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教培途径论文

2023-01-29 14:34:40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以某警察职业学校756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教育途径,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发职业价值观教育隐性资源;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进行差异化教育;等等。
摘要:文章以某警察职业学校756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教育途径,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发职业价值观教育隐性资源;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进行差异化教育;等等。
关键词:警察职业学校;职业价值观;教培途径
职业活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职业劳动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则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估与总体认识。在职业活动中,个体的行为方式因为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而烙上深深的个人印记,不同的个体会注重职业过程的不同方面,如职业活动过程、职业活动结果及职业活动环境等。因此,职业价值观是人们持有的对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个体在做出选择或评价职业时衡量其优点、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包括价值取向、价值理想及价值追求[1]。职业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个体的从业行为及态度的差异。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国家安全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是第一要求,要确保政治建警始终处于队伍建设的优先地位,政治合格是从警的首要标准。人民警察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该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我们有理由对这一群体引起足够的重视。当警察在行使职业赋予的权力时,必然会受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而不同的职业价值观会导致不一样的职业表现[2]。本研究通过对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心理。从实证的角度来看,此项调查不仅可以扩大当前职业价值观研究的范围,推动职业价值观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可以了解这个职业群体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和差异,探究差异背后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人员的职业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有的放矢地做好政工教培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警察职业学校756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然后以性别、年龄、年级作为变量,分别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对象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该问卷将职业价值观分成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两个因子,共计34个项目。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内隐的动机性标准,包括家庭维护(如工作能使我方便照顾父母)、地位追求(如工作能使我享受高地位的个人空间)、成就实现(如工作能使我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目标)和社会促进(如工作能使我改变目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状)4个因子;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包括轻松稳定(如工作强度或压力不能大)、兴趣性格(如自己在该领域有天分)、规范道德(如环境不容易使人变得腐败或虚伪)、薪酬声望(如一开始的薪酬就比较高)、职业前景(如单位的上司和同事好相处)和福利待遇(单位提供住房或住宿)6个因子。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法,让调查对象对问题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分数1~5分分别代表的含义为“很不重要”“一般”“较不重要”“较重要”“很重要”。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可知,该问卷设计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指数[3]。为方便进行对比,此次研究统计数据为各因子得分的平均数。
(三)数据统计
通过Excel 2017进行数据整理,借助SPSS 21.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及F检验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通过统计发现,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各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家庭维护,平均值为3.65,得分最低的是薪酬声望,平均值为2.88。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家庭维护、职业前景、规范道德、福利待遇、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轻松稳定、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薪酬声望。目的性价值观与手段性价值观的平均值相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二)各因素背景下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性比较
1.不同性别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为了解不同性别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情况,对获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到,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家庭维护、职业前景、规范道德、成就实现、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轻松稳定、地位追求、薪酬声望。女生职业价值取向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家庭维护、福利待遇、职业前景、规范道德、成就实现、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薪酬声望、社会促进、地位追求。在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检验中,女生在家庭维护、轻松稳定、薪酬声望及福利待遇这4个因子的得分明显较高,同时其在手段性价值观的总分也比较高(P<0.05)。
2.不同年龄阶段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为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研究组根据心理统计学高分与低分的划分标准,将年龄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前27%为高年龄组,后27%为低年龄组,对两端的样本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到,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只在成就实现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低年龄组的学生对职业成就实现的要求更高。
3.不同年级的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通过对不同年级的警察职业学校学生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发现,除了成就实现因子,其余的价值观因子的年份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分析可发现,2021级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在各项因子的得分均大于2019级和2020级学生的得分。2019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因子上最重视的前4项分别为职业前景、家庭维护、规范道德、福利待遇;2020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因子上最重视的前4项分别为家庭维护、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2021级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10月第8卷第20期学生最重视的则为职业前景、家庭维护、规范道德、福利待遇,结果如表5所示。
三、讨论
(一)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获得的经验不同,呈现出来的职业价值观也就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近些年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职业价值观具有现实性取向。职业价值是职业对个体的意义,是职业对个体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可以是内在的心理需求满足,也可以是外在的物质条件满足。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家庭维护这一因子最为看重,说明他们认为工作需要为家庭稳定和家庭建设发展服务。家庭维护是职业价值观中属目的性的部分,这说明学生会把工作的目的放在家庭上,工作对家庭的维护是否有帮助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2.职业价值观较为理性。从手段性价值观的维度来看,职业前景排在首位,而地位追求、薪酬声望这两个因子则排在最后两位,说明近些年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的期待较为理性,这与黄丕俊[4]的研究结果一致。警察职业学校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只看到自己职业提供的薪酬待遇及给予的权利地位是怎样的,重点在于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比如,职业或单位是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与潜力,个人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和上升空间。这种“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择业观念显示出学生的理性与成熟。
3.职业价值观在社会价值取向上还存在不足。在职业价值观量表的10个因子中,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价值因子上的得分并不高,说明其在职业目的上对社会贡献的考虑比重并不是很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了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价值观本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到社会个体层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集体乃至国家、社会的利益与需要则是次要的考虑因素。
本研究调查结果与唐昆雄、杨斌[5]做的调查结果相似,在他们的调查中,在“你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这一问题上,只有18%的调查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相反,另一项针对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的学生对警察职业的社会价值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维度排序上,社会贡献性和个性吻合度均排在前三位,而工作舒适性和家庭助益度均排在后三位[6]。这些不同的调查结果提示我们,警察职业教育对警察的职业社会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警察职业学校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参与为民服务,没有在实践经历中践行为民的宗旨,警察的角色意识还未真正建立,因此其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意识显得不足。
4.不同背景因素的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性特点。从调查中可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一些职业价值观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家庭维护、轻松稳定、薪酬声望及福利待遇这4个因子的得分明显较高,在手段性价值观的总分上也比较高。这可能与个体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个体的社会角色定位不同,其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必然也存在差异性[7]。
