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奥地利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及其启示论文

奥地利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及其启示论文

13

2024-06-17 14:01:13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为缓解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提升学徒制的吸引力,奥地利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首次推出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开辟新的目标培训群体,包含应用科学大学的多元培训主体,面向未来的培训内容和高水平资格认证机制。理性借鉴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经验,我国面向高中毕业生实施现代学徒制,应从人才标准、多元主体参与、关键能力培养和学习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高中阶段毕业生技术技能不高、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摘要]为缓解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提升学徒制的吸引力,奥地利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首次推出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开辟新的目标培训群体,包含应用科学大学的多元培训主体,面向未来的培训内容和高水平资格认证机制。理性借鉴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经验,我国面向高中毕业生实施现代学徒制,应从人才标准、多元主体参与、关键能力培养和学习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高中阶段毕业生技术技能不高、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关键词]奥地利学徒制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

  为缓解技术工人短缺问题,2018年奥地利的上奥地利州开始通过双元制学院(Duale Akademie)学徒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学徒制模式是面向高中毕业生尤其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对标奥地利第五级国家资格框架建立的一种学徒培训模式。双元制学院既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新的教育选择,又使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一、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动因

  早在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推出之前,奥地利政府就提出建立高中教育阶段后的学徒制,面向高中阶段毕业生实施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技术工人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自2015年以来,奥地利技术技能工作岗位日益增多要求更高学历和专业资格的技术技能人才,高中阶段学徒制培养中等资格水平劳动力,难以满足高技术技能工人需求,熟练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企业反映难以招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数字能力、竞争力等能力不足。奥地利2017—2022年政府计划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存在合格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不仅对企业生产创新和投资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掣肘社会经济增长。

奥地利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及其启示论文

  (二)奥地利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

  学徒制是奥地利教育体系的国际公认特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缓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奥地利政府提出应进一步发挥学徒制的价值,在高中阶段后建立学徒制。奥地利联邦教育科学研究部优先支持“提高教育渗透性和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发展项目。奥地利2020—2024年政府计划进一步指出,学徒制为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促进和推广上奥地利州的双元制学院,有针对性地寻求具有“未来技术”的公司作为双元制学院的合作伙伴。

  (三)上奥地利州政、商、企、校的协同推动

  上奥地利州是奥地利学徒人数最多的联邦州。为缓解技术工人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发挥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吸引新的目标群体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参与学徒制。在上奥地利州经济商会主席的倡议下,2017年成立由企业代表和学科专家组成的战略小组,2018年创设双元制学院,目标是依据奥地利国家资格框架第五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创建一个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学徒制培训模式。继上奥地利州2018—2019学年首次成功试点实施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后,2021年奥地利联邦劳动和经济事务部制定了《双元制学院指南》,为双元制学院向全国推行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提供制度和规范基础。2022年秋季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在奥地利全国各地推广,截至2023年夏季,奥地利687家培训公司参与双元制学院,488人接受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205人完成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

  二、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概况

  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将职业生涯教育与面向未来的现代培训相结合,由企业、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实施,下面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

  (一)培训目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资格升级

  奥地利国家资格框架以学习成果为基础,共分为八个等级,作为一项教育创新,双元制学院是高中阶段学徒制(国家资格框架第四级)的延伸,其学徒培训被指定为国家资格框架的第五级,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所有课程都要基于这一资格水平设置。奥地利第五级国家资格框架明确了培训总体目标:应具有全面的工作领域和学习领域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设计工作项目,在未知情况下找到合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具备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独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领导工作团队,负责以结果为导向实施工作。除此之外,还明确了具体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侧重于对某一工作或学习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以及对知识局限性的认识;技能目标侧重于创造性解决问题所需的综合认知和实践技能;能力目标侧重于培养在未知工作世界或学习环境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表现进行指导、监督、审查和发展的能力。双元制学院对标第五级国家资格框架的目标要求明确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从不同角度评估工作事实,应对专业挑战,并自行负责实施解决方案。2.开展具有全面性和挑战性的专业工作。3.分析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4.根据人事和业务管理规范,拟定客户项目和计算项目价格。5.组织、协调和管理客户项目的实施。6.领导规模较小的工作团队。7.以适合目标群体和具体情境的方式陈述事实。8.根据情况和目的,与不同的目标群体沟通。9.评估工作流程,考虑到工作活动的相互关系和依赖性,并总结改进结论。10.考虑到跨文化行为,能够用英语与外国客户和合作伙伴交流和行动。11.为学徒提供专业指导,同培训师协商,促进学徒专业发展。12.处理社交和数字媒体。13.操作公司特定的软件系统进行企业资源规划。14.使用通用的办公程序,兼顾网络技术安全。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通过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规定学徒在培训过程结束后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无论学徒接受哪个学科领域的培训,都需要达到培训目标的要求。

