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STEAM 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研究论文

STEAM 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研究论文

46

2024-06-17 11:53:54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在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教学被有效激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幼儿教师要结合其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构建项目式教学,开启幼儿园班本化实践建构活动,本文围绕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教学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到以儿童为本,让幼儿在程序式、建构式的教学活动中,开启自主、合作、实践等学习行为,将幼儿园活动的育人价值充分激发出来。后续通过幼儿教师的指导启发、调整纠正等活动,全面推进幼儿班本化实践活动中的项目实施,并从中有效抓住契机,培育幼儿的观察、探究、想象与创造能力,使幼儿

  [摘要]在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教学被有效激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幼儿教师要结合其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构建项目式教学,开启幼儿园班本化实践建构活动,本文围绕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教学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到以儿童为本,让幼儿在程序式、建构式的教学活动中,开启自主、合作、实践等学习行为,将幼儿园活动的育人价值充分激发出来。后续通过幼儿教师的指导启发、调整纠正等活动,全面推进幼儿班本化实践活动中的项目实施,并从中有效抓住契机,培育幼儿的观察、探究、想象与创造能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素养获得有效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班本化STEAM教育

  班本化课程是一种幼儿园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有效设计并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规律、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园本课程。而STEAM教育是一种集科学、艺术、数学、技术、工程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在STEAM教育模式下,幼儿教师要以儿童为本,探寻与其相符的教育形式“项目式教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幼儿园班本化实践活动,实现班本化课堂教学。其中项目式教学主要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执行项目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融合多学科元素、设置明确化目标、组织建构式活动、搭建情景性支架、作品展示与分享、项目总结与评价等方式,构建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班本化项目式建构活动,有效推进幼儿学习的发展与提升,助力幼儿综合素养的初步形成。

  一、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意义

  (一)满足幼儿多方面需求

  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活动的开启能够将幼儿园活动流程化、系统化,能够驱动幼儿开启主动观察、探究等行为,并可以从中将幼儿实践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幼儿将精神集中在项目活动中,进行积极参与,以此来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

  (二)推进幼儿自主性活动

  项目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性特征较强的活动,幼儿教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结合项目主题设置各种探索、建构的活动,可以驱动幼儿自主参与到活动中,进行各种自主性行为,使幼儿的观察、实践等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三)实现高质量课程建设

  STEAM项目式建构活动的开启,可以将探索、创作、实践等活动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开启班本化研究,以班级为主要基地,有效启发幼儿思维,激活幼儿创作能力,使幼儿综合素养获得有效提升,进而推进高质量课程的建设。

  二、STEAM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策略

  (一)融合多学科元素,确定项目主题

  在STEAM项目式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自身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观察其学习需求、兴趣特征、个性发展规律,能够清晰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以此为引领,渗透多学科经验,进行资源重组与整合,初步开启幼儿园项目式建构活动。幼儿教师要将这些线索整合在一起,确定合适的项目主题与任务。在这一背景下,驱动幼儿开启自由探索、合作探究等科学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幼儿园建构活动的开启。

STEAM 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研究论文

  例如,在项目式建构活动设计中,教师确立项目主题“地域文化探索”,抽选一个时间带领幼儿对分析幼儿园周边或当地一些具有特色风味的街巷进行探索,引领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展开观察、探究、分析等活动,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材料投放,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发现与相应材料开启一系列班本化实践创作、建构性活动,使学生的综合性素养获得有效发展。结合项目主题与活动内容确定项目任务:“在幼儿教师的带领下开启地域文化探究活动(探究幼儿教师导入的一些形象素材:照片、视频等),着重观察、分析其中的建筑、景观、服装、民俗特色等文化元素,展开交流沟通活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思考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结合这一综合性任务,将STEAM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围绕技术、数学、科学、艺术等多种元素立足项目目标、项目活动制定,实现STEAM教育理念下项目式建构活动中班本化课程的顺利开启,为幼儿活动创造条件。通过这种方式立足多学科经验整合,确定项目主题与任务,构建一个很好的活动框架。

  (二)设置明确化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在幼儿园项目式建构活动中,已经明确项目主题与任务后,幼儿教师要注意明确项目目标,在此基础上将STEAM教育理念渗透教学活动,巧设活动计划。利用活动计划去引领幼儿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自由实践的空间,给予幼儿相应的权利,进行自主支配、活动,有效驱使幼儿开启一系列自发性行为,实现思想与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幼儿教师也要注意转变角色,以辅助者、观察者的角色帮助幼儿更好地去进行作品建构,从而真正践行班本化课程。

  例如,在上述活动中,确定主题与任务后,教师要以此为引领对幼儿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特长进行研究分析,在STEAM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核心,合理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音像资料去了解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俗、人物等;(2)结合在活动中收集的材料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实现各种实践能力的提升;(3)采用多元化方式将自己观察、发现、印象深刻的事物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表达;(4)在活动中自主开展小组合作、深度分析活动,实现学习品质、良好习惯的形成;(5)在各种实践情境中收获感悟,强化幼儿情感体验,深化幼儿思想认知。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活动目标,清晰活动方向,引领幼儿沿着最终目标积极参与项目活动,主动地完成任务,为后续活动的开启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推进园本课程班本化。

