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教学刍议论文

2024-06-20 10:27:58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阅读、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双翼”,二者密不可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割裂阅读与写作,导致学生很难储备写作素材、学习方法等,影响语文学习效果。本文根据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关系,以中高段为例,进行读写结合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改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读、写能力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双翼”,二者密不可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割裂阅读与写作,导致学生很难储备写作素材、学习方法等,影响语文学习效果。本文根据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关系,以中高段为例,进行读写结合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改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读、写能力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教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构成。其中,阅读是学生建构语言认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方法与技巧的途径,是信息输入过程。写作是学生运用写作方法与技巧组建素材的途径,是信息输出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在写作教学中融入阅读成果,可以使学生加深阅读感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抓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加强读写结合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是指以阅读、写作关系为基点,探寻读、写之间的结合点和相应的读写训练形式,实现阅读、写作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构成,教师应当将这三个阶段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切入点,使读写结合指导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一、课前阶段:自主阅读,认真批注
课前阶段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阶段。中高段学生在长期体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获得了自主阅读的可能。同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浅层认知。学生的阅读认知情况正是教师实施阅读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围绕阅读文本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任务,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自读成果和自读困惑,做到读写结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采用详略得当的方式描述极具特色的老北京春节民俗活动,营造出了欢乐、温馨、美好的场景。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梳理老北京春节的民俗活动,了解记叙顺序,感受欢乐、温馨、美好的场景。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自读任务: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自主阅读《北京的春节》,圈点勾画不同的时间及民俗活动。(1)在圈点勾画的语句旁批注自己的感受。(2)在教材或笔记本上建立表格,系统展现北京春节不同的民俗活动。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目的地走进北京的春节,边阅读边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语句上,认真地圈点勾画,反复品读,建立独特的认知,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展现阅读成果,自觉地记录阅读感受。在读思结合下,学生进一步认知文本内容,强化读写意识,锻炼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批注内容,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确定课堂教学要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读写结合活动,推动读写结合教学发展。
二、课中阶段:阅读启发,随文练笔
课中阶段是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阅读过程为依托,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依据,组织多样的随文练笔活动,启发学生运用阅读成果,做到读写结合,增强阅读认知,锻炼写作能力,随文练笔活动有以下几类。
(一)仿写
仿写是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在理解范文内容、写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写出与之相似的语句、段落、篇章。中高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且乐于体验各种各样的模仿活动。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仿写活动,让学生获得读写结合的机会。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文章第九自然段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在阅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学生反复分析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到了桑娜的紧张、焦虑、恐慌、无助。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基于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组织仿写活动,引导学生设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丢了零花钱、砸碎了班里的花盆、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联想当时的心理活动,模仿文中的第九自然段进行写作。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迁移生活经验和阅读认知,获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描写,结合真实情境,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化阅读成果,丰富心理描写经验,锻炼写作能力。
(二)缩写
缩写是指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情况下,压缩语段、文章篇幅的写作训练。学生体验缩写活动,既可以加深对文章要点的理解,建立深刻的阅读感悟,还可以锻炼概括能力、写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习水平。因此,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关注学生阅读成果的情况下,把握重要句段,提出缩写任务,驱动学生读写结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双龙洞》为例,文章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洞口的景象和特点。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其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趁机提出缩写任务:请大家自读第四自然段,用二三十个字描述洞口景象,表述洞口景象的特点。在了解任务内容后,学生会在迁移阅读认知的同时自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地深化理解,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内容上,发挥思维作用,调动语言储备库,选取适宜的词汇进行表述,更加深入地了解洞口景象及特点,同时锻炼书面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
(三)补写
补写是指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法规则,补充空白的词语、语句,使文章更加完整、易懂的训练方法。留白是作者书写文章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起到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的作用。在阅读文本中的留白处时,学生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具体的场景,做到有话可说,顺其自然地进行书面表达。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文本中的留白处为着眼点,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补写活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为例,文章第十二自然段写道:“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此时此刻,不同的小鸟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其全部写出来,留出了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此时此刻你会想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小鸟,进入具体情境,产生无限遐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出补写任务:请写下你想象的内容。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可以组建语言,描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场景,锻炼写作能力,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续写
续写是指以阅读文本为基础,遵循文本思路,想象、延伸文本内容的训练活动。在续写之前,学生要深刻地认知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学生体验续写活动,既可以深化阅读理解,又可以锻炼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写水平。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阅读理解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精彩的结尾,精心地组织续写活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为例,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读关键语句,由浅入深地了解了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员和父亲的所作所为,体会老汉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在学生读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续写结尾。在个性阅读认知的助力下,大部分学生描述出不同的结局,锻炼写作能力。实际上,这篇文章的结尾极为精彩,使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揭示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续写的结局和原文结局,发现自身的续写问题,自觉地借鉴原文的写作经验。同时,教师以原文的结局为基础,引导学生续写,描述老太太今后的生活。在续写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联系老汉和小伙子的所作所为,动情地描述村民们照顾老太太的场景,借此从侧面歌颂老汉和小伙子身上伟大的精神品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改写
改写有多重含义,如通过重写或修改使文章适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或情况;将一种文体转变为另一种文体;在保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变换写法;根据原文进行改编。改写是以理解阅读内容为基础的活动,具有想象性、创造性,可以使学生在加深阅读认知的同时,提高创作能力、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中阶段,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阅读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写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改写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读、写能力的发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为例,在体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反复诵读诗句,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人的创作意图,体会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基于学生的阅读所得,教师选择改写方式——将一种文体改写为另外一种文体,并就此组织改写活动,鼓励学生将《出塞》改写成白话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在体验改写活动时,学生可以立足自身的阅读理解情况,调动知识储备库,选用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具体场景。在描述的过程中,检验自身的古诗词阅读理解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借此进一步地认知古诗词内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同时,学生可以灵活思维,善用现代汉语,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课后阶段:拓展阅读,主动书写
课后阶段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拓展阶段。拓展有两重含义:一是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本;二是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在课后阶段,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文本,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方法等,建立个性的阅读感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便于主动体验写作活动,写真话、写真情,提高写作水平。对此,在读写结合教学的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选取相关文本,将其推荐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助闰土的口吻描述了四件童年趣事,刻画了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闰土形象。在参与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通过不断阅读,了解闰土形象。鲁迅先生在《故乡》这篇文章中塑造了中年闰土形象,在封建社会的磋磨下,闰土从一个原本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人变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阅读《少年闰土》和《故乡》时,学生受到心灵的冲击。于是,教师可以从《故乡》中选取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将其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同时提出阅读任务:(1)自读《故乡》中的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圈点勾画关键内容,想一想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记录自己对中年闰土的认识。(2)对比《少年闰土》和《故乡》中的闰土形象,你能发现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记录你的感受。在这两项任务的推动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课后阅读活动,自觉地对比不同文本中的闰土形象,建立独特的阅读认知,由此进行书面表达,畅所欲言。教师则可以在课后服务组织展示活动,依据学生的书面表达内容进行点拨。学生可以在丰富阅读储备的基础上,强化阅读感悟,有利于提升读写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储备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汲取写作经验,尤其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写作活动,灵活运用阅读成果,强化阅读认知,提高阅读水平。在学生获得良好读、写能力发展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基于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关系,以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为切入点,联系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阅读情况,发挥教学智慧,使用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强化阅读感悟,借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阿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3(20):60-63.
[2]高华亭.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23(19):61-63.
[3]杨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3(7):2-4.
[4]马艳萍.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5):194-196.
[5]王丽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试探[J].知识文库,2022(17):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