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施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

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施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

10

2024-06-19 09:49:04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生命是高于一切的至宝,每个生命的质量也迥乎不同。近年来,初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事件频发,孩子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让人担忧,因此,开展初中生命教育课程尤显迫切。本文介绍了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希望通过常态化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达成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校园和美、人生和满的长远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

  [摘要]生命是高于一切的至宝,每个生命的质量也迥乎不同。近年来,初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事件频发,孩子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让人担忧,因此,开展初中生命教育课程尤显迫切。本文介绍了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希望通过常态化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达成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校园和美、人生和满的长远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路径价值

  近年来,各种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菁菁校园,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自残自杀、伤人害人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在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象?如何唤醒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刻反思,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新形势下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刚出生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有的孩子经过实践试错和学习体悟,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五彩人生;也有的孩子为各种影响所困,不能辨别是非,不能自我调整,在白纸上涂抹出了灰色人生。

  事出必有因。自由、民主、和谐的成长环境能够孕育儿童文明、友善、乐观的生活情操,公正、平等、开放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儿童客观、豁达、积极的处事态度。反之,则会在儿童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对他们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推动他们走向歧途。

  (一)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伤害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近年来,网络污染给儿童心理带来的伤害尤为突出,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犯罪、仇恨和堕落等负面的内容,对青少年不设保障,给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特殊的家庭背景带来的影响

  首先,暴力行为给儿童身心造成伤害。家庭关系不和睦,特别是在儿童心理成熟之前,父母之间经常性的家暴行为,以及教育孩子时常采用的粗暴方式,会让儿童效仿,甚至演变成沟通不畅时首选的潜意识行为。其次,爱的缺失给儿童心理造成伤害。特别是单亲家庭通常是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早逝造成的,儿童由单亲抚养长大,会形成对抚养者强烈的依恋心理,不允许其他人分享本就残缺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适应造成的伤害,例如,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过高的学习期望给予的压力

  中学生是家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片面地延长学习的时间,加大学习的难度,没有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整合。种种因素,造成了学生很少对人生意义、价值和尊严进行认真思考,他们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的。身边接二连三地出现学生因学业负担而患抑郁症的案例,特别是最近几起初中学生因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的事件,都值得所有人警醒。

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施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

  (四)失衡的身心发展造成的困扰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当然,儿童的不良个性也容易滋生他们消极的思想,表现出漠视生命的行为。

  二、新形势下初中生命教育课程的价值体现

  生命源于“和”,也要遵循“和”。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在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校园和美、人生和满,追求的是“和”而共生。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圈子,只是这个圈子没有被世俗所污染。学生在学校里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会做人。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要教会学生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学会感恩、包容他人,自力更生、乐于奉献。这样培养出来人长大后才会利用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同伴,改变歪风邪气,共创和谐社会。

  (二)有利于营造和睦家庭

  每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都不缺乏爱,只是许多儿童不懂得父母长辈的爱,好些家长也不懂得如何给予孩子真挚的爱,才会导致亲子之间沟通不畅,甚至会引发对抗和冲突。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为亲子之间的交流障碍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安定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三)有利于创设和美校园

  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自我保护以及与同学之间友爱共处;指导教师要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忘初心、依法执教;提醒领导层要科学、精细、人性化地管理,激发教师倾心教学的热情和学生乐学善思的生机。要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每个人都尽力尽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关爱,创设和美向上的校园氛围。

  (四)有利于成就和满人生

  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帮助学生设立长远的奋斗目标和力所能及的阶段目标,制订周密的行动计划,并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生命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勇于承担责任。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才是真正的和满人生。

  三、初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实现路径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生命教育常态化,生命教育的效用持久化,就应该让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化。生命教育课程涉及学生个人素养奠基、发展潜能拓展、个性优长开发等诸多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课程的实施要保证全员参与,全科落实,全面评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学校生命教育提供了更多自由、自主的宝贵时间和空间,给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机会和可能。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我们针对教育生态发展的形势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结合对初中学生漠视生命问题的调查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开设了学校主导和师生自主发起两类生命教育课程。

