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论文

2023-01-19 16:24:4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然后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统一”,并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双创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2]。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而高等教育则是为建筑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使命。基于此,高校建筑类专业如何面向市场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成了当前深化专业教育改革的难题和热点。对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策略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故本文基于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探索了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互促的发展新策略,以期使其成为相关研究的必要补充,为提升专业价值及完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一、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整个过程[3]。因此,高校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基础,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4]。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大量成果。这对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5]。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脱离实践教学等[6]。国家陆续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和文件都体现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二)社会层面
国家统计局于2022年2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2020年仍呈现增长状态,其中建筑业比2021年增长了2.1%,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建筑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7]。目前,建筑业面临着从业人员老龄化、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创新型人才匮乏、招工难等问题。为了解建筑类企业对高职类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情况,本研究通过实地参观走访的方式,对15家西安市内建筑企业展开调研,调查显示,有13.3%的企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评价结果为满意,40.0%的企业评价为较满意,46.7%的企业评价为不满意。因而高校建筑类专业作为输送建筑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需要面向企业需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列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学校层面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影响其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8]。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深入探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可以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益于实现创新型高质素人才培养;有益于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互促关系;有益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类专业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其中建筑工程学院作为下设的二级学院之一,主要招收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建筑工程学院根据国家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编写了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方案中的培养目标都提到了要培养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均开设了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为建筑类用人单位输送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开展现状
目前,我校各层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手段包括以下七点:①邀请相关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辅导;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③开展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活动;④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⑤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奖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赛;⑥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与双创教育相关的书籍,以供借阅;⑦设立创新创业活动月。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建筑类专业中开展的手段包括以下十点:①开设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课程;②全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努力争取更多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④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研究,争取把更多的研究结论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⑤安排教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⑥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和教师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⑦宣传相关创业政策;⑧指导在校非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⑨宣传学长、学姐创业成功事迹,举办创业分享会;⑩鼓励专业课教师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概言之,按照国家政策和社会要求,我校建筑类专业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力求培养出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高和具备创业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三、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要求推进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从而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虽然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开展,但在两类教育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了解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现状,本研究以我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两类教育的融合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问题:①学生自主创业意愿;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双创教育的形式;③学生对两类教育融合的看法;④学生对双创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问卷发放对象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共计收回200份问卷,之后利用SPSSAU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克朗巴哈信度分析,得出克朗巴哈系数为0.783,该结果说明此次问卷数据信度较好;使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进行效度验证,得出的KMO值为0.700,说明此次问卷数据的效度较好。从综合信效度分析结果来看,此次问卷调查比较可靠,具有真实性。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200个对象中,男生共计114人,占比57%,女生共计86人,占比43%;在专业类别方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最多,所占比例为60.5%,其次为工程造价专业,所占比例为31.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占比为8.0%。数据呈现出的样本结构与建筑类专业特点及专业类别招生情况相吻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融合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融合
学生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关联性认知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在200个调查对象中,有50.5%的学生认为两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有35.0%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系,但关系不大;有1.5%的学生认为两类教育之间不存在关系;有13.0%的学生说不清楚两类教育之间的关系。在表1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不认为两类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的49.5%的学生接受不同类型自主创业帮助的积极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仅对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性相对较高,参与其他类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创新创业课程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比赛对每个学院每年都有参赛指标要求,而其他类自主创业均属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强制要求学生参加。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培养体系中,虽然学校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双创教育,推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但是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双创教育定位不明确,或者对两类教育融合的观念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狭隘认识层面等问题。
(二)学生对专业课中融入双创教育的学习积极性
如表2所示,关于学生对专业课中融入双创教育的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非常强烈的学生比例为15.5%,表示比较强烈的学生比例为39.5%,表示反应一般的学生比例为38.5%,表示没有兴趣的学生比例为3.0%,还有3.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在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是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主体对象,其对专业课中融入双创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会对两类教育融合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不同年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
如表3所示,从现行教育实践过程中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情况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年级对两类教育融合现状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2019级持有存在融合观点的学生占比最低,其次是2020级学生,而2021级学生在三个年级中持有存在融合观点的占比最高。如表4所示,不同年级课程设置意愿的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1级学生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注重专业知识,以期为实现创新创业打实专业基础;2019级的学生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倾向于创新创业知识,即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感悟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蕴含的内在关联。结合表3和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在促进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时,忽视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两类教育融合的需求。而在两类教育融合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将会在无形中阻碍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开展。