  (二)培训环节:企业培训、学校培训和未来能力的提升

  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培训包括企业培训、学校培训和未来能力的提升三个环节。学徒通过学徒考试后,需要再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以深化所获得的职业能力,并通过技术面试评估学徒的专业能力:首先是企业培训。依据奥地利《职业培训法》,基于学徒合同开展企业培训,企业以实现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培训目标为导向,对培训对象实施培训。企业依据学徒培训水平设计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分配能够实现资格目标的工作活动。企业提名一名培训师作为学徒培训期间的企业联系人,协助学徒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组织和协调学徒在公司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其次是学校培训。由职业学校负责特定科目教学任务,教育机构合作深化培训。职业学校通过相关课程向学徒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学校依据不同的学徒期设置学年,根据学徒职业的不同设置单独课程,建立单独班级,实施小班化教学。学徒根据相关培训专业和培训企业所在地选择职业学校,培训企业负责为学徒在相应的职业学校注册。教育机构(如应用科学大学或成人教育机构)对学徒深入教学,补充职业学校课程学习的不足,学徒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后颁发证书。最后是未来能力的提升。未来能力是承担全面工作和协调管理项目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社会、数字和国际能力(见表1),在完成每项单独的培训内容后,学徒会收到一份证书或确认书。
    (三)培训评价:学徒考试和技术面试

  双元制学院以奥地利国家资格框架第五级为依据进行培训质量评价,学徒获得该证书需要满足评估程序(学徒考试)和资格证明(技术面试)的要求。首先,学徒通过学徒考试。学徒出徒时的考试主要考察其是否取得职业所需要的学习成果,是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完成该职业特定工作任务。学徒在学徒期最后六个月或最后一年向学徒办公室申请考试。学徒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理论考试以书面形式进行,实践考试以实践任务或企业项目形式进行。依据学徒制专业不同,由相应的法令文件规定具体的考试科目和相关要求等内容,考试规定可在联邦教育科学研究部网站查询。其次,是技术面试。主要考察学徒通过专业实践是否获得全面的知识技能,是否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技术面试评价主体是专家委员会,由学徒办公室组织,学徒与两位学科专家进行技术讨论,学徒展示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扩展性专业技能。学徒申请技术面试时必须提交一份详细的专业实践描述,为专家委员会成员描述现场实践画面,作为专家深度访谈的基础。学徒办公室会在双元制学院技术面试前将专业实践描述发送给专家委员会,以便该委员会成员了解学徒的专业实践情况,并为双元制学院技术面试做准备。最后,是授予资格。通过技术面试确定学徒已具备与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独立性,可授予双元制学院专业人员资格。

  三、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特点

  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与校企双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不同,它以高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除企业和职业学校育人主体外,还有其他高校,该学徒制培训模式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一)学徒制培训对象不同于现代学徒制

  奥地利教育经济研究所在《学徒培训概览2023》中指出,自2019年以来,每年参加双元制学院的人数约为80至100人。双元制学院在创设之初,将普通高中毕业生作为目标群体,使具有高中教育水平的学生,通过继续的职业教育更好地就业。面向高中阶段毕业生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国家和个人发展需要。一方面,满足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技术技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更好地满足高中毕业生继续学习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需要。二是兼顾国家需要。学徒制扩大了培训对象范围,帮助国家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同时,面向高中毕业生开展学徒制,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

