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

2023-01-13 14:04:15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1+X”证书对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然后对“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三教”改革进行了探索,包括“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材重构、“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法改革。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1+X”证书对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然后对“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三教”改革进行了探索,包括“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材重构、“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法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近几年,受到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职业院校培养的传统建筑施工人员出现了难以适应新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建筑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建筑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的建筑施工理论基础,又具备熟练的建筑施工相关技能的人才,因此培养满足建筑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改革的重点。
教育部自2019年启动“1+X”证书制度改革,改变了以往学历证书难以体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弊端,突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点。“X”证书引入市场机制,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遴选具有行业地位的企业承担证书开发、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培训考核等任务。目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主要有“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BIM证书”)和“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识图证书”)等。而由于原有课程体系依据的专业标准与新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故当前迫切需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强化职业技能教学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推进“三教”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1X”证书对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由于若干年前颁发的国家建筑专业教学标准已跟不上当前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的新发展要求,且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当今实际建筑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而建筑类“1+X”证书是遴选了在我国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建筑企业负责开发,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依据最新的建筑企业岗位任务进行开发,能代表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要。例如,建筑工程识图是土建类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岗位的重要“敲门砖”,更是众多建筑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对此,由我国建筑界知名软件公司广州中望负责开发的“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代表了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识图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职学校应该依据“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改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岗位能力标准,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完善;在教学实施方案中增加证书考核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即通过课程学习后使学生具备考证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中的作用,与证书开发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验,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引领作用。
二、“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三教”改革探索
(一)“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材重构
1.重新理顺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由于每个“X”证书等级标准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涉及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如BIM证书(初级)的考评内容主要为BIM建模,要求参加考评的学生熟悉BIM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建模相关技术特征,能熟练操作BIM软件并熟悉BIM建模的基本方法;识图证书(初级)侧重于考评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与建筑工程图的绘图能力,学生必须对建筑投影规则和制图标准等较为熟悉,且能熟悉CAD绘图软件的应用,其涉及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CAD、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多门课程。因此,要实现课证融通就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要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而梳理两种标准之间的关联情况是教师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应依据梳理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体系能够覆盖BIM建模的考核重点,即能够创建建筑工程的基本模型,进行标注、成果输出等应用。若学生想获得BIM证书(初级),学校就可以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模块选修课程,包括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工程与识图等;如果学生想要获得识图证书(初级),学校就可以开设建筑工程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等选修课程,从而为学生积极备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1]。
2.重构适应考证要求的课证融通活页式教材。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理顺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关系后,要依据证书考核要求,以实际小型项目的建模作为教学项目,重构原有教材。在重构过程中,应注意在具体工作任务中融入专业课程标准要求和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融入自主学习、信息处理、人际交流、团队合作等内容,同时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作为主要形态,充分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设计原则,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之更贴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编写团队由课程开发专家、培训评价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材内容[2]。由于软件技术更新较快,采用活页式教材的好处在于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实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紧跟生产技术的发展。
3.构建与教材配套的考证实训环境。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考证需要学校建设良好的校内实践基地,并配备相关考证训练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与证书开发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建筑工程师、工程造价师及施工人员等,让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和能工巧匠的帮扶下,对建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考证通过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3]。另外,学校也可以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需要大量的企业实践经验,故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大量工程项目,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BIM建筑建模和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并将教材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项目中,从而实现“1+X”证书制度的最终目的,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
(二)“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1.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1+X”证书制度是新生事物,尤其是BIM证书和识图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来说,存在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标准,其融合了当今企业最新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负责专业理论教学,还要负责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而这对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广大专业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加强专业学习,认真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并积极接受相关企业组织的“1+X”证书技能培训,多向企业技术专家学习,力争从自身技能提升做起,使自己能胜任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的指导工作。
