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6

2024-06-09 10:22:12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肯定了探究式教学的激趣、培思、增能三大意义,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创新开放性四大要点,并基于巧用生活、妙设情境、任务领航、问题加持、调查需求这五个维度,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方法,希望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肯定了探究式教学的激趣、培思、增能三大意义,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创新开放性四大要点,并基于巧用生活、妙设情境、任务领航、问题加持、调查需求这五个维度,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方法,希望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科学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主张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探究式教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如何实施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和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创新开放性均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因此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五个维度的实践方法。

  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一)探中激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一方面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使科学成为学生的终生追求。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激发学生兴趣置于首位。而探究是众所周知的趣味学习过程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常与实践共同出现,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大胆探索,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科学的独特魅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探索科学知识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可有效实现“探中激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二)探中培思

  探究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方式。探究与思考密不可分,从制订和改进探究计划到实施探究方案再到解决、反思探究问题,在复杂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大量的深刻思考,其科学思维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探究过程,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探索科学知识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可借助探究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1]。尤其是以教师“退位”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自觉调取知识经验,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推理等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意义重大。

  (三)探中增能

  探究是走进科学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感知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科学探究发展探究能力,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过程,为发展其科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提供自由空间和广阔平台。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能力会不断提升,学生也能掌握在真实情境中针对性分析问题的技巧,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优势,让学生提高科学兴趣、形成科学思维,同时发展科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应使探究具有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和创新开放性。

  (一)探究应具有学生主体性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当代教育教学领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使探究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转变观念,将学生视为科学探究的真正主体;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根据其真实需要和水平,合理设计探究内容、要求和流程等。

  (二)探究应体现内容深刻性

  简言之,使探究体现内容深刻性应贯彻“因为需要而探究”,避免“为了探究而探究”[2]。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普遍具有探究性,但是在设计探究主题时,一些教师缺少深度思考,在主题中直接揭示过程或结果,使学生“为了探究而探究”,不能真正取得收获。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优化探究主题,使其以“因为需要而探究”为根本内涵。比如,在“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一课中,教师应以“水中有哪些微生物”为探究主题,而不是直接以“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为主题。主题应留有一定悬念,使学生因为需要通过探究认识水中的微生物而探究,进而有效增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探究应满足思维层次性

  使探究满足思维层次性,目的在于保障探究路径与学生思维发展路径的一致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由形象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经历螺旋上升的思维发展路径。使探究满足思维层次性特点,既能避免拔苗助长,又能加快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四)探究应顺应创新开放性

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而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能为创新增添活力。因此,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当顺应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侧重于创新开放性。这要求教师适当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探究主题。但在主题的具体设计层面,教师依然应以契合学生特质为前提。

  三、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法

  综上,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思路基本明晰。具体在实际教学中,课内外探究的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与创新开放性这四个要点,既可以单独体现在某个维度,也可以同时存在于某些维度[3]。下面,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提出五个维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巧用生活,走进探究

  生活是科学之源。纵观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从“微小世界”到“地球的运动”,从“工具与技术”到“能量”,无一不贴近现实,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于是,要使探究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师有必要巧用生活素材。教师可通过事先观察和调查,从学生身边收集科学探究辅助素材,从而以高度适应学生生活经验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探究活动中。

  例如,在“微生物与健康”的教学中,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类健康,如益生菌、酵母菌等,但是也有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如伤寒杆菌、肺炎球菌、霉菌等。对于微生物的害处,学生深有体会。比如,在秋冬交替之际,不少学生感染伤寒杆菌,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也有学生在盛夏时节误食感染霉菌的食物,出现腹泻等胃肠道问题。教师可观察学生被微生物影响身体健康的真实情况,作好记录,并将其应用于本课教学。课上,教师可直接以如“在生活中,你们都切身体验过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现在,你们是否能结合自身经历,说说微生物是如何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的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迈上探究之路。

