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工作室的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研究论文

2024-06-21 10:57:29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础的力量,担负着激励学生学业进步和塑造学生高尚精神风貌的重要使命。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对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在推进班主任职业成长的驱动下,班主任工作室应运而生。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目标在于会聚志向相投的教育者,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打造一个促进班主任职业发展的育成网络。这不仅是教育革新的需求,也体现了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工作室中班主任的职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础的力量,担负着激励学生学业进步和塑造学生高尚精神风貌的重要使命。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对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在推进班主任职业成长的驱动下,班主任工作室应运而生。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目标在于会聚志向相投的教育者,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打造一个促进班主任职业发展的育成网络。这不仅是教育革新的需求,也体现了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工作室中班主任的职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作室;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研究
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班主任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班主任需与时俱进,持续提高专业素质,紧跟教改步伐,提升教育质量。然而,很多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常遇瓶颈。为了助其突破限制,必须放弃孤军奋战的模式,融入团队合作之中。如美国教授拉希德在《学习型组织》中所言,未来学习将依托于组织,因个人学习难以满足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需求。工作室的设立正可应对班主任职业成长中的合作与交流需求,遵循“木桶理论”,打造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这使班主任能在协作中发挥所长,互学互帮,共同进步,从而扩展“木桶”的容量。基于工作室的职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合作方式相比,能够建立更稳固的互学互助平台,比如完善的集体研讨机制,让所有班主任自由交流、分享经验,在互动中深化知识,使其系统化、深入化,并激励班主任在工作室环境中主动发现并纠正自身不足,进而显现出工作室在推动班主任专业成长上的作用与价值。
一、建立共同专业成长目标
基于工作室的班主任专业成长源于共同目标的构建,在共同目标的趋势下团队中的所有成员能够形成趋于相同的目标追求,也能够制定共同的目标反映工作室成员的愿望。名班主任工作室中的成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尚的教育情怀。在工作室成立之初,需要结合成员的发展需求以及主持人的优势,提出总体发展方向,并进一步细化工作室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一个点。工作室建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专业成长的阻碍,比如,“如何开好家长会”“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解决学生负面学习心理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等,将助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为目标,旨在通过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让班主任成为教育的中坚力量,能够做到“带好一个班”。对此,主持人应将工作室的目标聚焦于“专业成长”的点上,能够由此出发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独特的班级文化、旺盛的生长样态。
第二,掌握一个方法。大量实践证明,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是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将自己禁锢在某一个框架中,缺乏外界的干预将会难以突破,而在工作室的视角下,需要所有成员坚持“共同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共同学习”中经历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优化—提炼的过程,力求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激发班主任在工作室中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讨。
第三,落实“五个一”。这里面所指的“五个一”包含:①上好一节课;②开好一次家长会;③写好一篇教学案例;④做好一个课题的研究;⑤做一名智慧班主任。“五个一”的落实符合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现实需求,可以促使班主任在工作室的制度引领下建立专业成长共同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的“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一个”,而是虚数,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低要求,关键在于“一”后面的工作开展或目标达成,保障班主任可以在工作室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健全工作室运行机制
工作室的建立犹如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孵化器,想要保障工作室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完善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此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工作室可以以班主任研修班为基地,从全市的各个区、县学校中选择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将学校作为工作室运行的阵地。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建设研修班基地。在建立研修班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从全市各个学校中筛选出优秀的班主任,组织优秀班主任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中有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有讲师团的带教辅导,促使成员在工作室中感受名师的风采,受到优秀班主任的精神熏陶,树立个体成长与团队发展相结合的精神追求。
第二,在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建立中,要求主持人、成员以及学员均参与其中,能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启迪、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相关的班主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由此构建全体成员协同成长的工作室运行机制。在工作室的运行中需要将“一个基点”“三个层面”作为主要任务,其中的“一个基点”是指以工作室的现实价值发挥以及专业成长引领为着手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建立有助于工作室顺利运行的机制;“三个层面”是指团队建构层面、班主任专业成长层面以及整体带动层面,一般情况下工作室的正常运行需要有1名主持人、10名以上的学员,1~3名助手,在工作室运行中主持人与成员均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能要求以及计划完成个人的成长目标、团队的发展目标,做到合理分工、职责与权力并存,学习与研究并进,研磨与展示兼顾,成长与辐射并存。在工作室研修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完善的工作室运行机制建立,可以避免教师个人在研修中遇到问题就停滞不前等问题的发生,让教师可以在群学共同体中加深对主题研讨的深度,发挥出群学的力量。比如,在合作机制中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并确定研修的内容,采取群学的方式推进研修的进程,成员在研修过程中皆可提出建议,不断地调整研修的方向,补充研修内容。在群学研修中可以先确定领队,再制定小组负责制,根据研修内容完成小组成员的划分,在小组之内应实行“老带新”的机制,一名专业素养高且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领一名教学较少经验的教师,落实“一对一指导”“一对一跟踪”。在工作室运行机制中每一名班主任是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在群学研修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明晰工作室研训途径