  (三)组织建构式活动,立足项目实施

  随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幼儿园活动要根据时代规律进行育人模式变革,将STEAM教育理念有效导入幼儿园项目式建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融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与班本化思想,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活动。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基于上述项目进程构建一系列项目活动,展开项目实施,并通过合适的语言与素材导入,引领幼儿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展开交流合作,深度探究,促进幼儿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例如,明确了活动目标后,幼儿教师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项目实施,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活动,并将收集的资料导入媒体平台,带领幼儿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活动。在此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布置一个小任务,如“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自己所处地域的一些信息,如纪录片、在父母的引领下进行街巷实践观察”等。在活动开启时,先让幼儿互相交流分析,说明自己对当地与周边环境的了解与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循环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究情况,结合自己的了解去抽选幼儿让其运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说明,给予幼儿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导入相关素材,包括视频纪录片、小故事、各种生活情境等,将其划分为建筑、服装、饮食习惯、习俗等几个模块,并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模块进行深入探究,一段时间后,让各组幼儿进行说明,分享自己的发现,并生成相应的疑惑。在幼儿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解惑释疑,充分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在这一环节内,采用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并认识地域文化,有效支撑后续活动的开展,以此落实STEAM教育理念,实现幼儿科学意识的培育。

  (四)搭建情境性支架,完成建构作品

  情境性支架是项目式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其搭建方式以故事为主,让幼儿浸入情境,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幼儿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基于此,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搭建情境支架,以绘本故事为线索,展开作品建构,并结合建构内容让幼儿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丰富幼儿园建构活动元素,使其更加地完整。

  例如,在上述活动中,幼儿对本地的地域文化有了初步的认知。这一环节内,幼儿教师要以上述活动为媒介,搭建情境支架,开启多元活动。活动一:可以结合自己对建筑、人物的观察展开实践创作活动,以建构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如带领幼儿进入建构区域,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建筑搭建,将当地的热闹景象再现出来。有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融合了当地特色的建筑元素,利用木棒、积木、木板等材料展开了建筑搭建;还有幼儿利用布、黏土将售卖情境呈现了出来。活动二:结合自己的发现与了解,自主选择元素,创作绘本故事,将其采用图画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活动三:结合绘本故事,展开角色分配,根据自己创作出的建筑,利用黏土制作角色人物,开启小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建构情境支架,开启多元活动,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实STEAM教育理念。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相互交流欣赏

  随着STEAM教育理念项目式活动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已经开始展现,幼儿教师要引领幼儿开启成果展示与分享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践过程、思路与最终的收获。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评析、学习,思维和想法碰撞,并对自己的最终作品与学习成果进行优化,促使幼儿获得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推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形成。

STEAM 教育模式下项目式建构活动的班本化实践研究论文

  例如,以上项目活动基本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组幼儿展开作品展示、交流与分享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环节一:展示建构作品,说明建构思路,并描述想要表达的内容;(2)环节二:展示小组创作的绘本,描述小组绘本故事创作理念和应用的元素;(3)环节三:分享角色扮演的切身感受和想法。进一步深化对地域文化的认识。此外,教师将幼儿在项目中的各种成果与过程进行拍摄,放置在展板上,并将实际创作的作品也排列在展架中,形成“展区”。教师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或家长进行参观和交流。在别人询问时,请幼儿主动承担介绍的责任,说明自己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趣事,概括自己的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立足作品展示与分享,促进幼儿交流赏析,逐步完善STEAM教育理念下项目式建构活动。

  (六)项目总结与评价,助力项目反思

  在项目式建构活动的最终环节中,要注意回顾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从中有效落实多元化评价,将评价穿插至项目过程与项目总结中,让幼儿在评价的激励与引导下完成整个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建构活动,进一步推进班本化课程的发展,以此来使幼儿的实践性、合作性、自主性能力获得全方位的提升与建设。

  例如,STEAM项目式建构活动已经进入了尾声,幼儿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融合渗透。将过程性评价穿插至项目过程中,将总结性评价渗透活动结束部分,分别开展了“文化探索”“作品建构”“绘本创作”“角色扮演”“作品展示与交流”等活动,幼儿教师要在每个活动的结束部分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活动情况、合作情况、参与积极性等,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激励与表扬,开展合适的评价活动,还要根据幼儿的综合表现情况适当调整接下来的活动。总结性评价是较为重要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回顾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总结。以此为线索让幼儿开启互评与自评,进行反思、反馈活动,结合幼儿的反馈开启综合评价,从中有效丰富幼儿教师的项目式教育经验,完善班本化课程实施,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注意STEAM教育理念与项目式教学的导入,能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开启幼儿园班本化建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各种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合作探究、想象创作中优化学习品质,提高综合技能。在此基础上,导入项目任务、活动计划、项目实施、搭建支架、交流分享、总结评价等活动流程,全面推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将建构活动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万雯雯,夏晓艳.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中的教师评价[J].安徽教育科研,2023(25):77-79.

  [2]毛经纬.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小班建构活动“被风吹过的房子”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10):14-15.

  [3]褚娟娟,张伟利,桑国元.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小班项目式学习活动“自制挂衣架”为例[J].福建教育,2023(38):33-38.

  [4]贾静.幼儿园班本项目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以中班“叶子趣事多”项目活动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3(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