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论文

2024-06-17 15:19:46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通用技术课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和微课相得益彰。本文根据微课的应用价值,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着力探索设计微课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应用微课的路径,旨在实现微课的应有价值,增强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设计原则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为重点,是精心设计出的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代表,在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微课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学生可以将微课作为学习工具,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等时间观看微课。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在微课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学生可以成为学习通用技术的主人,牢牢地将学习通用技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借助微课学习通用技术,建构良好的通用技术认知,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微课,灵活应用微课,最大限度地实现微课的价值。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的设计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1.推动学生发展的原则
推动学生发展是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微课是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的有力辅助,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工具。教师应当遵循推动学生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契合学生学情的微课。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关注其中的师生互动环节,采用恰当方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探究活动。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认知、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
2.培养学生素养的原则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过程性的活动,应当贯穿通用技术教学的方方面面。传统教学实践表明,单纯技术技能讲解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意味着,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当遵循培养学生素养的原则,将过去的技术技能讲解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注意一点,在围绕技术技能设计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适宜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建构良好的人文感知,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3.凸显科学探究的原则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正是实现此课程目的的途径。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当遵循凸显科学探究的原则,在微课中的实践任务环节融入科学探究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建构良好的通用技术认知,发展技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的设计策略
微课短小精悍,需要教师找准教学要点,围绕核心内容进行微课内容设计。在设计微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参照的核心内容有:(1)建构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过程;(2)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地建构新旧认知之间的关联,实现有意义建构;(3)促使学生体验新知验证活动,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深刻地认知新知内容;(4)驱动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灵活地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实现新知的灵活迁移应用;(5)搭建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做到学以致用。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要点,选定核心内容,遵循适宜的原则,精心设计微课。
例如,“认识模型和原型”的教学要点之一是模型的制作流程。此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生活性。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核心内容(1),在微课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具体地,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测制作的模型。接着,教师以火箭模型的制作为例,先后展现实验原理、制作步骤。其中,针对制作步骤,教师可以呈现实验材料、零部件的制作、火箭筒的制作、部件的组装、总装配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制作步骤,提出一些问题,如“从有色卡纸上剪下一片扇形小纸片。这个扇形小纸片的面积是随意的吗?要如何确定扇形小纸片的面积?”“为什么向插入火箭圆筒尾部的吸管吹气,火箭会腾空飞起?”等。这样的微课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细心观看教师的每一步操作,认真思考、解决问题,了解实验原理、模型制作步骤,同时活跃思维,锻炼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增强通用技术学习效果。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微课的应用
在设计通用技术课微课后,教师应当以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为着眼点,灵活地应用微课,辅助学生学习通用技术。
(一)应用微课于课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独自使用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学习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而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力。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有目的地观看微课,边看边思,建构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应当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课前阶段,围绕预习内容,设计微课,同时精心地设计学习任务、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机会。
例如,“初识设计”这一课的微课内容为设计的含义。
教师可以联系微课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大家知道什么是设计吗?能给设计下一个定义吗?请在课前观看“初始设计”微课,试着总结设计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上发布学习任务,传送微课。学生会通过在线课堂系统的提醒下阅读学习任务,明确做什么,继而下载、观看微课,集中精力地探究设计的概念,建立初步认知,为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探究夯实基础。
(二)应用微课于课中,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常用方式。通用技术课课中阶段的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依据课堂教学需要,灵活地应用微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探究指导,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1.应用微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学生走进通用技术课堂的保障。在探究兴趣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踊跃地体验多样的探究活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逐步地建构良好认知,同时发展能力、素养。微课具有趣味性。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的课中阶段,教师应当应用微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初始结构”课堂教学之初,教师播放微课。学生的眼前会出现各种造型的衣架、椅子、凳子等,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听到问题:“向衣架、椅子、凳子等上放置一些重物。为什么它们不会倒塌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进入真实情境,迁移已有生活认知,认真思考,联想到衣架、椅子、凳子等的结构。一些学生会发现、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承受重力?”面对此问题,大部分学生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可以趁机带领学生走进本节课,鼓励学生一探究竟。
2.应用微课,辅助学生多样探究
学生多样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微课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起着辅助作用。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应用微课展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辅助其扫除探究障碍,走向探究深处。
例如,在教学“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要探究、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围绕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这两大内容播放微课,提出探究任务。具体地,在讲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时,教师播放微课。微课图文结合,介绍了空客A380系统设计的优点。之后,教师提出自主探究任务:思索空客A380的优点,分析其取得成功所遵循的原则。在任务的推动下,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地观看微课,认真思索,甚至迁移已有的生活认知和通用技术认知,把握关键信息,积极探寻空客A380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建构初步认知。在有所收获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教师可以趁机提出探究任务:和小组成员共享各组的探究成果,合作梳理空客A380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学生兴致高昂地走进合作小组,分享不同的探究成果。面对不同的探究成果,学生探究兴趣更加浓厚,积极发挥主体性,使用多样的方式、适宜的资料验证探究成果,逐步达成统一认知。
在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搭建舞台,选取学生代表呈现任务成果,并就此进行点拨。在学生进一步地强化认知后,可以播放微课,结合空客A380系统设计的优点,具体介绍遵循的设计原则。如此,学生可以在微课的辅助下,建立正确、完善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围绕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一内容,播放其他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事物,准确把握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系统联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应用微课,辅助学生梳理总结
梳理总结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方式。有效梳理总结便于学生了解自身学情,查漏补缺,建构完善的认知。微课具有系统性,可以集中展现重难点内容,助力学生梳理总结所学。对此,在实施通用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把握时机地应用微课,辅助学生梳理总结。
例如,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探究了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分类、控制系统框图,重点区别了开、闭环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分析了控制过程。在课前阶段,教师围绕开、闭环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和控制过程分析设计微课。在学生体验课堂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播放微课,引导学生观看、梳理重点内容。在观看微课时,大部分学生回忆课堂学习过程和具体内容,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主动借助微课内容进行弥补。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迁移学习经验,认真绘制思维导图、树形图等,逻辑清晰地展现重点知识。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作品,当众展示,讲述每个知识点,促使全体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认知。同时,在整个梳理总结过程中,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增强学习反思意识和课堂学习效果。
(三)应用微课于课后,巩固学习
课后阶段是学生巩固通用技术学习成果的阶段。但受课堂认知、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缺少他人的监督,导致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不高。然而,微课可以是教师的“替身”,代替教师讲解作业,助力学生顺利地完成作业。所以,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课后阶段,教师应当根据课后作业,预设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此设计微课,并将其发到在线课堂,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观看,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模型的制作”后,教师依据学生学情,设计实践性作业——和小组成员一起设计结构图,制作踩踏式垃圾桶。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结构图、制作模型的步骤和方法为重点,设计微课。之后,教师可以将作业和微课发到在线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观看微课,查漏补缺。当无法借助微课解决作业问题时,学生可以借助在线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微课是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的辅助,在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地体验多样的探究活动,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素养等。基于此,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师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契机,正确认知微课的应用价值,遵循适宜的原则,围绕教学内容和核心内容,精心地设计微课,并以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为着眼点,灵活地运用微课,生成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获得良好发展。另外,微课尽管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但只是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的辅助,教师不能过于放大微课的应用价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加节制地应用微课,出现微课滥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长花.如何构建高质高效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23(6):46-48.
[2]薛树琴.高中通用技术课中微课的设计和应用[J].学园,2022(24):66-68.
[3]杨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难点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