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四融四分”:小学英语融合阅读实践与探索论文

“四融四分”:小学英语融合阅读实践与探索论文

4

2024-06-17 11:46:06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本文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系列读物第四级上中Splash!一书为例,从提取主教材的单元主题意义和匹配的绘本主题意义入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中阐释如何基于“四融四分”的窄式阅读理论,以大单元为单位,对绘本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摘要]本文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系列读物第四级上中Splash!一书为例,从提取主教材的单元主题意义和匹配的绘本主题意义入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中阐释如何基于“四融四分”的窄式阅读理论,以大单元为单位,对绘本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单元主题意义语言融合育人目标

  “四融四分”的阅读理念依托克拉申的窄式阅读理论,以大单元为单位,致力于探索课内外融合的英语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与使用效益,将课外阅读素材与教材有效融合,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机融通,以构建实施指向课堂的“四融”,即指分散阅读、分时阅读、分册阅读和分享阅读的阅读范式与指向课后的“四分”即融合内容、融入课时、融进环节、融汇方法的阅读策略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断推进区域阅读的全面实施和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反观以往的英语绘本教学多于一课时内完成。教师在设计时无论绘本内容的多或少、学生能力的强与弱,从绘本教学的输入到输出,都在一课时的教学之中完成。这种一课时绘本教学的设计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突破固有的教学思维,合理、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提升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将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4“I Can Play Basket-ball”(Checkout time)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四年级上册Splash!相结合开展课内外英语融合阅读课。

  一、教材简解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sports”,主要通过“Can you/he/she...?”“I/He/She can/can’t...”等句型以及与运动相关的词汇询问他人并描述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体会面对困难勇敢尝试,并学会帮助、赞赏他人的主题意义。

  (二)绘本教材分析

  本课融合的绘本为《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江苏版)四年级上Splash!,是有关体育运动活动话题的故事。故事围绕鸭子找新家展开,鸭子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家的池塘,可池塘旁边是孩子们的运动场,非常嘈杂。面对想踢足球与小鸭子想要安家,孩子们会如何选择呢?最终孩子们选择了不去运动场踢球,而是给鸭子在池塘安家。绘本中包含的主要句型为“I can...”,与主教材的重点句型融合度非常高,语言支架为学生课内与课外阅读提供了学习的桥梁。

  (三)课时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单元复习与绘本的融合阅读课,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围绕“Where can be the duck’s home?”“Can the school/the pond be his home?”引导学生真实思考,真实表达,通过已有的句式“I can.../I can’t...”等,谈论自己会与不会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自我肯定与判断能力,并构建“...can/I think the duck is...”等语言支架,激发学生体会与分析;在能力的纵深推进方面,围绕情境,突出故事类绘本阅读的要素,即人物、地点、开端、经过、结果,训练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能力,同时也达到用语言做事的目的,助推学生成长。
       二、学情分析

  主教材单元以“sports”为话题。此话题的范围为“人与自我”,该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切身的体验,兴趣浓厚,情感易于激发。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与运动相关的词汇及句型,如“I can play basketball/football”“I can’t fly/jump/...”等。课前也布置了学生根据音频对绘本内容进行预习与跟读,在预习中学生对英语生词有着一定猜测与理解。

“四融四分”:小学英语融合阅读实践与探索论文

  基于此,本节课将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思考故事,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阅读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创设“Where can be the duck’s home?”的主题语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任务串,搭建起学生学习的活动场,帮助学生形成表达的思维桥,辅以语言支架的构建,学生能够对他们熟悉的运动话题进行英语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实现语段的输出和迁移运用,从而逐步推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流程

  Step1 Warm up

  1.Enjoy a song about sports

  2.Free talk

  T:What can you do?Can you...?/Can you...well?Where can you...?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感比较强的动画歌曲的呈现,歌曲的主题与单元主题贴切,学生能够迅速感受到本节课的主题。师生能够跟着律动的节奏自然地跟唱,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歌曲和学生们自然地谈论相关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已知,为后续的教材内容学习和绘本故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Lead in

  Show the duck’s voice(场景一:学校场景)Puch is looking for a new home.

