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4

2023-01-13 14:37:55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对“工匠精神”和“文创产品开发”课程进行了简介,然后分析了“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对“工匠精神”和“文创产品开发”课程进行了简介,然后分析了“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策略。

  关键词:“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工匠精神”;立德树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1]。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在此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基于“工匠精神”对专业课考核标准提出标准、精确的要求,把课程标准提高到国家倡导的职业精神的高度,通过“工匠精神”升华专业课的教学要求,能够从思想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基于此,笔者所在课程组拟对“工匠精神”在高职“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加以探讨。

  一、“工匠精神”简介

  “工匠精神”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于一、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热爱和敬畏而产生的全身心投入的、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可见爱岗敬业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在当代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益求精出自朱熹对《论语·学而》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注释,是一种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件产品和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高品质追求。专注于一是指能够排除杂念,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的执着、耐心与坚持,这在当下尤为重要。传承创新是指工匠不仅要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将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精华完整地继承和保留,还要能够与时俱进,寻求突破和革新,将优秀文化宝藏发扬光大。古往今来,能够创新的工匠往往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包括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了统一的职业精神模式。职业精神的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层面。而“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它综合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也是当代社会需要的重要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研人员,还需要精通实践操作的各类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执事敬”指的是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有敬畏之心,不可怠慢;“事思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可懈怠;“修己以敬”指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这些几千年来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态度,正是“工匠精神”的根源[2]。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的共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二、“文创产品开发”课程简介

  “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是高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公司、工艺品公司、旅游景区及文博单位等文创部门的文化产品设计、制作,以及文创产品的装潢包装岗位。该课程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艺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工匠精神,具备从事文创产品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适应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

  “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生态设计”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和“二维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模型制作”“三维扫描与产品快速成型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之后,在具备了一定手绘造型能力和计算机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核心课程,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和设计技能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该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大量案例,并结合真实设计项目,以提升学生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力,并针对非遗产品、博物馆文物、校园文化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各类文创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熟悉陶瓷、木艺、贺兰石、贵金属等各种不同材质的设计制作工艺。概言之,“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是学生通向文创产品设计师工作岗位的“桥梁”。

  三、“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价值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持和崇高价值追求。要想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就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体现时代的特征和精神[5]。

  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各方做到尽职尽责[6]。“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教师在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不仅能够补足学生能力素质的短板,也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同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此背景下,“文创产品开发”课程应运而生,并对“工匠精神”进行继承与发展,即将通过现代化设计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活化再生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7]。“工匠精神”不仅能够体现出对完成文创产品设计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还能体现出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的开发设计教学理念。面对继承“工匠精神”的时代召唤,“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行深入挖掘,在思想方面提升课程的高度。具体而言,教师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大国工匠事迹、传统技艺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在进行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思想意识建设,树立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的职业精神,确立成为“大国工匠”的专业目标,形成“工匠精神”和“技能报国”的意识,从而成为思想政治坚定、德艺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底蕴,掌握文创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从事文创产品设计能力,能满足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一专多能应用型技术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8]。

  四、“工匠精神”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中融入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核心理念

  “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师要改革教学核心理念,通过将“价值导向”与“知识讲授”相结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即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职业精神素养。教师要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讲授、教学评价等课程教学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主义建设,有时代担当,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质过硬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技术型人才。

  (二)创新教学形式及手段

  1.搭建信息化平台。“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学期间,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已经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且对课程中的设计案例也有了较好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引入,课堂直观生动,学生往往接受度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课程组可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大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力度,用更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信息化平台中的课前预习功能和课后作业提交功能也更加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平台中上传的微课及课后作业的提交批复。另外,信息化平台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小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团队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进而突破在调研用户需求阶段统计工作量大的教学难点。

  2.更新授课教室。“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师要突破以往在教室授课的局限,改为在机房教学授课,即教师可通过机房系统的屏幕广播功能为学生进行演示,如针对设计方案中需要使用软件绘制的部分进行演示。这样,在讲授结束后,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上机练习,教师也能够实时指导纠正。通过机房授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高效地掌握此类内容。

  3.设计小组活动。“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具体每组可有4人,包括1名负责人和3名组员。小组成员应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作业任务。针对学习中的难点,组员可相互帮助、辅导,以实现共同进步。作业分个人练习和团队作业,成绩按团队整体评定。在完成基础部分学习后,教师可以安排学习小组完成设计项目实践任务,在巩固和强化知识掌握的同时,让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完成每个教学单元内容后,教师要带领各小组用思维导图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知识,让学生做到熟练掌握。课程已建设了完善的网络平台资源,故教师可利用平台的课程板块,引导学生将练习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空间,以提升学生对作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使其形成荣誉意识,同时也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其更多地了解行业信息和岗位需求。

  (三)落实具体教学目标

  “文创产品开发”课程教师要将“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教学结合,在传授文创产品设计知识和制作技能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从而落实具体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教师可通过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技能强国等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型大国工匠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概言之,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工匠事迹、优秀设计作品、传世经典产品等为案例,从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9]。

  总而言之,通过对教学实践成果的梳理统计和反复讨论,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进行了细化。教学目标从单一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向与注重“工匠精神”的思政育人目标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目标,之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组根据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学情,依据课程思政工作推进要求,多次召开成员组会议,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专业意见,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按照教学内容找到切入点,有机地将思政育人目标与每个教学单元一一对应,完善了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新版教学大纲。在确定了适合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的同时,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增加了课堂教学及课后实践环节操作的灵活性,给教师授课和指导留下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课程组成员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创造实操环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加强和巩固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大国工匠”的事迹和精神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10]。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的课程实施,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形成了形式美观、具备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文创产品作品,实现了技能和思想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2020-10-29)[2022-04-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10/t20201030_497354.html.

  [2]论“工匠精神”[EB/OL].(2017-05-24)[2022-04-18].http://www.wenming.cn/ll_pd/ddjs/201705/t20170524_4259874.shtml.

  [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6-03-05)[2022-04-18].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4]梁利娟.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的“文创设计”专题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7):147-149.

  [5]顾玉萍.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职业精神[J].今古文创,2021(42):120-121.

  [6]陶晓莺.文化自信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J].对外经贸,2021(10):92-96.

  [7]郭兴.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建构职业教育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3):95-100.

  [8]曾晨曦.基于“真实项目进课堂”培养高职艺术设计工匠人才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美与时代(上),2020(8):129-131.

  [9]宫科.“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意义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8):55-58.

  [10]刘大欣,庄伟,刘海钰.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工业设计,202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