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研究论文

2024-06-19 14:18:42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意义以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而具体探讨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意义以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而具体探讨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美术;项目式;问题;策略
学科融合背景下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创新,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需求,对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探究性,同时便于学生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藩篱,通过项目串联跨学科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科融合背景实施项目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科融合使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了解与积累多学科的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同时项目式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给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活跃美术课堂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推进美术教学改革
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美术课堂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美术教学实效。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开展项目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素养,在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科融合下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效果,需要对学科融合以及项目式教学的相关特点以及实施原则有准确的认知。
(一)学生主体原则
学科融合背景下开展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学科融合原则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围绕美术学科的知识内容开展教学,而在学科融合下的项目式教学要遵循学科融合原则,在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等环节中均要考虑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挖掘美术课程中其他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从不同学科的视角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并设学习任务。
(三)多元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是美术项目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应该遵循多元评价原则,在评价内容上、评价主体上、评价标准上都要实现多元化,从而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现状
实施与开展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在充分掌握实施价值与实施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对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项目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及优化,从而保障学科融合背景下美术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效果。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在美术理论学习以及美术创作实践中表现不够积极,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也会影响学生自身学习的效率。而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影响当前项目式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缺少跨学科意识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跨学科意识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只局限于美术教材内容,缺少对教材以外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未能充分挖掘出美术课程中隐含的其他学科知识,在学生培养上也是以美术理论和美术创作技巧为主,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有所局限,无法支撑学科融合下的项目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评价有待优化
教学评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可合成学习与表现进行总结,为学生的课后学习以及能力提升进行指导,还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不重视,忽视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课程学习结果未能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另外,美术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较低,这种评价模式也难以客观公正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开展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立足学生主体,科学规划与设计项目式教学方案。笔者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水墨画花”这节课为例,具体分析与探讨学科融合背景下实施与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项目主题
明确项目主题是小学美术开展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项目式教学的首要任务,主题的明确能够为项目实施与开展提供方向和目标,保障项目式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并能够严格按照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原则,对项目主题进行明确。
在明确项目主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①明确项目主题的出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该主题中能够具体融合哪几种学科;②拟定项目主题后,对该主题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全面预设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理处,再进行主题调整;③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主题的确立,并积极采纳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或者建议,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水墨画花”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自主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再结合项目式教学的相关原则和特点,将自己认为可行的项目主题罗列出来。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整理的项目主题,并说出项目主题的预设实施流程和结果。通过组内的沟通、交流与探讨,对自己拟定的项目主题进行优化,确定一个项目主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最终将本节课的项目主题确认为“怎么表现花的美”。
明确项目主题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在美术项目式教学中的角色,即引导者,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并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流程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中建立起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解决美术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不同问题。
(二)设置驱动问题
为有效促进学科融合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美术教师要结合项目主题,挖掘多学科融合的切入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驱动性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项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收集、整理、学习关联学科的知识,运用自己掌握的综合学科知识内容来解决项目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重视对驱动问题的设置,并提升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学习活动。例如,在“水墨画花”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程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挖掘与分析,并考虑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学习需求,设置了如下驱动性问题:①你对花有哪些了解?从以往所学的其他课程知识中了解了花的哪些文化?②你认识多少种类的花?不同的花在颜色、形状以及结构上存在怎样的区别?③运用水墨画花时有哪些技巧?④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花元素?
教师给学生设置驱动性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项目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整理出相应的答案。通过驱动问题的设置,让项目式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规划实践流程
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中,教师完成项目目标的确立以及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后,还要进行科学的实践流程规划,引导学生按照相应流程,顺利完成任务学习,从中掌握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科融合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实践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引导学生掌握项目实践所需要的跨学科知识,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相关素材的采集,为项目学习做好充分准备。②教师要做好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能够辅助学生顺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③针对具体的驱动性问题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实现学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水墨画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自主观察,记录各式各样不同的自然景物,并且进行创造性探索。有的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合了语文学科知识,通过对以往所学语文知识的回忆,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的查找,整理出有关描写花的诗句,如《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与此同时,有的学生整理出“花容月貌”“花好月圆”“昙花一现”等成语,对花有了更深的文学认知。有的学生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从科学观察的角度了解花的结构、形状等,这样既完成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让自己的科学认知更加完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某美术项目。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提高自己对于美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
学生通过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实现学科融合,丰富自身的发展,提高自己在日常学习时的整体效果,提升美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对美术项目产生兴趣,激发自身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四)优化项目评价
在实施开展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项目评价环节,并根据学科融合理念以及项目式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评价加以优化和改进。在“水墨画花”这节课的项目式教学评价中,首先,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比如,在完成项目学习后,学生可以自主分享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如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相关学科内容的认知,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联系的了解等,还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方法,包括素材的收集方法、合作探究方法等。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要进行多元化处理,不能只局限于对教材中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也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品德素养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将结果运用到学生课后学习指导以及教学方案优化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融入学科融合思想,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改革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掌握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水平,做好项目主题的明确、科学合理地设置驱动问题,并以学生为主体规划项目实践流程,确保项目式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最后要注重项目式教学评价的优化,提升评价实效,强化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从而保障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J].教育界,2023(18):125-127.
[2]缪瑾.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学园,2023,16(16):84-86.
[3]陈轶群.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5):52-55.
[4]庄容标.学科融合—让美术教学活动更具张力[J].考试周刊,2022(40):163-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