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6-06 11:59:3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必要性,然后指出种植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最后提出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旨在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让幼儿初步形成探究能力。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必要性,然后指出种植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最后提出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旨在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让幼儿初步形成探究能力。
【关键词】种植活动;幼儿教育;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其主要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和理解事物,故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和体验至关重要。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劳动氛围,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使幼儿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深化对相关事物的认知,初步形成探究能力。教师应当重视探究能力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正确理解种植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通过科学的种植活动规划、组织和指导,实现对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描述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时,特别提出探究能力这一概念。以此为指导,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其体验探究过程,进而发展探究能力。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正值建立思维、形成习惯、认识事物的关键时期,教师有效培养其探究能力,方能真正促进其认知发展[1]。通过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使其加强对身边事物的探索,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幼儿的眼界,使其适应社会活动。同时,通过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开展思维活动,可以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不同情境下思考问题,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采用适宜的方式积极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二、种植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趣味种植,在兴趣中培养探究能力
种植活动富有生机和童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带着好奇心认识世界,渴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了解事物的产生、发展、内涵等,种植活动既能满足其好奇心,又能培养其探究能力。在幼儿园组织种植活动,从选择种子、植株开始,到挖坑、浇水、播种(插株)等具体的种植步骤,再到观察种子发芽过程、植株开花过程等,幼儿均能收获乐趣,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进而提升探究能力。
(二)长期管理,在坚持中培养探究能力
种植并非短期的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幼儿在开展种植活动后,应当对种植内容进行长期的管理,如定期为植物浇水、施肥、除虫、除草,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植物搭建遮阳(雨)棚,把歪倒的植株扶正、固定。幼儿不断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能有效培养探究能力。
(三)直观反馈,在观察中培养探究能力
种植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不同,其过程与结果均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只需要观察种植对象,便能得到直观的探究结果,并以此培养探究能力。如从播种到收获,幼儿能够真切地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植物发芽、开花、结果、枯萎等过程中,直观探究植物生长、繁衍和死亡的奥秘,培养探究能力。
总之,种植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容小觑。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科学规划、组织、指导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执教经验,讨论种植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案,以期为教师科学规划幼儿园种植活动提供参考,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在种植内容的选择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种植内容即“种什么”。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思想,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当是自由的、活泼的,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故而在种植活动中,教师不应过多干预,而是要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幼儿自主选择种植内容。这样,在种植内容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便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1.观察生活,探究身边的植物
幼儿通过观察生活可以探究种植的价值,也能在生活中获得种植的灵感。教师可将幼儿带入生活情境,以此促使其观察生活,探究身边的植物。如教师可基于社区资源向幼儿提问:“在你们家的周围,应该都有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植物吧。你们仔细观察过这些植物吗?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们在这些植物中选择一两种进行种植,你们会怎样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观察这些植物,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如冬青是常绿乔木、丁香气味芳香等,为其选择种植内容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2.阅读绘本,探究多样化的植物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均有重要意义。如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通过一些自然科普绘本开阔幼儿的种植视野,使其通过探究多样化的植物思考“种什么”这一问题,形成探究能力[2]。
以《草莓》这一绘本为例,该绘本细致地展示了草莓的生长形态,是一本展现草莓生长周期的植物观察类绘本。教师可基于这一绘本组织种植活动,引导幼儿探究草莓醒苗、长出白色花朵、花朵凋谢、长出绿色子房、绿色子房慢慢“膨胀”、草莓逐渐成熟的生长过程,使幼儿产生种植草莓的意愿,同时使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花生》《神奇的种子店》《花园奏鸣曲》等绘本也可应用于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可向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绘本资源,促使幼儿自主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植物,在初步形成探究能力的同时产生种植的想法。
3.选择植物,开启适宜的种植
