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论文

5

2024-06-19 14:44:22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对数学学习要求的日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创新和应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对数学学习要求的日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创新和应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基础阶段,也是决定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与否的关键时期。本文旨在探索和创新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发展数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研究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和互动,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小学低年段,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看,游戏化教学法比较适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论文

  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游览北京》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设计一个名为“数的探险之旅”的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把游戏的背景故事设定在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中,学生需要成为数学探险家,探索这个世界中的各种数字。教师设计一张精美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地点,比如,“1000”的城堡、“2000”的河流等,在课前把地图展示给学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游戏开始时,教师通过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游戏情境,如教师说:“你们现在是数学探险家,接到了一个任务,需要在数字世界中探索隐藏在各地的万以内数,找到它们并将它们记录下来。”接着,教师给每位学生一张任务卡片,卡片上写着他们需要寻找的数字和对应的地点。如“找到1000这个数字,它藏在城堡里”“找到2000这个数字,它藏在河流边”,学生需要根据任务卡片上的指引,在地图上找到对应的地点并记录下数字。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探索和思考。如在到达每个地点后,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这个数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回答,如“1000是几个千”“2000和1000相比,哪个数字更大”等。通过这样的互动问答,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对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的能力。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的知识和技能。如在到达某个地点后,教师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数字,学生需要用这些数字组成一个比较大的新数,并将这个新数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数的组合能力,还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在游戏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并梳理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以上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学生既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巩固和提高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在游戏中学生还主动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创意思维活动

  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灵魂。而创意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由教师设计一个开放式的发散思维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这也是数学建模的初级阶段。

  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游览北京》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分享如何通过创意思维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力。

  活动名称:探索京城的秘密活动步骤:

  (1)导入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场虚拟的北京之旅,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地参观的方式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北京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探索京城的兴趣。

  (2)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多少人口、多少个城区等信息,让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有所认识。通过与学生一起查看北京的地图,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名胜古迹进行深入了解。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内容,用数字表示该名胜古迹的门票价格;估算该名胜古迹每天的游客人数;研究该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用数字形式表示该名胜古迹的建筑年代。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估算、数字表达等,进行创意思维活动的实践。

  (4)分享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探索的名胜古迹,并展示成果。通过分享与讨论,学生加深了对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并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创意思维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万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探索北京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运用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例如,设计一个数学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调研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游览北京》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在游览北京的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通过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别选择一座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等,进行深入了解。接下来,学生利用网上资料、图书馆等途径,了解选定的名胜古迹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参观人数等相关信息,并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获取的信息整理成图表,以便后续的数学应用。在了解名胜古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可以通过统计每日游客数量,了解不同时间段的游客流量变化情况,并绘制相应的折线图。他们可以观察折线图上的趋势,分析人流量的变化规律。此外,学生通过统计不同年份游客数量的数据,比较不同年份游客人数的增长情况,进而进行数学运算和推理。如学生通过计算每年的游客增长率,探究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并进一步分析背后的原因。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了解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们通过实践中的操作和调研,深入理解万以内数,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或班级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调研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项目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估他们在项目中所展示的综合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通过项目式学习法,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音频、视频等功能,可以将二维的知识以三维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具象化,因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数学软件或互动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增强参与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游览北京》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游览北京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的美丽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

  呈现:教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互动教学平台,在大屏幕上展示北京的地图,并标出几个景点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提问:“北京有多少个景点呢?”“我们如何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引导:教师使用互动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图片,上面有若干个人物,如游客、导游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请你们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人物在图片上?”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估计出一个大致的数目。然后,教师逐一计数,引导学生发现准确数目和估计数目的差别。

  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或互动教学平台,展示数字“10000”和“1000”,并解释其含义和区别。然后,教师解释万以内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万”的意思,在地图上标出10000米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形象地感受到万的数量级。

  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然后计划并规划游览线路,估计游客人数,并利用互动教学平台上的计算工具计算游客人数的近似值和准确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应用。

  总结: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或互动教学平台,展示总结性的课堂笔记,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关键点。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你们觉得多媒体教学法对学习有什么好处?”“你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激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巩固与拓展: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课后习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提供反馈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结并发布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彼此学习和分享,加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和体验。

  五、利用社交需求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例如,组织数学竞赛、小组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论文

  以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游览北京》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通过社交学习法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教学中组织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与教材相关的工作纸,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互相询问、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梳理并记忆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律。他们一起思考如何正确读写不同大小的数,可以相互讨论并矫正错误,加深对数的认识。在小组内,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读写规律。除了小组活动,我们还可以组织数学竞赛等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一场“万以内数口算挑战赛”。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小组根据题目的推荐数量,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代表,现场进行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在竞争中加深对数的认识和应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环境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游戏化教学、创意思维培养、项目式学习、多媒体教学和社交学习等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们可以尝试借鉴这些创新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灵活运用,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白能玲.浅论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11):111-113.

  [2]巨永强.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2(16):16-18.

  [3]李晓林.当下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2,24(1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