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9

2024-06-13 11:08:4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受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因素的影响,而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材料可以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并且还能够给幼儿带来更丰富、愉快的活动体验;反之,则容易制约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发挥。可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加强对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的重视非常必要。文章就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提升。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受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因素的影响,而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材料可以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并且还能够给幼儿带来更丰富、愉快的活动体验;反之,则容易制约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发挥。可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加强对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的重视非常必要。文章就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师需从幼儿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出发,为其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并投放合适的活动材料,以供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实践,让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因此,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的情况,以保证区域活动有序、高效地推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的现状

  (一)环境创设方面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仍然以自身为主导,缺乏对幼儿意愿的考虑,导致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当前很多幼儿园的面积有限,幼儿活动空间相对较小,这使得很多幼儿活动都需要在室内或其他密闭空间内进行,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区域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质量。此外,部分幼儿园虽然空间相对较大,但教师在进行区域环境创设时因缺乏整体规划,对各功能区间的布置、协调不到位,这也影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多样性特点的凸显。

image.png

  (二)材料投放方面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区域活动高质量开展[1]。但从具体情况来看,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尚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其一,材料投放不适宜。活动材料过于单一,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情况,这不仅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还会制约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降低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区域活动育人价值的发挥。

  其二,材料投放较随意。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往往过于随意,缺乏层次性,这容易导致活动材料出现操作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降低幼儿的活动体验,进而影响区域活动的整体开展质量。

  其三,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很多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多习惯于一次性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之后便放任不管,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更换材料,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活动体验,降低活动开展质量。

  二、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优化策略

  1.增加对窗台、走廊、阳台等区域的利用,优化环境创设

  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多局限于教室内外,对窗台、走廊、阳台等空间的利用较少。但事实上,窗台、走廊、墙面等也属于区域活动空间的范畴,合理利用这些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空间利用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狭小的不足[2]。所以,在进行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对这些空间的有效利用,为幼儿创设适宜、丰富的活动环境。

  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教师应重视对走廊、阳台墙面的利用。比如,可以在走廊墙面上悬挂一些空白的画框,引导幼儿在画框中自由绘画创作,以此来为幼儿提供自由作画、展示自我的空间。又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也可增加对楼梯墙面的设计,可以在楼梯墙面上展示一些古厝(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的手工模型、绘画作品等,打造以“古厝艺坊”为主题的楼梯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楼梯空间,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活动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

  2.增加对室内外墙面、地面等区域的利用,优化环境创设

  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教师除了要合理利用室内外空间之外,还需要增加对室内外墙面、地面等空间环境的创设和应用,在进一步扩大幼儿园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多信息刺激环境,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3]。需注意的是,在利用室内外墙面、地面等空间时,教师应增加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第一,突出合作性。在利用室内外墙面、地面空间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需要尽量突出环境创设的合作性特点,从而为幼儿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可以在室内外地面上、墙面上画一些图形、图案,然后利用这些图形、图案(如迷宫图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制订游戏规则、参与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区域空间,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工具、素材,让幼儿在相应环境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进而获得想象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体现教育性。幼儿园环境创设并非盲目地进行装饰,而是要为幼儿成长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所以,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教师还需要遵循教育性原则,以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价值。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从中秋习俗出发,在幼儿园教室墙面上绘制相应的图画,如“嫦娥奔月”的故事、“阖家团圆吃月饼”的图画等,以营造浓厚的中秋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墙面上悬挂绳索,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动手制作灯笼、月饼盒等,并将作品悬挂到绳索上,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在环境及活动的影响下,对中秋节这一传统习俗形成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第三,保持趣味性。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提升空间利用率,还需要增加对幼儿年龄特点、实际需求的考虑,突出环境创设的趣味性,以保证所创设的环境和氛围能够契合幼儿需求,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相应的区域活动之中,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环境创设的价值。