2.加强教研,提升科研能力。“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10月第8卷第20期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兼顾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操作,还要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站在育人新高度,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因为只教不研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粗浅,只研不教则脱离实际,而只有教研相长才能够真正提高教科研水平。具体来说,教师教研的内容应聚焦教学标准和证书标准的课证融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及教材内容的重构等。教师要不断研究新制度下如何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研究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应对将来工作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参加比赛,提升教学能力。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在锤炼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成为助力“三教”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创新及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推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扬南所长于2019年1月提出,“教学能力大赛是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4]。比赛的评分标准主要针对教师对参赛教学单元或教学项目的教学设计能力、真实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及课后教学反思能力,可以引导教师自觉苦练教学基本功。对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来说,参赛教师要能够开发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评价,且参赛团队要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换言之,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选拔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磨合一支结构合理、实力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能力比赛可引领课改方向,促进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X”证书和教材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参赛过程中可主动适应产业升级、行业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落实教学标准,开发实施性课程标准,课堂实施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4.产教融合,培养“双师”素质。“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代表用人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企业生产中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指导学生考证过程中,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操技能。职业院校应当对照建筑企业工作岗位的内在要求,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证书开发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也可派出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兼职,从而构建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专兼互补、分工明确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另外,还要完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推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队伍改革[5]。专业教师与企业可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等,将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工程识图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最新生产工艺和行业规范融入课程教学,以不断丰富专业教学资源。概言之,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1+X”证书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建设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前提。
(三)“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法改革
1.培养探究能力,改革理论教学方法。以往的教法改革似乎都缺乏学生的参与,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基于此,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在教法改革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教育推广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与传统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不同,这些现代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要通过建筑企业生产案例、工作项目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索和探究问题,让学生广泛参与问题讨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6]。
2.强化实践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证书涉及的职业技能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开展实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新型教学场景,注重产教融合,将企业工地搬到实训室,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将工作任务与教学任务对接,推动课堂上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向工作转化是职业教育学习者能力培育的根本要求,只有应用工作化而非学科化的教学方法,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才能经由工作任务、岗位任务的历练实现提升[7],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另外,除了学校的实训教学,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言传身教,与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
3.应用信息技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法改革的助推器[8]。比如,有的学校研发BIM三维平法识图实训教学软件,依据《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教材及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国家规范,基于虚拟技术研发出可以实时交互的三维实训教学模型,将二维平法图纸与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一一对应,可将二维图纸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并可以任意角度旋转、缩放,同时钢筋模型也可自由组装与拆分,方便学生进行交互式实训教学和技能考试;有的学校建成土木类专业MRC虚拟现实实训室,以典型的实际工程平法图纸为教学内容,应用MRC混合现实技术,架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即把专业理论融入施工现场、把施工现场引入虚拟实训室,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深度学习。概言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场景在课堂上重现,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4.突出多元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模式。“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还要评价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目标是否达成[9]。一方面要建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结果导向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教学过程全程评价的校企双向创新评价机制,发挥校企双方共同评价的作用,注重教法研究与交流,同时在评价上应注意观察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有用、教学手段是否有趣、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培养了其创新性意识,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潜力和特长,即以学生核心素养、德育目标和技能学习成效作为最终评价标准。换言之,就是要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法改革中建立多元、动态评价机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10]。
三、结语
要确保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能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就必须推进教材、教师、教法的“三教”改革,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与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岗位应变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参考文献:
[1]鲍依蓓,谢恩普.1+X证书制度下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20,47(11):172-173.
[2]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7):32-40.
[3]霍堂霞,张建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工程识图”课证融通信息化教学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20,18(7):160-161.
[4]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5]伍忠庆.“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1):113-114.
[6]肖龙.系统变革:职业教育教法改革的应然之路[J].江苏教育,2020(52):68-73.
[7]张健.“三教”改革的关系思辨与实施要领[J].江苏教育,2020(44):49-51.
[8]周靓.基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J].科技视界,2021(33):173-174.
[9]毕永光.建筑产业现代化下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20):43-45.
[10]李金华.探究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内江科技,2021,42(9):115,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