。
第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需要结合相关企业的虚拟仿真设备、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算法、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在有限的物理空间构建无限的、高度仿真的虚拟空间环境,保证学生可凭借体感设备、电脑等物理元件进行内容可视化浏览、渲染感体验、实时交互等操作。同时要保证形式丰富、内容生动,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能够以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空间想象力进行知识学习、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技能训练、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在线学习等[5]。通过桌面式虚拟现实、沉浸式虚拟现实、增强式虚拟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4种不同的虚拟仿真实现路径,可以建构各类课程虚拟仿真“金课”。
第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机制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机制包括实验教学的前期规划、课程中的实验指导及实验结束后的评价。
第四,专业师资队伍构建。在学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契机下,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和行业技术人员共建校企合作虚拟仿真项目;以专业教师为主,集合优势力量构建“老中青”教学团队,科教整合、校企联合,构建学科融合创新的产学研师资队伍。
第五,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室常态化平稳运转的保证,而优良的制度、环境、团队是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顺利实施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注重从上述方面加强对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示范课程建设
江西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平台设置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职业方向教育选修课程等平台。其中,设计美学、中外经典设计案例赏析被划分在学科教育必修课程平台的人文理论模块;泥塑造型、定格动画、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归属于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平台;MD虚拟服装展示设计归属于职业方向教育选修课程平台。
设计美学、中外经典设计案例赏析作为学科教育必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审美欣赏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还要求其在设计中进行美学的融入,以获得幸福感。但是,在传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有关设计审美的教育只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开展,显得较为单调。如何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将空泛深奥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转化成可以感知的“审美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将功能美、形式美、结构美、材料美、技术美理论知识和中外经典设计案例进行结合,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步骤选择,探究美的不同形式并记录结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
以泥塑造型、定格动画、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课程为代表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注重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基本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为学生掌握网络媒体、数字娱乐与旅游、展览展示、交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教育相关领域的设计技能打下基础。泥塑造型、定格动画课程等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和材料浪费问题,因此,针对此类课程,教师可在进行真实现场操作前设置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不断进行模拟操作,熟练操作步骤后再进行现场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枯燥的动画原理知识传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根据动画运动规律设置好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训练,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开展设计垫好基石。
MD虚拟服装展示设计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职业方向教育选修课程平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目标开设的特色课程。为直观、立体地进行服装数字展示,教师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将虚拟服装展示设计项目分为数字服装模型(可通过点击选择服装款式、纹样、色彩等)、服装舞台设计模型(可通过点击自由选择舞台造型、舞台灯光、舞台装置等),让学生根据课程项目目标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服装展示设计,为学生在课程后期进行设计创作提供灵感。这既对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还存在技术上的挑战性。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成效验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的最初动力是国家对高校本科课程质量的重视。“金课”建设推动了一系列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除了精品课程,国家、省部、各大高校兴建了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室,与“金课”建设相互促进。同时,“金课”建设促进了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成果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近年发表的相关教学论文、课题同比增长明显。当前,江西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申报的精品课程有3门,其中,中外经典设计案例赏析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MD虚拟服装展示设计获校企合作一流课程校级立项,成功建设院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获批校级教改课题5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论文20篇。
综上所述,高校应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建设整体布局,建设具有现代技术支撑的先进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各类课程打造成紧跟时代发展前沿技术的“金课”,并促进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与企业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前进行职场体验,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出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晋银峰.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路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5):115-121.
[2]李强,罗添,王晶晶,等.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增刊1):140-143.
[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杨磊,张靓,申巧俐.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3):42-47,75.
[5]周桂珍,王江虹.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5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