  3.增加对不同环境区域功能的考虑,优化环境创设

  缺乏整体规划,各功能分区、协调不到位也是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常见的问题[4]。为此,在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教师还需要增加对不同区域功能的充分考虑,并以此为出发点,合理地对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进行阅读区环境创设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教育功能,不能过于追求趣味性,而是应注意阅读所需要的安静环境。因此,可以将阅读区设置在僻静的角落,并且利用隔帘、摆放绿植等方式进行简单装饰,为幼儿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1.丰富活动材料,打造探索空间

  材料投放过多或过少,或者投放的材料过于复杂,都可能会对幼儿参与活动的专注力造成影响[5]。单一的活动材料,往往会降低活动的吸引力,不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因此,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幼儿情况和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活动材料的投放类型及数量,以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打造探索性区域活动空间,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

  例如,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性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分析区域活动开展目标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木块、纸片、塑料玩具、贴片等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不同的材料置于水中,并观察出现的现象和结果,之后再带领幼儿分析相应结果出现的原因。这样通过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能让幼儿在实践探索中对科学的神奇产生初步印象和感知,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这一教育目标。

  2.结合区域活动,多层次投放材料

  幼儿自身的成长环境、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在行为表现、认知能力方面往往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6]。因此,在参与区域活动时,不同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需求也会存在明显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以提升材料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image.png

  例如,在相同区域内,组织不同阶段的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对各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投放的活动材料进行调整,有层次地进行材料投放,以保证所投放的活动材料能够真正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实际需求。如在益智区开展“数字乐”活动时,教师就需要投放差异化活动材料,对于小班幼儿,活动材料应以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物品为主;对于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则需适当增加材料操作的难度,如可为其提供“拼图”“积木”等物品,促使幼儿通过区域活动获得动手能力及智力发展。又如,在美术区开展“漂亮的房子”主题活动时,教师也可以从不同幼儿的差异性出发,以层次化方式进行活动材料投放。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为其提供半成品简笔画房子,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填充房子颜色。对于中班幼儿,活动材料可以增加几何图形元素,并且可鼓励幼儿自己利用材料拼凑房子。对于大班幼儿,活动材料可以选用常见的生活物品,如饮料瓶、彩色卡纸等,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自主发挥想象力搭建房子。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活动材料投放,可以有效提升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对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活动价值有积极作用。

  3.结合活动情况,动态调整材料

  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动态的,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严密观察幼儿情况,并根据具体状况及时调整、更新材料,以确保所投放的活动材料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沉浸到活动之中[7]。因此,实际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严密观察活动进展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适时地给予幼儿引导,动态地调整、增减材料,尽可能地提升材料投放的合理性。

  例如,在益智区开展以“多样图形”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提供各类不同形状的图片,如三角形、长方形、矩形、圆形等,并且进行示范,对图形进行拼接,以组成新的图形。在幼儿熟悉活动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尝试创造,为幼儿提供更有利的创造空间。又如,在“有趣的房子”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在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地为其增添活动材料,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操作的难度,从而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同时,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是否合理、活动材料投放是否适宜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并且会影响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想要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质量,就必须增加对环境创设及活动材料投放两个方面优化调整的重视,不断探索其优化路径及方法,有效提高区域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萍.浅谈小班区域游戏环境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小班主题活动“我的中国味”为例[J].启迪(教育教学版),2020(5):88-89.

  [2]郭家慧.乡镇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现状研究:以济南市C区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3]苟亚萍.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65-166.

  [4]陈智慧,徐艳.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策略分析[J].未来英才,2018(2):227.

  [5]沈英.让小班幼儿玩转区域:以主题《图形宝宝》为例谈小班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J].速读,2019(10):201.

  [6]吴紫萱,杨遵苛,郑玉莲.高瞻课程理念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探索[J].长江丛刊,2018(17):290-291.

  [7]傅红玲.开放式区域活动的思与行:主题下活动区游戏环境的创设与低结构材料的投放阶段研讨实践[J].儿童大世界,2018(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