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立德树人”新体系 打造“三和”育人新格局论文

2024-06-17 14:39:34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水平提供有力抓手。本文围绕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以“和”文化为主题,以“先进群体耀中华”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绿色环境、培育蓝色品格、放飞多彩梦想、守护金色童年等实施途径,赋能“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三和”育人新格局。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水平提供有力抓手。本文围绕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以“和”文化为主题,以“先进群体耀中华”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绿色环境、培育蓝色品格、放飞多彩梦想、守护金色童年等实施途径,赋能“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三和”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小学德育习惯养成
中小学德育应秉承三方面要求: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认真贯彻习*****记关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细致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学校应当紧跟指南的要求,深入理解并切实落实指南,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小学始建于1927年,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学校的首任校长秦希娴女士为推动妇女解放,开拓新乡女子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1937年,党员教师许冠英作为负责人,在学校召开了新乡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这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学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和平人,持守信念,坚定前进。在习***文化思想指引下,和平路小学坚持为师生家长提供服务,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载体、机制,切实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和润崇德,开智养正,深入挖掘德育工作的内涵
通过深入探索“三和”教育,即和爱、和融、和乐,和平路小学打造了朝着正确方向、内容充实、学段衔接无缝、载体多样、常态化推进的德育工作体系。(1)独立自信:和小师生在塑造未来时展现出的独立和自信,是表达内心情怀的方式,同时也是和平少年所持有的气质和担当。在充满变化和复杂的社会中,习得自主思考能力和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至关重要。(2)个性多元:每个和平少年的未来都充满了多样性,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广阔的世界中创造出最好的自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全面发展:使和平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中能够实现知行合一、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文立人,向美而行,赋能“立德树人”新体系
(一)拓宽阵地,以文启智,学习先进群体
新乡市先进群体,是新乡市重要的特色品牌和名片。学生从先进群体的经历中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光明的方向努力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利用德育微课堂作为切入点,在每天第一节课前五分钟,由任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从先进群体的事迹入手,将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利用好人馆和先锋馆作为宣教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先进群体的光荣事迹。校级干部每个周末都去好人堂进行宣传和功能性解释;学校培训了师生讲解员,在假期为参观的青少年和群众提供解说服务;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宣传,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政名师工作室为桥梁,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思政领导小组,以先进群体为依托推进相关思政课程开发,构建以核心校为中心,辐射其他成员校共同发展的思政教育新模式。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干部为学生讲思政课,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充分的理论信心,燃起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在大大小小近百节思政课中,红色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扎下根,发了芽。
(二)丰富内容,以文立人,走近先进群体
学校坚持让学生与先进群体近距离接触,从榜样身上汲取知识和力量,使学生坚定前进的步伐,增信笃行,沐光成长。
学校安排学生走访了小麦专家茹振钢教授。在茹振钢教授的研究室里,学生专注地观察着麦苗和麦穗的样品,并对茹教授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心。通过听茹教授的讲述,学生渐渐认识到茹振钢教授不仅仅是小麦研究领域的专家,还是一位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深深爱国之情的农业科学家。学校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买世蕊进校园活动。买世蕊同志是和平路小学的校外思政课辅导员,热衷于公益事业,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和人民,她以自身感人事迹和鲜活的案例,向学生传达了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力量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品格的光芒照耀了学生的向善之心。中国好人、著名艺术家王文洋是有着“小生之帝”称号的豫剧王派创始人王素君先生亲传弟子。学校邀请他指导情景剧、话剧社团,以中国好人、河南好人先进群体人物为原型,创编排练情景剧、话剧,王老师亲临排练现场,为小演员亲身示范,使学生感受灿烂的豫剧文化,更加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三)创新形式,以文塑魂,演绎先进群体
学校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别样而生动的思政教育创新课——“先进群体耀中华”情景剧。学生通过扮演和讲述以买世蕊、茹振钢、王文洋、孔祥卫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增加了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认知度、理解度和情感共鸣。学生演先进、学先进,将先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模范精神,真正打造沉浸式思政大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从小就明白要立志向,有梦想,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合格接班人。同时,学校也以各级各类活动为契机,将“先进群体耀中华”情景剧推出校园,走向社会,扩大影响辐射面。
三、守正创新,深耕细作,打造“三和”育人新格局
(一)“和爱”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学校坚持以德育课程为抓手,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还经常进行推门课的听评。巧妙利用每天的德育5分钟微课堂,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小事件,向他们宣讲重要要求,使学生能够领悟到微小的举动背后蕴含着重要的品德。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科任老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追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学校的坚持。全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要平台,理解并灵活应用各种途径、渠道,有计划地通过多种角度和方式来普及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保学生从思维和情感上都深刻理解并接受这一价值体系。
(二)“和美”校园铸就绿色环境
和平路小学目前包含五个校区,潜心挖掘空间价值,校园内精心布置了丰富的教育元素。首先,精心规划校园建设。因地制宜,在小空间里营造大教育;因人而异,在小空间里谋求大发展;因时而异,在小空间里实现大跨越。
其次,构建涌动生命气息的校园环境。在小教室建设大家庭,走进教室,班级寄语、黑板报、读后感分享栏、作品展示栏等传递“班=家”的文化与特色。用小走廊通向大天地,打造开放科普博物馆,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最后,加强氛围营造。用电子显示屏、文化墙、校园内外宣传版面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放“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新乡、遵德守礼公益广告。
(三)“和乐”活动培育向上品格
活动正是培养少年儿童树立创造的志向,增长才干,全面育人的广阔课堂。多彩的活动能够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学校开展了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打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法治宣传;聘请校外辅导员或派出所民警,来校宣讲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师生法治观念;通过晨会、思品课、红领巾广播站及国旗下讲话,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通过法律知识主题队会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明白日常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组织开展有关法律的相关知识竞赛;开展做规范生、争规范小队、创规范班级教育活动。在“诚信小银行”主题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诚信存折,针对自己平时的言行,进行积分,并在期末进行积分兑换,评选“诚信小标兵”,请诚信积分多的同学介绍自己获取诚信积分的经验,讲讲自己的诚信小故事。在“红领巾争章”活动中,以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辅导员用书》为依据,以《争章手册》为载体,科学设计生动活泼、时代感强的少先队争章活动,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和融”实践放飞多彩梦想
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德育工作,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组织学生参观新乡市博物馆、史志馆、生物标本馆;邀请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李建军教授进校园,打造金银花试验田;号召队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鼓励每一位同学做一件好事,和父母一起做义工的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环卫工人送清凉”“为环卫工人送爱心早餐”;重阳节,看望敬老院的老人……让雷锋精神在和平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五)“和谐”管理建强教师队伍
教师是带领思政课改革创新前进的中坚力量。思政课的质量与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
制定学习计划时,要认真考虑领导班子和学习型管理团队的需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读书活动的组织,促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倡全体教师广泛阅读书籍、精选好书,并且善于读书。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基础,教师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加强组织引导,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实践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以及廉政法规等内容,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贯彻。
教师应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个性,根据学生的学段和个人接受能力,需合理规划教学步骤,以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式组织并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认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满足感。
(六)科学协同守护快乐童年
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通信平台和教育环境,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和平路小学始终坚持加强家校合育,认真落实家访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设立“家长课堂”,充分激发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座谈会,邀请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开展家长学校公益专题讲座,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和经验,促进家长间的学习和进步。
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应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和平路小学会坚持“六好”塑文明,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三和”育人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默.立德树人视域下“三全育人”理念实现路径[J].山西青年,2023(23):124-126.
[2]万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路径探索——评《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3(5):122.
[3]扶摇.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脉络[J].教育科学研究,202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