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关键指标构建论文

2023-01-19 16:28:39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为了构建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关键指标,促进助产教育规范化和精准化发展,文章主 要采用德尔菲法,于 2020年 4 月至 2021 年 5 月以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形式对 15 名专家进行了 2轮 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82,以此构建了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 关键指标,具体含一级指标 3个、二级指标 26个、三级指标 58个。
摘要:为了构建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关键指标,促进助产教育规范化和精准化发展,文章主要采用德尔菲法,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以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形式对15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以此构建了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关键指标,具体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58个。
关键词:实习量化评价;关键指标;助产专业;高职院校
妇幼健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反映了其提供助产照护的能力及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母婴健康水平[1-3]。国际助产士联盟(ICM)致力于通过全球教育、规范和协会的标准、资源和工具建立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和专业素质。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逐步设立助产本科专业,但整体上助产教育仍然以高职专科为主[4-6]。
对高职三年级学生而言,实习是其唯一可通过临床真实情境提高专业技能及强化行为准则的机会。因此,构建准确高效的实习质量评价系统是提高助产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助产教育、临床实习评价方面都有标准体系,而我国关于此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少,且对学生临床实践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标准也尚未统一[7]。基于此,本研究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以下简称“关键指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进行评价,并借此丰富助产专业临床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以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形式对15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
(一)专家遴选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专家入选标准:①从事助产或产科工作5年及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②对助产教育或助产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管理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具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③愿意参与专家论证工作。最终入选的专家共15位,均来自临床一线,其中妇产科医生4人、产科护理5人、助产士6人;职称方面,主管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工作年限5~10年5人、11~20年8人、20年以上2人。
(二)专家函询
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成员讨论初步拟定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并形成第1轮专家函询表,之后根据第1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后形成第2轮专家函询表,并再次请专家进行论证。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从“不重要”(1分)到“很重要”(5分)。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专家熟悉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系数三项指标对专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采用统计软件yaahp 10.3计算各指标权重。意见集中程度采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二、研究结果
(一)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第1轮和第2轮专家函询分别发放函询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Cr)由专家判断依据(Ca)和专家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权威程度≥0.7为可接受范围。计算公式为Cr=(Ca+Cs)/2,其中,Ca为0.86、Cs为0.78,故Cr为0.82。2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如表1、表2所示。
(二)指标修订意见
第一,增加项目。增加二级指标第一产程护理,三级指标第一产程观察内容、肛查及阴道检查方法;增加三级指标新生儿产时清理呼吸道、新生儿脐带处理、新生儿阿氏评分;增加二级指标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增加二级指标基础护理,三级指标肌注、静脉输液与皮试、留置导尿;增加二级指标人文关怀,三级指标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尊重与关爱。
第二,修改指标。将三级指标“会阴切开前准备”具体为“会阴切开术指征、麻醉方法”;将二级指标“团队合作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改为“熟练配合医生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
第三,删减指标。去掉二级指标“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新生儿沐浴与抚触”。
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58个,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如表3、表4、表5所示。
三、讨论
(一)本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本研究在全面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关键指标(初稿)。经过严格筛选,由来自5所不同等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对初稿进行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2,说明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分别发放函询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表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函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且第2轮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均高于第1轮,说明第2轮专家意见趋于统一,函询结果可信。
(二)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实习量化评价表的实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助产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权重指数最大,为0.528,说明助产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仍是学生立足岗位之本。“其他护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权重指数分别为0.242、0.230,二者接近,可见专家希望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基础护理、整体护理能力,并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要遵纪守法、不断进取等,这样其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岗位。因此,学生在校及实习期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岗位适应力。
26个二级指标中,“第一产程护理”权重指数最大,为0.069。《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提出[8],第一产程中初产妇潜伏期延长时间大于20小时,目的主要是减少医疗干预,促使安全分娩。因此实际工作中,新产程观察时间增加,护理难度和潜存风险骤然上涨[9],对此,需要助产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较强的人文意识。“职业防护”权重指数为0.039。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女性也有生育分娩的权利,故实习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对此,专家希望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具有全面职业防护能力。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学校及临床带教教师需教授学生传染病防治、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及培养其中高风险区母婴护理的能力。
58个三级指标中,“第一产程观察内容、第一产程中肛查及阴道检查方法、绘制产程图”三项指标权重较大,总和为0.144。“肌注、静脉输液与皮试、留置导尿”三项基础护理指标权重指数为0.047。这与上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专家意见一致,说明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能力仍然是学生立岗之本。“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尊重与关爱和热爱助产及护理事业”两项指标权重指数亦较重,分别为0.011、0.018,说明专家一致认为实习期间要着重培养实习生形成尊重爱护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本,心中有爱,真正热爱助产及护理事业,进而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助产服务。
此外,实习大纲应由专任教师与临床助产专家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岗位职责共同制订,并紧跟社会大环境进行不断修订。如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临床医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易进展为重症[10],因此,评价表中加入了新冠病例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孕产妇助产及护理相关知识条目。另外,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心理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因此考核表中加入有效调整消极心态的考核条目十分必要。
四、结语
临床实习是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助产士必经的重要阶段,合理的实习条目可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高效与精细掌握。因此,临床带教教师可将量化考核表中的条目作为参考,明确带教内容,从而提高未来助产队伍整体职业素养。
[1]贺利平,张琐,周芸,等.山西省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2):1394.
[2]陆虹.助产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从探索性研究到实践性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0-12.
[3]FULLERTON J T,GHéRISSI A,JOHNSON P G,et al.Competence and competency:core concepts for international midwifery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hildbirth,2011,1(1):4-12.
[4]简雅娟,赵平,甘西西.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8(9):832-834.
[5]孙颖,张玲娟.国内外助产专业教育与助产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1):35-37.
[6]李丹丹,罗树生,安琳.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93-996.
[7]王小丽,费素定.助产专业大专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71-975.
[8]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486.
[9]赵艳,宋伟,李颖,等.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临床应用对产房工作的挑战[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411-414.
[10]邹郁松,胡晓星,马雪,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感染防控模式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4):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