  (一)学校主导的生命教育课程

  学校主导的生命教育课程包括学生自然生命的安全与健康、社会生命的和谐与幸福及精神生命的责任与担当,涵盖了立德树人的全部内容。学校主导实施的生命教育课程重在推广和普及,通过课程的实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会呵护生命,懂得珍惜生命、分担责任,培养珍爱生命的良好风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施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

  比如,开设生命安全健康课程,重视开展生存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自然,学习生存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筹划,根据每个年级年龄段学生特点,有序安排学生到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生存教育活动。通过消防安全演练、徒手心肺复苏、应急安全搬运、学习救生绳结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们在不同情境中学会更多实用的生存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邀请医疗卫生、公安消防等各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为孩子们开设各项生命知识讲座,让孩子们在主题讲座的参与过程中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习到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知识,进而知道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懂得维护他人的生命。

  学校是师生的家园,师生是学校的主人,生命教育的大事应由师生共同决断。我们学校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社会、家庭、学校的有机配合,可成立由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生命教育委员会,加大对生命课程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同时,可由学校主导,组织生命教育委员会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具体研讨生命教育课程如何实施、效果怎样保障、有无备选方案。通过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提高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效率。

  (二)师生自主发起的生命教育课程

  学生面临困扰他们的成长烦恼、心理失衡、亲子或师生关系冷淡等普遍性问题时,通过与家长和教师沟通协商,共同探究问题成因、化解尴尬、解决问题,可以由师生共同发起生命教育的课程。师生自主发起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要进行对话,让师生和家长都要懂得尊重生命;要实践体悟,让学生知道感恩生命。

  自发的生命教育课程,探讨的内容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接地气的,不必由学校组织实施,也可以以年级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

  例如,关于“初中生沉迷手机”的生命教育课程。初中生沉迷手机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正常作息和身心健康,是教师和众多家长忧心的焦点问题。为什么学生会沉迷手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机?怎样营造没有隔阂的亲子关系?应众多家长的请求,我们召开了生命教育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商讨决定开设主题为“谨慎,手机成瘾!”的生命教育课程,并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指导。课程的实施分为两方面,交替进行。

  一方面,通过多方对话,探究初中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调查发现,儿童不良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跟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和家长了解儿童沉迷手机的历史、情绪反应、兴趣爱好、学习和生活状态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沉迷手机的程度和背景进行分组,以便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教育策略和必要的心理辅导。其次,联系典型现象的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亲子沟通的方式,引导家长反思家庭教育的得失,建议他们做好孩子的表率,多陪伴、少指责,尝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再次,组织全校范围的学生辩论赛,就“初中生不该玩手机”和“初中生可以玩手机”正反两个辩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邀请教师和家长一起观看,并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另外,还开辟“我(你)为什么要玩手机”的学生与家长对话的在线主题论坛,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讨论,直面问题,剖析原因、共商对策。最后,邀请品学兼优的学生畅谈他们的业余爱好,并且牵头组建兴趣小组,吸引沉迷手机的同学共同参与;邀请成功戒掉手机瘾的学生家长,到家长学校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以便更多家长学习借鉴。

  另一方面,通过亲子活动,冲淡青少年对手机的依恋,融洽尴尬的亲子关系。

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施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

在对话中发现,许多初中生沉迷手机是因为缺少了家长的陪伴、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在心理咨询教师的建议下,开展了一系列由学校配合实施的亲子活动。我们建议家长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要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好能够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带着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与孩子的身心联系在一起,营造家庭的温馨。我们推荐家长利用休息日或假期带着孩子出去远足,参加一些竞技类的活动或者极限挑战的游戏,多创造一些亲情交融和心灵碰撞的机会。我们还要求学生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这些温馨的花絮,感恩生命,体悟亲情给自己带来的无穷力量。

  四、结语

  正如“生命教育导师”培训课程把“爱即生命”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的生命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独立地发展,人人都要呵护、记录、感恩、分享爱和生命,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洁.补习班报得多效果未必好过高期望会加重学生负担[EB/OL].杭州网.2019-07-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905524419666372&wfr=spider&for=pc.

  [2]卢红娟.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青春岁月,2015(1):199+198.

  [3]张慧.新时代背景下生命教育实践路径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1.

  [4]吕柔.生命教育视野下初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J].好日子,20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