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研究论文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研究论文

12

2024-06-18 11:59:35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的更新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应运而生。教学评一体化将“讲授、学习、评价”三个环节有机结合,既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又能有效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全面整体的教育原则助力语文课堂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是语文视域下的关键理念。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要素清晰,单元排版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素材依据。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教师要立足整体角度,看到单元教学对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下高中语文单元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的更新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应运而生。教学评一体化将“讲授、学习、评价”三个环节有机结合,既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又能有效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全面整体的教育原则助力语文课堂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是语文视域下的关键理念。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要素清晰,单元排版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素材依据。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教师要立足整体角度,看到单元教学对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全新路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

  语文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是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教师既要强调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成绩进步,又要兼顾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品质提高,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求,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为语文课堂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而单元整体教育理念以其极强的整合性和归纳性,避免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象发生,直接指向整体思维和语文能力。教师秉持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关注单元教学的主题设计,能够以全面整体的视角实现语文课堂中“教、学、评”三者的有机融合。

  一、教学评一体化和单元整体教学的概述

  教学评一体化最早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提出,其内涵所指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深入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要从三大要素和两大主体进行解读。从基本组成要素来看,是教授与学习、学习与评价,以及教授与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课堂的两大主体来解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评一体化就是为什么教、应该教什么、具体怎么教、本节课要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本节课要学什么、应该怎样去学、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是否积极参与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研究论文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然后针对单元内容进行研究和自主探究,从而设计出一个符合本单元基本学情和学习目标的整体化、系统化教学主题。这就要求教师秉持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性原则,将教材每个单元散落的知识点变为完整的“知识链”或联结的“知识网”,将教材进行优化组织。因此,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安排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方向。

  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关键举措

  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亮点就落实在评价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良好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对自我学习成效进行监测和评判,进而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同时对教师也有极大的正向作用,在学生借助评价机制积极反馈结果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更加精准地判断。最终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评价的差距,明确学生的学习不足和薄弱之处,进而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再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制定针对性极强的教学计划,灵活地修改教学方案。借助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教师积极反思,自我审视,进而提升自我素养,为下一步教学设计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途径

  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学生作为求学的主体,应该从自身产生学习求知的内驱力,即学习兴趣。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涨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要素。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和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调动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完成单元学习计划,在充实的课堂内容中极大降低了语文学习难度,进而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在良好的正向循环下,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和趣味,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之举

  2022年4月,教育部对语文学科新课标进行了修订,重点在于对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解释。新课标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明确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下,将四大核心素养融入单元教学与单元任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能力。评价任务的设计在无形中贯穿了四大核心素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民族自信,加强审美鉴赏,提高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教为主力,强调真实践

  在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指导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要关注教师的教,强调以学定教,立足教师自身的角色转变,进而带动学生开展单元学习,开展教学评实践。教师要成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创设整个语文单元的任务情境,设定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而引领学生开展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1.创设任务驱动型单元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习任务和情境教学加以融合,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要建立单元教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将本单元的重点学习任务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厘清阅读思路,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精选了《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经典文章,讲述了众多劳动模范的经典故事,也展现了人物身上具有的劳动美德和工匠精神。教师可以习****记2016年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视频作为导入,随后创设教学情境。“平凡精神也能造就不平凡的业绩,总**的话振聋发聩。假如你是新华社的一名实习记者,需要为身边的工匠和劳模代表撰写一则新闻稿件,你该如何下手呢?”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应的学习任务:(1)找出本单元中的人物形象;(2)说一说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劳动精神和劳动美德;(3)结合文章的不同形式,谈谈新闻稿件的类型及撰写特点。

  2.制定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能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标准,也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借助四大核心素养明确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二单元为例,教师要强化语言积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厘清文章脉络,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阅读能力;在审美能力方面,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将自读、研读相结合,理解并感悟劳动模范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品德发扬。

  (二)以学为基准,定位真需求

  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下的单元教学,要将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其制定层次分明的导学清单,带领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学习内容。同样联结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更好地拉近实际生活与单元学习的距离,进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1.设计层次鲜明的单元导学清单

  单元导学单作为承载单元整体学习思路的客观载体,在学生开展单元学习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置层层递进的导学清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完成单元预习和课前导学。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的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精选《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小二黑结婚》等文章。教师可以将课前的导学清单设置为三大环节。环节一“了解苦难背景,再现艰苦环境”;环节二“概括革命故事,初感人物印象”;环节三“勾勒革命途径,体验新生历程”。第一环节教师需要在导学清单中出示时代背景年表,让学生在初读后明确每个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二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出示文中人物的简单身份介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资料完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不同作品中的斗争力量及领域,勾勒出完整的现代革命史图景。以层次分明的单元导学清单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2.开展协作联结型单元教学活动

  设置联结性强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性,加强不同篇目之间的逻辑性和整合性,进而感悟到文本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有效的单元整体学习方法,以集体智慧相互合作,攻克单元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最终落实单元教学活动。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的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本单元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入手,开展探究活动。实践任务一:品析语言及表达方式,让学生找到不同文体之间语言表达的技巧特点。实践任务二:概括形象,感悟品质,让学生精准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并说出人物的高尚精神,及其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以上的实践任务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一人负责一篇文本,实现通力合作和思维碰撞。

  (三)以评为尺度,落实真反馈

  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更加强调学生的成果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教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时纠错与改正,并且强调课后作业评价的多个维度和多样主体。

  1.明确课堂活动的量化评价标准

  落实过程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设置科学明确的量化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细则化的评价标准衡量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进和优化,实现学习评价有理可循,有理可依。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研究论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精选《窦娥冤》《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意在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表演的实践活动。随后为学生出示详细的量化评价标准,在完成量化评价表格的基础上实现活动评价。从“服化道”准备台词表演程度、现场仪容仪表、情绪感染程度,以及小组协作能力方面入手,每项分别设置二十分开展教学评价。在附加内容中,教师及时给予改进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欠缺之处和努力方向,为学生的课前准备提供理论依据。

  2.创新多元维度的作业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作业的多元维度是提高评价质量的关键手段。单元整体设计因其本身的融合性和整合性特点,涵盖知识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评价模式,以多维度的教学理念丰富评价主体,优化结果性评价的实际效果。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两大方式实现评价,让学生依据量化表格开展互评,实现经验交流和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给予专业性指导建议和改进措施。家长也可以成为评价主体,教师可以将表演*频加以录制,随后发到线上平台让家长相互观摩,正面评价,并指出不足之处。全校师生也能成为评价主体,在学校的公众平台播放小组表演片段,发动全校师生一起投票,进而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提高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质量。

  综上所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全新要求,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则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势而为,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加强教学反思,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与教学评一致性的优势,以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探究两者融合的高效路径,进而创新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结构,以整体性单元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评三者的有效结合,赋能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盛春玲.做到“教-学-评”一致,实现语文教学高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148-149.

  [3]蔡惠来.问题与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试题与研究,2020(27):53-54.

  [4]董红芳.浅谈高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J].高考,2021(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