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立德树人论文

2024-06-19 09:12:22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目标,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使德育工作更具人性化。基于此,本文讨论了班主任应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德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履行班主任的职责,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目标,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使德育工作更具人性化。基于此,本文讨论了班主任应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德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履行班主任的职责,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主任;德育工作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班主任作为育人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实施德育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的身心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外界的多元化信息对于学生而言有好处也有坏处,若学生经常接触不良信息,必然不利于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同时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古言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履行德育职责,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基础
儒家文化强调以德为先,这也是立德树人的起源。该理念经历千年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观念中不可抹去的重要部分,突出教育的德育功能。同时,马*思*义强调要培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并着重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这也为立德树人奠定了理论基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班主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立德树人指引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既是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先行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班主任在校园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频繁,因此应从提高自身做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规范个人言行,并革新思想观念,研读相关书籍、政策等,实现以德塑身,以德育人,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一方面,班主任应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道德品行,以积极正面的形象为学生做表率。班主任需要规范日常穿着,消除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在上课铃打响前到达教室,下课时除了有特殊情况以外不早退、不拖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守时的重要性;每日打扫办公区域,保障区域的干净整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应从小事抓起,以自身的行为来正向影响学生。
另一方面,班主任应牢记教育初心,以终身学习意识驱动自己积极学习。班主任可以利用闲余时间阅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并研读教育政策、文件等,运用互联网查阅优秀的德育案例,积累德育素材,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班主任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教育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高效的德育工作。这样班主任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激励全体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二)优化班级晨会活动,打造德育平台
晨会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德育时空载体。晨会具有校本特征,时间较短,需要班主任巧妙安排流程,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中,班主任与学生需要围绕德育工作展开交流,由班主任向学生传达德育目标,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告诉班主任。只有班主任和学生能够向着同样的目标努力,才能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班主任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既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也要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认同感,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班主任在组织晨会时需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时事热点,针对学生当下的问题设定主题和内容,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代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解决现实性问题。班主任应明确晨会的主题,既要简洁,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德育经验,这样班主任才能围绕主题实施针对性的德育,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如设定“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班主任需要围绕不同主题开发德育资源。以“法治教育”为例,班主任可以“预防电信诈骗”为主题开展晨会。如今社会中电信诈骗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在晨会中,班主任可以先为学生科普电信诈骗的知识,再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之后向学生传授预防电信诈骗的方法及上当后的补救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与学生积极交流,鼓励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电信诈骗事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加以关注,更要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以学生疑点、盲点为着手点确定晨会主题和内容,减少晨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他们的道德意识,促使其养成正确的德育行为。
(三)策划德育主题班会,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与晨会和常态性班会相比,主题班会更具针对性,指向更加清晰。班主任应策划德育主题班会,将德育渗透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德育。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思想、实际问题等设定主题和教育内容,聚焦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长线,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班主任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以“餐饮之礼”为主题,设计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如“餐饮排队”环节,班主任可以播放现实生活中因为插队两人发生争执的视频,并要求学生在排队时要保持安静,不能插队,并且根据自己的饭量取饭菜,尽量避免浪费;“安静就餐”环节,班主任可以播放用餐时的不良习惯,如咂嘴、随地乱丢垃圾、东张西望等,并要求学生在用餐时不讲话、不乱挑菜,用餐完毕后要清洁桌面,将餐具放回规定的位置并摆放整齐;“爱惜粮食”环节,班主任可以播放浪费食物的视频,让学生集体朗诵《悯农》,并要求学生节约粮食,倡导光盘,拒绝“剩宴”。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应对学生实施规则教育、科学膳食教育、节俭教育等,并针对不同环节提出具体要求,班主任要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用餐习惯,端正对待粮食的态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要以平等、热情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有助于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德育主题班会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表现调整德育工作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四)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开拓德育天地
立德树人理念下,为了增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果,应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凸显德育功能和价值,让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学习得到发展。通过在学科中渗透德育能够强化德育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明确德育并非独立存在的,也让班主任明确德育工作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开展的,以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力。
班主任应结合学科开展德育工作,创设“隐性课堂”,为德育打造新天地。这就需要班主任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德育渗透,从学科教学内容入手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班主任在开展与“孝”相关的德育工作时,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实施德育。语文学科中教学的很多课文与“孝顺父母”相关,班主任便可以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挑选合适的课文,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并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父母的爱,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以及父母做过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引起大部分同学的情感共鸣,感受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主旨和情感有更深入地理解,还能激起他们孝顺父母的情感,有效发挥德育的功能。通过加强学科渗透能够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开拓德育新天地。通过上述德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德育认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应孝顺父母、回报父母,践行“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深度挖掘出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应将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稳固德育根基,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五)创新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特征,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优化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真实体验,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使学生更加规范自身的言行和德育行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班主任应积极创新德育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班主任可以围绕“感恩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在通过演讲、视频、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感恩精神后,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回到家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爸爸妈妈沏茶、捏捏肩、做一顿晚饭等,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之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将德育落到实处。
班主任可以围绕“尊老敬老爱老”开展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建议,让他们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走访周边的养老院、敬老院,并做一名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房间,陪伴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才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还能强化他们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通过实践了解老人最需要亲人的陪伴,使他们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够意识到学习和娱乐之余,应多留出时间陪伴父母和家中的老人,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班主任可以从特殊节日入手开展实践活动,如雷锋日、建军节等。结合文化教育与德育,如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当天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我国各地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在此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对武警、志愿者参与救援的过程进行了解,也可以播放电影《日照好人》的片段,让学生了解由十名山东大汉自发组成的抗震救灾队伍,在赶赴汶川的路上发生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真实的救灾故事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社区争当志愿者,切实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班主任应创新传统德育理念,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为学生创设温馨、积极的成长环境。班主任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支军年.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2023(1):75-77.
[2]金晓玲.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7):123-125.
[3]李永东.“双减”背景下德育的创新策略[J].甘肃教育,2023(11):31-33.
[4]申曙东.立德树人,创新管理——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吉林教育,2021(28):71-72.
[5]王秀平,韩正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3(11):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