根据幼儿的种植想法,教师可使其自主选择植物,开启适宜的个性化种植活动。如在观察生活和阅读绘本后,有的幼儿提出种草莓,有的幼儿提出种花生,还有的幼儿提出种丁香花和茉莉花。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协调幼儿的想法,使其结合幼儿园的种植条件选择植物。如在夏季,气温适合茉莉花的种植与生长,草莓却已过了最佳种植期。对此,教师应在种植活动前期,结合当前的气候条件引导幼儿讨论最好种什么,排除草莓这一选项,选择种植茉莉花。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结合气候条件选择种植内容,探究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二)在种植空间的开发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种植需要对应的空间,并且随着种植内容的变化,种植空间应适当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和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合理开发种植空间。而在种植空间的开发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同样能得到培养。教师可从自主讨论与合作开发两个角度入手,使幼儿在开发种植空间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
1.自主讨论需要的空间
无论种植任何植物,教师都需要在幼儿园中提供种植空间。同时,基于植物本身的差异性,这些空间应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种植花生、马铃薯,需要大面积的户外种植空间;种植雏菊、菠菜等占地面积较小的植物,可开辟小面积的室内空间,同时利用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旧物品。教师应使幼儿结合自主选择的种植内容,自主讨论需要怎样的种植空间[3]。如在确定种植草莓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在我们的幼儿园中,草莓可以种在哪里?”幼儿首先提出多种可能性,如种在户外、种在泡沫箱里、种在走廊里等;然后收集资料,排除不合理的选项;最后确定户外种植的方案,在自主讨论中发展探究能力。
2.合作开发立体空间
立体空间指的是幼儿园种植空间的整体划分和设计,包括室内窗台、走廊、户外种植园、花架等。随着种植活动的开展,幼儿往往会发现单一的种植空间不能全面满足自己的种植需求,唯有立体的种植空间方能为种植活动提供最优的环境。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合作开发立体空间,优化幼儿园的种植条件,同时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在室内,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窗台、走廊等空间,询问幼儿这里可以种什么。基于教师的问题,幼儿大胆讨论,提出“可以在走廊放一排泡沫箱,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可以在班级窗台制作几个塑料瓶花盆,种一些花”等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以上方案落到实处,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丰富幼儿园种植活动空间选项。
(三)在种植内容的管理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种植内容的管理即利用种植活动的长期性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在种植活动的长期管理中,幼儿既能观察到积极现象,如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等,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植物叶片发黄、出现虫洞等。无论是讨论积极现象,还是围绕问题思考解决办法,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4]。教师应将种植内容的管理权交给幼儿,使幼儿以探究为主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积极现象,同时发现植物生长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由此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如在种大蒜的过程中,幼儿将大蒜头的根须朝下用手按到土里后,轻轻地把土盖在大蒜上面,然后给大蒜浇水,将种好的大蒜摆在户外平台上,每日观察、记录。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大蒜顺利发芽,有的大蒜日渐干枯,还有的大蒜根部散发出难闻的味道。这些现象代表什么?应该怎样应对?对于这些问题,幼儿可开展集中讨论。顺利发芽代表大蒜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大蒜干枯可能是因为在种植时没有将根部完全埋在土里,可以将大蒜苗重新挖出、埋土;大蒜根部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是因为浇水过多,应在之后减少浇水量。通过讨论活动,幼儿既可以有效管理种植内容,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
(四)在种植成果的交流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开展种植内容的长期管理后,种植活动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交流种植成果,以便在本次种植活动中积累充足的经验,为下一次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5]。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开展自主交流活动,使其在分享发现、相互质疑、达成统一的过程中,实现探究能力的共同发展。
如利用水培方法成功培育薄荷后,教师可组织幼儿集中交流种植成果,如“薄荷的生长需要什么”“水培种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幼儿可结合种植记录表讨论以上内容,并根据真实的种植过程提出证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从意见不一到达成统一,探究意识的培养贯穿幼儿对种植活动的总结和交流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五)在种植指导的创新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机制的完善,家园共育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园种植活动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而且可以引导家长成为重要的指导者。对此,创新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家园合作方式,使家长结合自己的劳动经验指导幼儿,能为种植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打开新思路。教师应建立家园共育意识,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种植活动,让家长向幼儿传授和示范正确的种植方法,借助家园合作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在水培薄荷的种植活动中,教师可邀请具有水培经验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种植活动,以此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全方位完善种植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键任务,而种植活动的科学规划、组织、指导,对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种植活动的趣味性、长期性、直观性特点,有效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支持幼儿对种植内容的自主选择,注重幼儿对种植空间的自主开发,将种植内容的管理权还给幼儿,及时组织幼儿交流种植成果,适当创新种植活动指导方式,从而实现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惠英.探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4).
[2]李世花.浅谈种植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2(14).
[3]徐梦怡.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思考[J].第二课堂(D),2022(1).
[4]邵晓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
[5]周丰楠.“源”于幼儿“种”出成长——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对幼儿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