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2024-06-09 11:52:14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深度学习理念对改善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对幼儿智力、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解决当前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深度学习理念对改善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对幼儿智力、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解决当前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项目活动;大班;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让教育对象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能够在获得知识、技能及方法的同时,将获得的经验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度学习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在深度学习中,主体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且能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中,为进一步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项目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项目活动中积极渗透深度学习理念,进一步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认识,选择恰当的方式来推进项目活动,让幼儿通过深度学习获得全面发展[1]。
一、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价值
(一)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促使幼儿主动探索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学习中,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给幼儿提供一个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平台,能够让幼儿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在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表达及解决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获得更加完整的游戏体验[2]。
(二)串联幼儿问题链
深度学习强调让幼儿经历从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借助深度学习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情境的引导下产生一系列有着相互关联的问题,持续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引导幼儿开展以“水稻生长记”为主题的项目活动过程中,在情境的引导下,幼儿对“怎么培育水稻苗”产生了兴趣,又想了解“水稻苗和移栽的土地有什么关系”,之后还对“水稻什么时候抽穗”产生了好奇心,想要去探索“水稻苗如何变成碗里的米饭”。如此,幼儿在一系列问题产生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度学习体验,这有助于提升项目活动的实效性[3]。
(三)提高幼儿主动探究能力
在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活动中,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作为主要的活动推进方式,能够让幼儿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的帮助下找到探索的方向,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产生对事物的独特认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增强主动探究能力。
(四)加强师幼互动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存在教师主导、幼儿被动学习的情况,幼儿往往只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方案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这容易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大班项目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去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通过与幼儿展开有效的互动,改善师幼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幼儿的思维独立性得到增强[4]。
二、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大班幼儿项目活动具体策略
(一)立足幼儿兴趣,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
一个生动有趣并且密切关联幼儿生活的主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项目学习的兴趣,从而奠定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并且结合对幼儿已有认知经验的了解,选择适合的项目主题。同时,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也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可以将美术、音乐、科学、数学、语言等多方面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促使幼儿积极参与[5]。
例如,笔者发现幼儿对“传声筒”很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传声筒是什么样的,以及传声筒是怎样传声的。于是,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一次以“传声筒”为主题的项目活动,让幼儿以“我知道的传声筒”为起点,了解中班做过的简易传声筒,学会传声筒传声需要拉直连接线,并通过震动连接线来传声,从而制作属于自己的创意传声筒。这个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意识,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传声筒产生好奇,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链接幼儿生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深度学习强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且理解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因此,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及实际生活体验,创设出富有探究价值的情境,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为幼儿接下来的深入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以“跨越楼层的通话”为主题的项目活动中,笔者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使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多张传声筒图片,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传声筒有什么不一样吗?”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可以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发现传声筒的连接线粗细、材质、长短都不同。之后,笔者再继续问幼儿:“这么多种传声筒,谁的能够传声呢?”从而引起幼儿新一轮的思考。有的幼儿用手进行了比画,表示线越长越便于传声;有的幼儿表示细的绳子能够传声;还有的幼儿认为毛线不能传声。幼儿通过各种猜测,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如此,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被成功调动起来,还对传声筒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探究兴趣。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思维及情感进行引导,让幼儿真正地去思索,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进行发散性表达,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项目实践的兴趣。
(三)重视幼儿交流,拓展多元学习路径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认知规律的了解,组织幼儿开展多元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探索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帮助幼儿了解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增强项目活动的实践效果。
例如,在“跨越楼层的通话”的项目活动中,当幼儿在情境的引导下对传声筒产生了兴趣后,笔者又使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传声筒照片,让幼儿了解传声筒有着很多的样式,包括杯子传声筒、水管传声筒、毛线传声筒等,并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幼儿分成杯子传声筒小组、水管传声筒小组等,让各小组在教师的安全指导下,试着进行跨越楼层的通话,让幼儿可以展开不同方式的探索。幼儿在了解了自己小队的任务之后,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要做多长的传声筒,要用什么连接传声筒,并且在教师提供的素材里面选择适合的材料,完成模型的第一次制作。在幼儿合作的过程中,笔者也对幼儿进行了观察,并使用了恰当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持续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如有的小组在制作绳子传声筒的过程中出现了“绳子遇到转弯就没声音”的情况,幼儿反复地进行实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于是,笔者给予幼儿提示,问幼儿“使用什么材料才可以保护绳子不怕拐弯”,从而间接地指出幼儿在材料选择上的问题,让幼儿选择更加合适的材料。
幼儿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在项目活动中会产生诸多质疑,此时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架,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获得更好的项目体验。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但质疑的意识比较强。教师要让幼儿大胆地质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的发展。
(四)搭建展示平台,营造良好互动氛围
成果展示是项目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果展示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回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为下一次项目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幼儿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塑造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在大班幼儿的项目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对幼儿学习程度的了解,适时地为幼儿搭建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幼儿分享,从而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氛围。
例如,在“跨越楼层的通话”的项目活动中,在幼儿都完成了项目任务后,笔者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成果。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幼儿表达的内容更加完善,笔者还对幼儿提出了一些问题,并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组织语言,问题包括:“你们制作的传声筒叫什么名字?这种传声筒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了什么材料?在制作这个传声筒时,你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在制作完这个传声筒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要告诉大家的?”这样的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幼儿的描述更加有序,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素质的提高。之后,笔者让各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制作“管子传声筒”的幼儿们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一开始使用软管,导致遇到拐弯会折住无法传声,后来使用水管,又要进行多次的连接和固定。制作“绳子传声筒”的幼儿表示最难的地方在于怎样让楼下的小朋友把绳子拉直并进行传声……在一个小组描述的过程中,笔者也会鼓励其他的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还组织幼儿进行了总结性的讨论,如说一说制作出一个能够跨越楼层进行通话的传声筒的关键是什么。幼儿给出了“了解传声筒的特点是……”“不要轻易放弃”等答案,让活动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成果展示是项目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让幼儿有充足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传声筒并尝试通话,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鼓励幼儿多表达自己,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及思考,从而进一步挖掘幼儿解决问题的潜能。
(五)加强过程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施项目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与同伴沟通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在面对困难时的情绪、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从而让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推动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落实,鼓励幼儿互评及自评,从而进一步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如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传声筒的跨楼层传声效果,也可以针对自己传声筒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改进。
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并使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来记录幼儿的表现。同时,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也要和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也要注重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幼儿可以听懂,并且愿意坚持良好的学习行为。例如,在“跨越楼层的通话”的项目活动中,有的小组在制作传声筒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后制作出的成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调整制作方案。于是,在对这个小组进行评价时,笔者从幼儿“坚持不放弃”这一品质入手,肯定幼儿的行为,并鼓励幼儿完善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可以欣赏到更加完美的传声筒。在对幼儿进行了评价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自我评价,让幼儿使用“我学会了”“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等语言来进一步分享自己的感悟,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三、结束语
在大班幼儿项目活动中渗透深度学习的思想,能够为幼儿的自主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幼儿的素质,优化师幼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结合幼儿参与项目学习的实际需求,通过情境创设、合作交流等方式,增强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帮助幼儿获得智力、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项目化学习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颖萍.以“项目化”助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深度学习[J].上海托幼,2023(4):34-35.
[2]徐宇航.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幼儿园“慧探课程”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5):173-175.
[3]朱婷婷.基于培养幼儿学习力的项目化科学活动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36):122-124.
[4]施啸天.指向幼儿学习力提升的项目化科学活动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33):145-147.
[5]徐俊波.以项目为载体,让学习真实发生[J].教育家,2021(2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