基于工作室的班主任专业成长,需要注重分析工作室中成员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整体地掌握“学情”,从学情出发制订系列规划,让工作室研训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班主任成长的刚需。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掌握“学情”,架构发展梯队。首先,在诊断班主任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时,可以《班主任成长清单》为依据,使用SWOT表格进行自我诊断以及对标剖析,也可以使用《工作室研修手册》记录班主任在工作室中的研修行为,通过班主任的成长规划、特色活动组织、特殊学生教育情况、参赛荣誉、班主任教龄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掌握班主任现阶段的专业发展水平,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为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其次,需要结合不同发展层次的班主任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比如,综合评估分数较低的班主任处于发展期,综合评估分数中等的班主任处于成熟期,而综合评估分数高的班主任则处于专业期,通过层次的划分可以让班主任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目前处于何种水平,并且为不同发展时期的班主任搭建个性化成长的平台。
第二,聚集刚需,有序规划。在工作室的背景下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结合班主任的真实刚需,从班主任的思维视角出发开发研修内容,能够聚集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让工作室开展的研修活动更加贴合班主任的工作困惑与专业成长需求,制订有序的培训计划,由此保障班主任在工作室研修中的逐步发展。第一阶段,聚焦工作实践:①通过情境模拟、教学写作以及职业幸福创造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带班能力以及职业幸福感;②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出发,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清单,细化常规管理工作内容;③从项目思维的视角出发,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团队构建。第二阶段,聚焦班级建设:①将班级管理权交到学生手中,开展特色教育活动;②能够从社会热点话题出发,组织主题班会;③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以及学生教育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第三阶段,聚焦胜任力提升:①掌握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的沟通艺术,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②面对特殊学生应做到科学地分类管理,力求转化特殊学生;③对典型性案例做出分析,多维思考,多维活动,提升班主任胜任力。
四、多方落实工作室研修工作
工作室研修工作的落实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组织实践活动,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互学共研,促进班主任对“育己”“育人”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经验积累与反思。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反思,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同样如此,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善于反思,总结不足,修正错误,才能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班主任的经验分享、学习、反思与修正,可以使用工作室微信群的“微言细语”功能,在“微言细语”栏目中每日发布一篇文章,可以采取成员轮流制,记录教学经验或发表反思的内容等,讨论的话题应与班主任日常工作话题息息相关。全体成员都可以在“微言细语”栏目中阅读文章,并且做出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班主任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提升对工作思考的深度,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二,每月定期开展集中研修或例会。开展线下集中研修和线上例会是工作室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情况下会在每两周的周一晚上发起线上例会,议题聚焦“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在线上例会开展中应给每位班主任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采取轮流主持的方式,说说本阶段工作中需要解决的要事、难事,控制在线研讨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在问题研讨后,将每组的意见汇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且简洁地表达出来。同时,在线下集中研修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选择两个人分享成功教学案例,运用15分钟的时间清晰地说明具体案例、采取的做法以及核心反思等。
第三,专家引领指导。为了帮助班主任在工作室研修中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成长,可以邀请在该领域中具有突出成绩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专家,专家深入班级中观察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并做出现场诊断,对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主任工作方法给予点评,可以起到开阔班主任视野,从专业发展以及学术上起到引领的作用,促使班主任向着更加科学、专业的方向发展。
五、鼓励班主任的个性化成长
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类所具备的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每一个智能拥有独立的功能,呈现出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需要关注班主任在专业成长中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工作室研修活动的组织需要立足于班主任的个性差异,能够从思维、气质、性格以及情感变化等多种视角引领班主任发现独一无二的我,从中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价值,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大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受到家庭、成长环境、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想要做到“完美”是不现实的,班主任同样如此,无法在专业成长中做到“面面俱到”,具体表现在班主任无法在处理班级内所有事务的时候,都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却能够在某些领域的问题研究或者是教育上拥有某种独特的长度,并且在该领域中有着较为突出的成就。因此,在工作室研修活动的组织中,需要关注班主任的个性化发展,能够促使班主任在实际教学问题解决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挖掘班主任的内在潜能,迈向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因此,在工作室研修活动的组织中,需要将班主任之间的个性差异作为重要资源,并促使他们积极地调动自身潜能,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工作室中练就一身本领。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室的研修工作开展,可以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优质的平台,能够为班主任的职业提升提供高品质的研修环境,增进班主任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专业带头作用,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此外,它可以助力班主任克服职场挑战,找准推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实现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微光成炬向光而行—中山市孙玮洁名班主任工作室[J].教育信息技术,2022(6):2.
[2]赵艳娟.“双减”背景下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6):30-31.
[3]杨辉,林秀红,陈汝深.正面教育工作室:以共同体创建营造学校德育新常态—以广州奥林匹克中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3(6):11-13.
[4]钱红.新时代新成长:区域高质量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路径[J].现代教学,2023(Z4):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