  T:Ask Ss to think where can be his home?And the duck comes to Miss Li’s class.(展现小鸭子来到了李老师的英语课堂中)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鸭子的声音和图片,教师设计了英语绘本中的小鸭子找家的情境,将绘本故事中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主教材内容情境中,增强了教材内容学习的趣味性。本环节将鸭子找家作为本课的主情境。课内外融合从导入环节开始,体现了将绘本融进不同的环节。

  2.Look and say

  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What can they do?They can...”

  T: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设计意图】借助李老师上课的情境,教师将绘本中运动部分的图片融于此环节,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地去读图,并围绕开放性问题“What can they do?”“They can...”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谈一谈、说一说,启发学生再次将绘本元素与主教材进行有机融合,补充了教材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帮助学生在语言交流表达中内化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将绘本的内容元素有机地融进主教材的学习过程中。

  3.Write and report
       A.Work in group.
       B.Write then act.

“四融四分”:小学英语融合阅读实践与探索论文 

  C.Show and share.

  【设计意图】在学生写一写的环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语言支架,学生依据具体的内容,完成汇报的内容,并进行分享与表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巩固了教学新知,并在表达与分享中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4.Think and say

  Ask students to talk in pairs.

  T:Can the school be his home?Why?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开放性问题“Can the school be his home?Why?”同桌讨论,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推动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5.Think and say(场景二:公园)

  The duck flies to a park and sees a pond.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ether the pond can be duck’s home.

  【设计意图】以主问题“Can the pond be his home?”来启发学生观看图片的细节,让学生思考公园是否能够成为鸭子的新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在这里,不同的学生有

  不同的想法,但是依据图片与文字信息,言之有理即可。

  6.Listen,watch and think(场景二“公园”)Q:Can the duck find his home?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问题“Can the duck find his home?”引导学生通过听、说、看等多种形式的任务,理解故事、感受故事,让学生第二次思考分析问题。图片的细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同样的问题,学生依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思考与回答。

  7.Observe and say(场景三:运动场和池塘)T:Can the duck find his home?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读图观察,让学生第三次思考并分析此处是否能够成为鸭子的新家,学生依旧依据图片的细节信息,思考这个问题,同时教师将此任务留作学生的课后阅读作业。

  Step3 Homework

  1.Finish your Reading plan in 3 days.

  2.Think and give a new ending.

  【设计意图】通过制订阅读计划整体规划学生的阅读任务,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打卡(Reading log)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激发阅读兴趣,主动阅读,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积累,提升阅读素养。第一天,阅读整个故事。第二天,和他人一起读,分享图片与重点词句。第三天,复述与分享,在班级中共同阅读故事。

  四、课例解析

  绘本与教材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资源优化的教学目标,它赋予了阅读教学主题与情境以及内容。围绕“Sports”这一学习主题,教师在英语活动观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本课,从课堂、生活、社会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过程中,串联起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将绘本融入课时和环节。帮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与分析进行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加深对教材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整体语境的创设、整个语篇的输入、整体文本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词汇学习等活动,最后过渡到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输出。在课堂互动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形成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强互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强互动,助力学生启迪心智;从师生真实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小朋友为了小鸭子们的安家而选择别的地方来运动,小朋友对动物的爱护之情与温暖,引领学生达至善。一次次的师生互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与迁移创新能力。此外,本节课在设计与实施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四融四分”:小学英语融合阅读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一,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素材的选用和补充以及活动的设计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如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引出了绘本的主角小鸭子,将课外阅读与课内进行有效融通,又为后续的学习进行了铺垫,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后续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关联绘本的插图细节。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思考。如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会提问:“Can the duck find his home?”学生通过观察并预测图中的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事物,同时谈谈自己的思考。整节课中,有多个场景需要学生观察图片细节,关联上下文情境来展开讨论与思考,进行师生互动。

  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节课的师生互动环节里,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三次提问“Can the pond be his new home?”,同一个问题出现三次,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场景与图片信息,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形成独特的观点,学生回答依据的是图片的细节。学生从观察图片到形成观点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思维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指点是观点形成的关键。

  总之,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当在课外引导学生适时地进行英语阅读,并将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实效。在本节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将绘本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阅读策略的渗透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伊娜,苏勇,王彩琴等.英语新课标研读“十人谈”之小学篇[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10):36-47.

  [2]陈亚飞.整体外语教育观指导下提升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4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