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的探索论文

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的探索论文

15

2023-01-21 13:27:25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然后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分析了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与学情,接着论述了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对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反思。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然后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分析了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与学情,接着论述了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对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微观经济学;后疫情时代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到其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在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线上慕课学习和线下传统教学双管齐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笔者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讨其优势与不足,从而为今后优化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末,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使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运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1-2],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地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内各高校纷纷尝试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谷静等[3]等运用芸窗数字平台进行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尝试“以教师为主导、平台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构建基于数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认为该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满足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需求。刘兰等[4]结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将“理解—问题—回应—反思”等要求有机融合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反思”的教学环节中,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焦楠等[5]认为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维度不全面的问题,主张应加强对混合式教标精准测评和动态评价体系。陈奇[6]通过总结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提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认为应重构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块,并加强对线上教学的监管和考核。田贵生[7]在郑州西亚斯学院构建了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学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如何合理安排线上线下学时比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8],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使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对策。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

  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就像没有罗盘的航行。”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学生情况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如果脱离了学情,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微观经济学具有十分显著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因此教师一方面必须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求学生将这些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于对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学中教师需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据此,其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②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学模式的宣传、实现教学评价结果公开化、建立多维指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③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增强责任感。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对象是甘肃政法大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本科生,生源以文科生为主,而该课程专业术语多、复杂图表多、抽象理论多,且相关理论环环相扣,如果学生的高等数学功底较弱,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会较为吃力。因此,笔者在开课前要求学生复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

  三、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线上教学模块

  微观经济学总学时为54学时,共18周,平均每周3学时,可以线上、线下两个部分构建教学框架。线上教学部分主要利用超星学习通和人大芸窗两个平台开展,两个平台各有优势。人大芸窗可提供电子教材、知名教师的教学视频和丰富的习题库,适合课前预习和课后测试使用;超星学习通能提供签到、慕课视频、章节测试、课题作业、讨论等,其中慕课视频、章节测试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作业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讨论可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基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测评及反馈”的传统思路设计线上教学模块。

  1.课前预习。笔者及教学团队其他教师于开课前两周在学习通和人大芸窗平台创建班级,并将电子教材、教学视频、习题等上传,同时建立各班级的微信群,并在开课前1周自行录制了“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学习经济学”“怎样学习经济学”等视频,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前5天,笔者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引导案例,要求学生在人大芸窗平台观看名师讲座,并对引导案例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课中环节的讨论做好准备。

  2.课中讲解。该模块主要包括慕课学习与直播互动两个板块。笔者与教学团队其他教师录制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视频,并发布到了学习通平台上,视频时长12~15分钟,要求学生在学习通平台完成签到后,观看与学习任务相对应的视频。由于学生在线上慕课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学习懈怠、部分知识点不理解等现象,因此在线上教学模块增加了直播互动环节。在该教学模块,教学团队主要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与学生进行即时线上交流。直播互动环节首先是对引导案例进行探讨,先由学生利用课前预习与慕课学习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再由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接着教师根据引导案例的讨论情况,对本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并对学生慕课学习理解存在偏误的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之后由教师结合当下热门的经济话题(如疫情对房价的影响等),推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即教师应该从多个途径寻找与当节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隐藏的现实经济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使学生厘清其中蕴藏着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其他现实经济问题。该环节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旨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的本质是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要学好微观经济学,就需要不断地观察和解释经济现象。

  3.课后测试与反馈。课中讲解完成后,教师要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作业和测试题,并规定完成的截止时间。其中,测试题既包括选择、判断等存在标准答案的客观题,也包括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存在非标准答案的主观题。同时,在月度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通过学习通和人大芸窗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统计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并对未完成学习任务点的学生逐个进行督促。此外,教师每2周要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区”发布教学反馈与评价的帖子,要求学生对线上教学各环节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并根据学生反馈与评价的情况,掌握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二)线下教学模块

  由于学生可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因此线下教学需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突显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笔者秉持“师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月度座谈反馈”的基本思路设计线下教学模块。