  (二)校企、校际之间协同育人

  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并非校企双主体育人,而是校企、校际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学徒学习场所、资源及学习成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一方面发挥职业学校育人优势。对学徒提供系统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为接受企业培训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培训优势。提供培训环境及充足的在岗实习、轮岗学习的职业岗位,并安排企业人员对学徒工作本位学习进行指导。除此之外,还发挥应用科学大学等教育机构应用能力培养的优势,吸引有意愿、有条件参与的合作教育伙伴,通过校际协同育人进行高级培训,促进学徒学习高水平技术知识。

奥地利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及其启示论文

  (三)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为迎接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复杂性以及团队工作机会增多等因素的挑战,双元制学院注重培养学徒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学徒培训中将其描述为未来发展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数字能力和国际能力。其中社会能力尤为注重沟通、协调自身和他人关系的能力;数字能力注重培养学徒的数字素养,包括使用数字化技术、设备和工具等能力;国际能力注重学徒获取国际工作经验,培养国际性技术技能人才。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双元制学院学徒向社会过渡,胜任复杂的工作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四)高水平的资格认证机制

  资格是学徒进入未来工作世界的重要条件,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具有较为完善的资格认证机制,具体体现在:一是明确的资格标准。双元制学院依托国家资格框架,对双元制学院专业人员资格认定,通过解读国家资格框架,建立资格认定的标准,体现学习成果导向。二是健全基于人才培养标准的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机制。法律、政策和条例对每一个学徒制专业的学徒考试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双元制学院技术面试,针对每一学徒专业实践中参与的项目任务进行技术讨论。联邦教育科学研究部和学徒办公室等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组织协调评价的支持性功能,为高效评价提供了保障。

  四、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的启示

  双元制学院学徒培训模式在缓解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有很大启发作用。

  完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目前我国通过政策文件等方式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其他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需要校企等多元主体协同制订。避免标准之间存在缺乏一致性和衔接性的问题,迫切需要完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一是整体构建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规范人才培养。依据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明确不同教育阶段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促进不同层次标准之间衔接。二是明确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的编制要求和规范,确保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编制标准。应建立健全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明确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编制的责任和义务。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学徒培训。我国现代学徒制通常是校企双主体育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技术人才需求数量明显增多,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学徒制。我国应通过立法、政策等制度建设,约束多方主体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多元利益主体的职责和义务,以便更多的育人主体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分工和协作。

  培养学徒的关键能力。一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确立关键能力。基于产业发展需要,校企等多元主体以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为依据,制订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以目标为导向开发课程,完善评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徒的关键能力。校企等多元育人主体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可以单独开发针对关键能力的课程,通过评价确保关键能力培养不流于形式。

  健全学徒学习成果评价机制。一是树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避免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功利化。以成果导向指导评价,规范人才培养,能够体现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势,注重学徒通过培训获得什么,能够做什么,学徒培养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二是多方评价主体协同评价。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学徒制学业质量评价要求多元评价主体共同确定评价标准,并发挥自身优势,创设评价情境,进行入徒选拔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出徒终结性评价等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HELMUT DORNMAYR,BIRGIT WINKLER.Skilled Labour Shortage in Austria[EB/OL].(2018-09-11)[2022-03-02].https://ibw.at/resource/download/1694/ibw-researchbrief-101-en,pdf.

  [2]BundeskanzleramtÖsterreich.Zusammen.Für unserÖsterreich.Regierungsprogramm 2017–2022[EB/OL].(2017-12-15)[2022-03-05].https://www.oeh.ac.at/sites/default/files/files/pages/regierungsprogramm_2017-2022.pdf.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Wis senschaft und For s chung.ESF 2014-2020:ESF-Calls zu Entwicklungsprojekten veröffentlicht[EB/OL].(2018-10-05)[2024-04-16].https://www.bmbwf.gv.at/Themen/euint/esf/esf_programm_2014_2020/esfcall_entwicklungsprojekte18.html.

  [4]BundeskanzleramtÖsterreich.Aus Verantwortung fürÖsterreich.Regierungsprogramm 2020-2024[EB/OL].

(2020-03-10)[2024-04-09].https://www.bundeskanzleramt.gv.at/bundeskanzler amt/die-bundesregierung/regierungsdokumente.html.

  [5]Bundesminister i um Digitalis ie run g und Wirtschaftsstandort.Richtlinie der Qualifikation“Duale Akademie Professional”[EB/OL].[2022-03-06].https://www.bmdw.gv.at/publ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