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2024-06-27 09:52:2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具体提出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优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开发使用优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包和培训教材、打造“双师型”培训师资队伍,岗培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搭建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现路径。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具体提出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优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开发使用优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包和培训教材、打造“双师型”培训师资队伍,岗培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搭建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
在我国稳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人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人才培养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时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可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扩大就业、优质就业、助力创业,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职业教育积极融入并助力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是众多高职院校积极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
一、高职院校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载体,能服务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助力高质量就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并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3]。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资源与功能及高等学校所具有的职能,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履行法律责任的需要,是服务社会的需要,是服务行业企业的需要,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是提升劳动者技能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5]。民办院校办学自主灵活,可以建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灵活学制相结合、岗前教育与岗后培训相结合,面向全社会公民的融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和培训基地。
(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化,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愈发激烈,扩大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继续教育社会生源,是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拓展民办高职院校服务领域,促进学校事业发展。通过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空间,为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稳就业、保民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增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能极大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民办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企业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与民办高职院校相促共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格局和办学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6]。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双基地”,形成双方相互支持、资源互补、双向渗透、利益共享、共担责任、共谋发展的局面,进而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三)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配置等多方面所具有的自主性、灵敏性、快捷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成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服务中心,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这样既能尽快满足社会现阶段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又能实现民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地方产业乃至国际市场的接轨,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竞争力。
三、民办高职院校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路径
(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
第一,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高职院校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既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又要适应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体化建设,构建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阵地;深入调查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员工需求,开展系统性的职业岗位分析,按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职业(工种),开设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职业培训;提供激励学习者的各项政策,使院校培养培训课程主动接轨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例如,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市旅馆业协会、重庆市创业联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智慧酒店产业学院,旨在以智慧酒店产业学院为载体,发展职业继续教育培训,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智慧酒店产业学院与腾讯智慧云、东呈国际、希漫酒店、创盟酒店等知名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智慧酒店产业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一同申报急需项目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侍酒师”“宴会定制服务师”“民宿管家”等新职业的培训项目。
第二,优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民办高职院校融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岗位的动态发展为依据进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从顶层设计优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培训课程要面向市场,跟上形势的发展,完善前瞻性的针对行业、专业和对象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化提升模型,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行为(思想规范、行为规范)、职业技能(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出发考虑培训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课程评价,构建系统化、动态化、递进化的多维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学员的身份多元化,覆盖各年龄阶段,学生、员工、残疾人、老人、退役军人等皆有,“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出彩”。这使得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碎片化,所以培训课程设置就要求做到时间灵活、内容可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大力推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创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训。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参与的主体要“校企双元”,体现行业企业参与,这不仅能增强培训教学效果,还能补充课程建设投入的资金和实训条件建设,满足培训课程需求。
第三,探索数智化时代培训新形态,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现代终身教育的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随时随地接受形式多样的教育。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落脚点,以“互联网+”“数智+”建立覆盖各类人群、方式灵活的终身学习培训服务新形态,缩减地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方便劳动者就近就地参加培训,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又区别于传统学历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模式,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数智化进程,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是高职院校融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的着力点。
(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开发使用优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包和培训教材。做好优质职业培训包开发,培训包要支持弹性学习。高职院校开发培训包项目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要对标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岗位技能标准,提高教材质量,规范教材使用。通过校企双主体育训结合实施教学,配套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活动载体和教学方法,“教与学”双向互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效果评价。培养能胜任工作岗位、具有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
第二,打造“双师型”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内培外引一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双师双能”名师,提高专业化水平[7]。高职院校根据需要和条件自主招用企业高技能人才、产业导师兼职任教。统筹专兼师资队伍,做好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流动站。
(三)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
第一,岗培赛证融通综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岗”是职业岗位、“培”是培训体系、“赛”是技能竞赛、“证”是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岗培赛证融通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培训项目包与职业岗位、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进行有机衔接,重构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教学内容、培训教学形式。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需突出岗位实践能力、系列职业技能证书获得、技能大赛引领和就业创业实践,达到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标。以证带训,把1+X证书制度试点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以赛促训,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广泛深入开展劳动技能比武活动。
第二,搭建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平台。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灵活形式,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搭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围绕岗位需求开展培训,并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建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扩大高职院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品牌影响力。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民办高职院校有广阔天地,可以建设一批中外合作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多方联合开发国际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引进一批国家认可、信誉度高的国外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开展市场化运作,试行“技能护照”,满足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受体多元化的需求,真正让广大劳动者“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同时,支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骨干教师、青年技能人才赴国内外交流培训,拓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技能合作与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在实施人才兴国、技能强国的战略中,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办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探索新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高“双师”素质,岗培赛证相融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手段,搭建职业教育平台,以促使民办高校融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国家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提高职业人才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3):8-13.
[2]《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解读[J].劳动保障世界,2018(16):38-39.
[3]李桃,赵伟.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49-56.
[4]张娟.高职院校如何发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3-38.
[5]许峰.高职院校融入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9(9):73-76.
[6]杨苗.技能人才质量教育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融合策略探究[J].中国培训,2021(9):21-23.
[7]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12-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