此次调查还发现,年龄较小的学生群体更看重职业成就的实现。一方面,这表现出青年人具有积极的进取意识、有追求的勇气和信心,把职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有强烈的成就愿望与期望;另一方面,则反映出青年人对职业和生活的设想较为理想化,他们幻想在未来的职业过程中能实现多种职业价值,但在某些职业价值观上却没有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及取舍,在追求职业理想时,较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兴趣和个体内部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追求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现实可能性。
(二)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我国正处于重大的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期,出现了社会利益多元化和人们价值观多样化的趋势,复杂的社会形势对个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特殊行业,“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是警察的职责所在,和平年代的人民警察只有甘愿牺牲,讲求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才能体现出人民警察的崇高价值,才能赢得党的信任与支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与拥护。结合此次调查的结果,研究组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教学部门要设计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如除开设必要的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等课程以外,还可以举办思想政治大讲堂、形势政策等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二是要通过校园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启发其树立有意义的人生奋斗目标。三是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委要通过组织各项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融入各项学生活动,并注意选树优秀标兵,感染、辐射其他学生,这样可以培育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忠诚意识和社会奉献精神,为其将来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打牢基础。
2.创新教育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发职业价值观教育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需要各教育主体进行密切配合,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共同完成这项系统工作。学校需要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以相对隐性的方式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学校要利用内部精神文化资源营造出有利于警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精神文化环境,这就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社团文化和新兴的校园网络文化[8]。警察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政法文化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基于此,警察职业学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需要契合职业特征,如在校园内增加包括政治与法律元素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等,使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沉浸于行业职业环境。具体而言,可在校园环境中突出“警”字特色,以此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就校园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及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在实际中会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风貌上。具体而言,警校的精神文化要突显政治性,即要遵循警察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原则和立足点,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的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将忠诚担当、服务为民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校园宣传与教育。在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上,警察职业学校可以着力发展合唱团、法律协会、侦查技术爱好者社团、阳光心社等一系列具有“警”字化特色的社团。这些社团的建设,可以弥补警察院校人文素养的缺失,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展兴趣,培养审美品质,磨炼意志,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形成参与竞争与合作等的职业观念。在网络文化建设上,学校要用好微信、微博及抖音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网络时代校园文化传播不能只局限于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宣传模式,现代网络平台在信息生产、版式设计、传播形式上具有轻快、短小、活泼的特点,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新媒体网络平台的特点和传播优势,警察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中,教师应依托其进行相关的理论陈述、思想宣传、观念引导,以及开展富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活动。
3.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进行差异化教育。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可知,不同类别群体的警察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现实中,个体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样,个体职业价值观也必然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有着各自的问题和困惑。在具体实践中,警察职业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针对不同年级,低年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应为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抱负,并根据自身特质调整职业目标,培养所需能力和素质;高年级则主要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抱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将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符合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另外,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群体,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形式,让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认清自身的能力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概言之,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提升针对性与有效性,面对不同类型学生能够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9]。
4.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及工作计划,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现具体行动,进而达到目标的过程[10]。从学警适应期到锻炼提高期大约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群体。做好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10月第8卷第20期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另一方面也是做好后继人才规划、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之一,在培养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时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开展针对性教育。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深入思考如何把这些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相关课程的设计方案,丰富课程教学体系。其次,学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结合警察职业特色提高教育实施的效果。最后,在师资方面,学校需要通过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通过让专家进校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定期的短期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每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结语
职业价值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和个人不断地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调整。根据现在新招录警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结合当前社会层面新思潮对他们思想影响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警察职业学校需要在遵循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抓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期,合理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也有利于为警察事业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责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的队伍,为维护社会持续安全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宇波.新录用警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特点分析[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3):61-64.
[2]王燕,夏树芳,张建平.警察个性特征与职业价值观相关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5):146-147.
[3]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650-657.
[4]黄丕俊.司法警察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才智,2015(13):152.
[5]唐昆雄,杨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贵州大学生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5):127-132.[6]四川警察学院课题组.警察与警察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比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21(2):91-95.
[7]解鹏.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8]陈慧忠.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9]田晓彤.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10]朱红枫.“天生我材必有用”:浅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江苏教育,2009(12):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