四、高校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
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这对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该文件提出要进一步深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10]。目前,各高校都积极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教学质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即实现教、学、研、产结合。对此,笔者基于我校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发展现状,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获奖比赛项目—“U家私定”为例,在假定除了受学校教育因素,保障此项目能够落地的其他因素都已具备的基础上,探讨建筑类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互促的发展新策略。“U家私定”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整装化服务,以满足私人定制家装需求。本项目的创业者涵盖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项目的落地一方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创业知识。针对我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现状及创新创业项目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探索出了“三位一体”的建筑类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互促发展新策略。
(一)学校方面
第一,基于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理念明确培养目标,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课程设置有不同需求。故高校应该根据建筑类专业的学科知识特点、学生特点及年级特点,邀请专家团队加入,开发新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如下:首先对专业课进行梳理,确定需要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课程;然后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学期实施计划,进而针对两类教育融合的专业课,重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重构教学内容,划分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单位,挖掘双创教育融入点,再据此设计教学活动,并确定双创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最终实实在在地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实现两类教育融合互促发展的目的。例如,工程造价专业课“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故可将其确定为需要融入双创教育的课程,课程教学可安排在大三上半学期实施,理论学时从36个学时调整为28个学时,实践学时从18个学时调整为26个学时。对教学内容完成重构后,将该课程划分成四个教学模块,其中第二个模块建设工程投标可划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并在教学项目三“‘信’守不渝做标书”中融入BIM技术。因为BIM技术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作为双创教育的融入点。完成融合后,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标书编制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思维,认识BIM技术在建设工程投标中的应用,提升专业认知度,激发创业想法,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
第二,完善校企合作方式。公办高职院校属于公益性组织,因此要促使建筑类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参赛项目落地,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基于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方式,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不同学期举办不同主题的企业专家讲座,具体实施可参照如下流程:第一学期以增强专业认知为主,企业专家可介绍专业内容、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方向;第二学期以学好专业知识为主,专家可讲解自身职业生涯,强调专业对就业创业的重要性;第三学期以认识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为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其重视行业新技术,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第四学期以分享校友创业成功案例为主,由校友讲解个人创业历程,激发学生创业想法,学习如何创业;第五学期主要讲解市场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创业风险;第六学期主要讲解企业管理知识及管理新技术,提升学生创业技能。②校企共建工作室。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如可在校内成立工作室,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成果为导向,设置教学活动,融入双创教育,并可利用企业在资金、师资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部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③企业提供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使学生可以通过企业真实的实践平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创业的直观感受,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教师方面
教师从自身出发,提升实施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能力,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①参加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将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课教学相关联;②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要求的驱动下,重组教学内容,划分教学项目,挖掘双创教育融入点,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融入式教学;③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意多实施探究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并融入创新教育考核内容,增加课程考核主体,完成教学过程评价;④指导“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扩充其他学科知识,如管理学、计算机等,一方面积累比赛经验,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实施创新型专业课教学打下基础;⑤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建筑行业的新技术,在实践中感知建筑类企业的经营规律,实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新技术、创业知识的目标;⑥邀请与建筑类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加入课程教学团队,优化教学团队构成。
(三)学生方面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两类教育存在的密切关联性。两类教育的融合虽然不能帮助学生直接就业,但能够提供指导学生就业方向、改变学生就业思维的服务,从而帮助学生转变以往认知,使其认清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真正价值,具体可以从学生角度和学校角度出发采取相关措施。从学生角度出发,具体策略如下:①关注建筑业发展新趋势,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新技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②明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建筑类企业实习实践活动,提升个人实践动手能力;③提高自身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创业帮助活动的积极性;④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反馈自身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如此,通过师生互动,可以达到教学相长、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从学校角度出发,具体策略如下:①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学生明确未来个人发展规划;②设置创新学分,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一定量的就业帮助类活动获得学分,满足毕业要求;③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想法,促使校内涌现一批类似“U家私定”的项目,基于专业,发现建筑类市场发展机遇,培养能够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
总之,实现建筑类专业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校层面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可以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因而各高校应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视作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想实现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受教育对象,深入渗透两类教育融合理念,然后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构建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在内的“三位一体”新策略,推动建筑类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互促发展。希望本文探索出的高校建筑类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互促发展新策略能够为提升高校建筑类专业价值做出贡献,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完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22-03-08].http:/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刘佳.思政教育介入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3):149-150.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13)[2022-03-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4]王之睿.传承红旗渠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5):4-6.
[5]梁冬松,韦宁照,石有总.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8(1):112-114.
[6]杨蒙山.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成才之路,2016(6):18.
[7]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2-28)[2022-03-1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2/t20220227_1827960.html.
[8]王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9]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9-07-31)[2022-03-21].http://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907/t20190724_392132.html?from=singlemessage.[10]严明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院校公选课管理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沧桑,2014(3):215-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