  (二)妙设情境,活跃探究

  情境具有活跃课堂的功能,将生动情境引入小学科学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探究氛围,能够显著活跃其科学探究行为。另外,以情境为辅助,直观展示深刻的探究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科学探究难度,增强其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兼顾“学生主体性”与“内容深刻性”,妙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于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4]。

  以“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教学为例,要想探究地球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实际影响,学生必须先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虽然教材给出了地球公转示意图,但是该图示抽象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进行准确探究。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创设“地球在公转”的情境,具体如下:收集地球公转的动画、图片、视频等,制作一则“地球在公转”短片,通过短片影像直观呈现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地球公转期间的四季交替。学生可对比动画与教材示意图,化抽象探究为形象感知并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由此加强对地球公转特点的掌握。

  另外,教师可以在短片中设置一些互动机制,如弹幕“春分:地球倾斜的角度使南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辐射相等”,问题“地球地轴的倾斜方向会改变吗?”,等等。学生可在进入情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思考状态,发散科学思维,让探究更深入。

  (三)任务领航,深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任务不仅可引发学生探究,还是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关键,这由任务型学习的本质决定。任务型学习兼顾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与思维层次性,强调在一个由真实情境生成的复杂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维持学习动机,取得可观察、可检测的进步。教师将任务引进小学科学教学,可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先以任务领航学生活动,再以合作促成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水平,合理安排探究任务,使探究任务既体现内容深刻性,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例如,在“电能和磁能”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深入探究电能向磁能的转化,教师可设计“化电为磁”任务。任务凝练教材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获得电磁转化启发,大胆制作电磁铁,并通过电磁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探究任务,深入探究电磁的奥秘,可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深层次发展。

  (四)问题加持,保障探究

  以问题加持探究,一方面向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方向,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科学探究障碍,是使探究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性的关键一环,更是实施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保障[5]。教师应比较科学探究内容特征与学生思维特点,合理设计问题,发挥其加持作用,保障学生的探究成果。

  例如,在“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对更多生物细胞展开环环相扣的科学探究,先使学生由洋葱表皮细胞联想其他生物细胞,产生对“其他生物细胞是什么样的?”的好奇心,然后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使其带着“不同生物细胞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的问题进入科学探究状态。教师可按照以下思路设计探究问题: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你们有哪些发现?

  (2)除了洋葱表皮细胞,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生物细胞。对于这些生物细胞,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3)通过一起探究更多生物细胞,你们有哪些新发现?

  (4)关于其他生物细胞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你们还有哪些计划?

  问题(1)意在激活学生的现有经验,促进单元前后探究的衔接;问题(2)意在引发学生猜想,使其对探究内容产生充足的好奇心,保持探究兴趣;问题(3)意在询问学生收获,促使其进行阶段性探究总结;问题(4)意在追问学生的收获与目标,鼓励学生加强科学探究。教师合理应用问题,既能通过提问提示学生探究方向,也能在问题加持下多方位保障学生的探究成果,提高探究式教学实施质量。

  (五)调查需求,拓展探究

  调查学生需求并开展拓展探究,意在基于学生主体性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开放性。同时,通过设计符合学生需要探究主题,教师也能使探究内容体现深刻性,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性。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使拓展切实有效。

  例如,在“神奇的小电动机”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完成“小电动机里有什么”“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的”等科学探究后,提出“用小电动机制作工具”的拓展探究需求。教师可全面调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愿,设计“小电动机,大发明”科学探究主题。学生可在此主题下确定发明内容,最终通过创新科学探究,深化个性收获。

  四、结束语

  总之,开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可以“探”为载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应重视开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文中基于学生主体性、内容深刻性、思维层次性、创新开放性提出的五个维度的实践方法,具有较强可行性。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适当借鉴本文完善相关教研计划,推进合情实践,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爱星.让学生成为探究科学的主人: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家长,2022(33):88-90.

  [2]朱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2022(29):88-89.

  [3]冯西亚.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8):96-97.

  [4]周丹.叩问探究特性致力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特性及实施策略[J].新教育,2022(11):33-35.

  [5]陈艳萍.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