  1.师生相互交流。线下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相互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通常,笔者及教学团队其他教师会在线下教学的前15分钟要求学生对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以展示学习的效果。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为学生梳理核心知识点,如弹性的应用、消费者与生产者均衡、市场结构四种类型的比较、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垄断与低效率、外部性及科斯定理等。在师生相互交流中,教学团队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典型案例展示给学生,并提出一些梯度性的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如在讲解规模经济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可结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多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并且中国主要电信厂商纷纷推出优惠“大礼包”,中国构建“宽带中国”的宏伟蓝图按下“快进键”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规模经济的优势,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我国电信费用未来是否会下降做出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解释、探讨和交流。

  同时,线下教学应注重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9]。笔者认为,线下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解析课程内容时,可适当设置问题,借由提问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理解其中蕴藏的思政内容。如在线下教学中探讨“经济人”假设时,教师可提出“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哪些”的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解释资源稀缺性时,可结合现实中关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真实案例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珍惜稀缺资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结合现实的热点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扶贫脱贫、绿色发展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认识和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并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2.小组合作学习。在微观经济学线下教学中,为检验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基于教学需要,布置讨论任务,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允许每个小组搜集与该次课程相关的时下热点经济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与其他学生互动沟通、共享信息。期间,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点拨或指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究讨论,之后由小组整理本组讨论的结论,一一上台展示,并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从而深化学生对当节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理解。之后可由教师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点评,指出小组成员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如此,在微观经济学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课前组织、课中纠偏和课后点评,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月度座谈反馈。为了保证微观经济学线下教学的成效,每月月末教学团队有必要召开教学问题座谈会,并组织各班的学生代表参加,由学生代表对月度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着重谈论学习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适合的学习方式方法,由此促使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思考进一步完善线下教学模块的策略,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借由月度座谈会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微观经济学线下教学活动开展,从而提升微观经济学线下教学的质量。

  (三)成绩评价模块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本文建立了一套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板块,并给三个板块分别赋予40%、10%和50%的权重,即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50%),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后疫情时代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优缺点。其中,传统线下教学有利于开展案例研讨、情景演绎等形式的互动式教学,且教师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因材施教,主要缺陷表现为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缺失,同时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传统线下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的期末考核,忽略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而线上教学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平台,从视频观看、章节练习、在线讨论等模块入手进行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10],且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在课堂和课时上的时空局限性。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监管,在线上教学平台上,教师无法直接观

  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调研中,本文发现有少数学生利用刷视频软件完成观看视频这一学习任务,在超星学习通的讨论区敷衍了事,并存在作业提交延误的现象;二是缺乏师生互动,视频教学没有现场感,缺少师生互动环节,使得教学过程略显呆板,且教师在录制视频时经验不足,部分教学视频存在拘谨生硬的现象,不够灵动活泼,难以展示教师的特色和风范。由此可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劣互补,将两者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根据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混合式教学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加大对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宣传和推广

  混合式教学不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在线上和线下间进行平行转换,而是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该教学模式既关注数字技术和线上资源的利用,又关注线下课堂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使得学生扮演了多元化的角色,这无疑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加大对混合式教学的宣传和推广,使其成为常规的教学方式。

  (二)打造推进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教学团队

  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融合各种资源,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引导、督促、激励、点评学生的学习各个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本文认为学校应加大投入并打造一个推进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教学团队,进而将其分成线上教学团队和线下教学团队两组,线上教学团队侧重于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点评;线下教学团队则侧重于对学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可采取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更注重互动性和启发性。

  (三)实施和拓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兴趣驱动的教学方式

  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不仅应体现在资源和技术的融合创新方面,更重要的是应重新审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学聚焦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因此,本文认为应实施和拓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兴趣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各个环节首先通过兴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通过演绎推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后通过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教与学双方相互交流,彼此倾听,通过理性说服或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使得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缺陷相互补足,既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及与学生交流互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本文认为学校应从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逐步探索更加完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63.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3]谷静,孟媛媛,李亚东.基于芸窗平台的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4):153-155.

  [4]刘兰,姜志美.深度学习理念下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21(6):154-156.

  [5]焦楠,孟令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建议[J].知识经济,2020(19):98-99.

  [6]陈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经济师,2021(6):162-163.

  [7]田贵生.SPOC混合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5):155-156.

  [8]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9]陈进.《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67-168.

  [10]赵红梅,孙晓芳,闫永琴.《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