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解析论文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解析论文

5

2024-06-17 14:45:04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借鉴过去在教学上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积累,深入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采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准则和相关策略,希望能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借鉴过去在教学上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积累,深入探讨了高中历史课堂采用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准则和相关策略,希望能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评价解析

  遵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教学领域正逐步推广探究式教学法。这种目标明确、情境具体、方式多样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自行发现问题并独立探求解答,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整体提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够突出等问题,这些不足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产生了制约。为应对此现状,教师需不断反思和优化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手段,调整和完善探究活动,以期打造高质量的高中历史教学环境。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实际效果表明,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解析论文

  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帮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步过渡到了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当中。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增强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第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以往的历史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从实际效果来看,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能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从长远来看,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新颖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契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历史课程的探究式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以及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对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与整合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深度,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对相关的历史问题与历史现象进行多元化的思考,这能够使学生产生一些新颖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式教学对高中历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以此来推动高品质历史课堂的构建。通过这一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逐步提升,从而为进一步改进探究式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当中,教师可以逐步实现专业发展与提升。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原则

  为了将探究式教学策略有效应用于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应遵循恰当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首先,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准确。历史课程的内容均为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所以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据,不能任意捏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要使教学语言更加规范。教师只有借助更加科学规范的语言,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参与到历史探究活动当中。最后,要保障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为此,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使不同教学环节和探究活动环环相扣,从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

  第二,自主性。顾名思义,这一原则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自主性并非指在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在探究活动中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要为学生预留出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尤其在历史课程中,很多历史问题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探究式历史教学中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基于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发散自身的思维,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具有积极影响。

  第四,渐进性。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常,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通过螺旋式的提升过程逐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教师在历史课程中要避免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而是要逐步提升教学要求。这样能够避免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三、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探究目标

  目标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它不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判断教学实施效果的直接依据。由于探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所以更需要以清晰的目标作为引领。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起始阶段,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做好铺垫。

  比如在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主题时,为了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目标方面,帮助学生基于历史时空背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社会阶级、私有制以及早期国家的特征和发展进行初步了解。其次,方法目标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教材中的不同栏目,以培养他们的时空意识和唯物史观,并引导他们研究相关的历史记载、传说和神话,以增强他们对历史材料证据的理解。最后,情感目标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卓越特质,并更准确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而统一的局面。这些目标不仅突出了课程内容的重点,也为随后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优化导入方式,激发探究意愿

  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探究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通常来讲,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探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对课堂环境加以优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增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驱动力。

  比如,教学“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教师在本课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统一的进程以及意义,梳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末至汉初的历史阶段特征。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一些视频片段创设课堂情境。从实际情况来看,影视作品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因此,教师从影视作品当中截取了一些能够准确反映秦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影视片段。利用这种导入方式,不但使课程内容更具趣味性,增强了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更加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促进了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设计课堂问题,引领探究思路

  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是重要环节。探究式教学的自主性原则强调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可以将课堂问题作为线索,引领学生的探究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高效。

  同样在教学“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探究,笔者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如:①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基础条件有哪些?②秦统一六国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③为了巩固统一,秦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④秦朝短命而亡的因素有哪些?⑤在楚汉战争中,为什么项羽是失败的一方,而刘邦是胜利的一方?⑥你认为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⑦根据从秦统一到汉朝建立这段历史,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不难发现,这组问题的难度适中,并且是递进的,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历史现象由浅入深地对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进行思考。在学生根据问题对教材以及相关历史材料进行思考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对本课内容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了自己的理解。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是有效的方法。

  (四)合理运用史料,拓展探究深度

  在历史课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通常需要以恰当的史料作为支撑。从实际情况来看,教材中的历史学习资料比较少,很难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基于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史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史料类型以及史料来源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学习素材,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如,教学“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时,在本课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清朝经略边疆以及统一全国的相关举措,使学生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产生的意义。结合本课内容笔者出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所展示的是北京天坛七十二长廊的“七星石”。学生观察之后发现图片里有八块石头,并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困惑。针对学生的疑问,笔者没有直接解答,而是继续提供了相关的文字史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生明白了“七星石”是明朝时期放置的,象征着天下一统。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将一块石头放置在东北方向,其用意是象征满汉一家。利用相关的史料,使学生对清朝统治的措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历史视野得到了开阔。

  (五)丰富课堂活动,改进探究方式

  在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中,仅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容易使其感到单调。为此,教师要及时对探究方式加以调整,设计更加丰富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教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针对“三省六部制”这项内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了三个小组,这三个小组分别代表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同时,笔者设置了一个修建宫殿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不同机构的共同参与。学生在活动中需要结合自己的身份思考能发挥的作用,并自主设计不同的表演场景。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解析论文

  (六)完善教学评价,增强探究体验

  评价是判断和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发挥着调节的作用。探究式教学对高中历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多元。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体验。

  首先,由于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评价环节中同样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与自评,并且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以此来展开同伴之间的评价。其次,教师要避免仅仅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还应着重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要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学生表达的观点是否凝练等,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在探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即时性的口头评价对探究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可以利用纸笔测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利用档案袋评价法评价学生的阶段性表现。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进行恰当的评价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要不断摸索组织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方法,并随着教学的推进及时加以调整,从而逐步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恩国.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考,2021(13):27-28.

  [2]王亚明.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4):23-24.

  [3]王薇.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广西教育,2020(38):113-114.

  [4]石继红.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22):151-152.

  [5]朱江炜.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0(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