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13

2024-06-09 11:03:26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有效落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符合教育要求、能够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状况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作者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明确核心素养评价目标、丰富核心素养评价主体、优化核心素养评价方法和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摘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有效落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符合教育要求、能够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状况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作者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明确核心素养评价目标、丰富核心素养评价主体、优化核心素养评价方法和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引领,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要重视实施综合性的评价策略,致力于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目标,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实施评价的内容必须围绕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堂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主要场所,而教学评价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有意识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一、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时,必须立足学生在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健康意识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客观角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从理性的角度对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进行科学构建。客观性原则也意味着教师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必须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能与课堂教学本体相脱离[1]。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二)可行性原则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时,教师必须在把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小学生身心、认知发展的总体特点,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前,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教学评价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全面认识,同时掌握目前评价体系的优势,确保接下来所制订的评价体系可以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

  (三)科学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即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思维,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构建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应以《课程标准》和国家政策为依据对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方案等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体、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作用。

  (四)全面性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要实施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以及体育品德的培养情况。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对评价内容中的各项指标展开全面收集。因此,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主题,力求做到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全面考查。

  (五)目的性原则

  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方向和支撑,同时还有助于反馈教师“教”的质量以及学生“学”的水平,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从而针对缺陷加以改进。这有助于教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2]。因此,教师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来实施核心素养评价,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找到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保驾护航。

  二、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评价前所预设的教学评价可以达到的效果。评价目标对整个评价活动起着支配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教学评价的方向[3]。因此,在构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时,教师必须明确评价目标。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不足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核心素养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方向;(2)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掌握学生在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健康意识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了解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否得到落实,进而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恰当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等。

  (二)丰富核心素养评价主体

  科学的评价体系也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想办法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在评价环节也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邀请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4]。除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对教学过程、结果和方法进行客观评价,从多个角度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具体来说,丰富评价主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1.教师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直接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核心素养评价活动,对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比如,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在体育与健康知识层面,优势是帮助小学生掌握了运动安全问题,并了解一些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使他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不足是缺乏对安全避险知识的渗透,导致学生的紧急避险意识较弱。(2)在运动能力层面,优势是提升了学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素质,通过课堂操练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运动技能,提升了运动水平;不足是对基本战术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难以在比赛中合理使用战术。(3)在体育品德层面,优势是帮助学生形成了勇于挑战、努力完成任务、超越自我的优良品德;不足是只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培养,忽视了对群体品德的培养,在比赛中没有渗透德育,导致学生的规则意识、尊重对手意识较为薄弱。

  2.学生评价

  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以及品德发展等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总体情况。比如,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身情况进行了评价:

  (1)在体育与健康知识层面,认识到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对运动场地、常见器械的使用方法也有了一定了解,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并能保障自己在运动中的安全。(2)在运动能力层面,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课堂练习,熟练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能,但是柔韧、灵敏素质还有待提高。(3)在体育品德层面,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坚持不懈地完成,而且敢于挑战自己。

  3.家长评价

  教师也应邀请各位家长参与到核心素养的评价活动中,共同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有的家长从以下几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

  (1)在体育与健康知识层面,我发现在社区健身区域锻炼时,他能说出常见器械的使用方法,而且还经常提醒我注意运动的时间,我觉得他的健康知识得到了丰富。(2)在运动能力层面,我发现孩子的耐力、力量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参加户外活动时,他不再经常喊累,尤其是爬山的时候能够一口气坚持下去,很有耐力。(3)在健康行为层面,我发现孩子逐渐有了锻炼的意识,每天吃完晚饭都要下楼去散步或者约同学打篮球,他好像喜欢上了体育运动。

  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评价,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身心发展的情况和进步情况;还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成长,从而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三)优化核心素养评价方法

  1.问卷法

  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学评价管理者可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编制一份合理的评价量表,组织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进行认真填写。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体育健康知识的渗透”“对运动能力的训练”“健康行为的培养”“体育品德的指导”几个基本方面,其目的在于让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找到优势和不足。这一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5]。

  2.观察法

  让家长、学校领导或其他教师进入体育与健康课堂,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着重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通过随堂听课,掌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总体情况。这一方法可以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运用该方法时,评价主体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访谈法

  这一方法是指评价主体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本人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非正式的口头访谈,多角度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访谈做好相关记录,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

  (四)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方案

  要想构建系统、科学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制订相关的教学评价表,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以表格的形式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理性分析,找到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比如,教师可设计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一览表(见表1)。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如表1所示,教师可以按照表格中的内容和指标来进行评价和反思,清楚地了解教学的优势、不足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从而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身心、认知发展的总体特点来实施教学评价,将评价的内容聚焦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上,在明确评价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方案,构建系统的、科学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剑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体育视野,2023(13):66-68.

  [2]米世迪.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3.

  [3]方奕瑜,郭翔.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体育视野,2022(19):152-154.

  [4]贾亚楠.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校园足球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8):60-61.

  [5]陈瑜.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校园足球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观察,2020,9(39):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