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6-06 10:48:4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既关系着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能辅助其他领域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幼儿教师应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不断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依据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征,从丰富引导、强化支持、给予鼓励三个角度,提出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既关系着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能辅助其他领域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幼儿教师应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不断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依据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征,从丰富引导、强化支持、给予鼓励三个角度,提出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3—6岁幼儿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事物、表达情绪,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讲清楚,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意义,了解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征,同时立足幼儿园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和积累方法。
一、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和思维工具,语言表达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应基于语言表达对幼儿生活的全面覆盖性,充分认识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意义。
首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语言领域特别强调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可见,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目标,让每个幼儿都能灵活地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1]。
其次,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中,还应开展健康、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基于幼儿语言发展对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让幼儿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加自如地参与其他领域活动。
最后,《指南》提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关键能力,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从而减少或避免人际矛盾,收获友谊,并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二、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征
3—6岁的幼儿普遍呈现出模仿能力强、表达意愿强、语言逻辑差等特征,教师应据此改进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对症下药[2]。
(一)模仿能力强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模仿特征。如一些教师喜欢使用“哇!这真是一个好想法!”等语言鼓励幼儿,久而久之,许多幼儿便会模仿教师进行“这真是……”的语言表达。再如,一些幼儿在发生情绪变化时,总是直接表达“我现在……,因为……”,在与这些幼儿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学会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这都说明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以模仿能力强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基于这一特征,在日后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幼儿模仿。
(二)表达意愿强
幼儿对事物的表达意愿与其年龄特点息息相关。3—6岁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但探索欲和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不断地基于新事物开展语言表达,能在学习一个新词语、新句子后主动将其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口,将新奇事物引入幼儿园教学,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三)语言逻辑差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既呈现出一些积极趋势,也呈现出一定的短板。如由于幼儿的词汇量不足,思维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语言表达经常缺乏逻辑性,从而影响了他人对幼儿语言表达内容的理解,也限制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三、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使幼儿园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征,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元化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一)整合多种优质资源,丰富语言表达引导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基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整合多种优质资源,丰富语言表达引导。
1.妙用生活资源
生活资源包括生活事物、地方文化、民间游戏等,是自然生成的幼儿园教学资源。妙用生活资源激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围绕身边事物进行自由表达,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师可从多个视角出发挖掘生活资源,使得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加生活化。
如在幼儿早间入园时,教师可通过“你来啦!今天的心情怎么样?路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早上好啊!今天的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天吧!”等语言,引导幼儿围绕“今日心情”“今日见闻”“今日天气”等生活话题进行表达。教师先基于生活资源给出语言范例,幼儿再结合真实体验回应教师,一方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积累打招呼的经验和方法。
再如开展“你拍一,我拍一”的民间游戏时,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在“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的游戏口令中练习语言表达,提高相关能力。民间游戏源自民间生活,许多时候需要依托对应口令展开,进而使幼儿通过玩游戏、说口令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自然环境等生活资源丰富幼儿语言表达引导。
2.巧用绘本资源
绘本资源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核心资源,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可巧用绘本资源丰富语言表达引导[3]。这要求教师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导向,细心筛选绘本,完善相关活动。
如《善平爷爷的草莓》这一绘本插图精美,包含多段对话内容,教师可基于绘本内容先后组织看图说话、模拟对话、故事大王等活动,具体如下。①看图说话:观察绘本插图,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发生了什么。②模拟对话:两人一组,读一读绘本中的对话,如“别吵架了。来,一人一颗草莓,把它们送给妈妈吃。”“哇!谢谢老爷爷。”“没关系,到了明天,草莓还会红的!”等。③故事大王:用自己的话讲述绘本故事,说一说善平爷爷和哪些小动物分享了草莓?小动物们又给善平爷爷带来了什么?从看图说话到故事大王,幼儿通过感受、学习、强化语言表达,能够在绘本插图和对话的双重支持下增强语言逻辑性。
除此之外,优质的绘本资源还有许多,如《一条暖暖的围巾》《借尾巴》等,教师均可按照此思路,引导幼儿阅读和表达,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打破区域活动壁垒,强化语言表达支持
教师应打破区域活动壁垒,强化幼儿语言表达支持。教师可根据语言区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其他区域活动中顺势而为,强化幼儿语言表达支持。基于语言区活动与语言领域绘本阅读活动的相似性,本文主要分析后一种实践方法,如在角色区、音乐区、科学区大力支持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达、在歌唱中表达、在探究中表达。
1.角色区:在角色扮演中表达
幼儿园角色区活动以角色扮演为主线,可以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开展趣味游戏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角色扮演空间,使其尽情表达[4]。如在“这有一家蜜雪冰城”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模拟蜜雪冰城奶茶店场景,为幼儿创设角色扮演空间,让幼儿自主选择店长、店员、外卖员、顾客等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首先,幼儿分配角色,商讨营业方案。其次,幼儿开始营业,在询问顾客需求、点单、沟通外卖员、送餐等活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随着奶茶店的持续经营,幼儿在“买(卖)一杯奶茶”的游戏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通过“你好,我需要……”“你好,请给我……”等语言表达,幼儿能够掌握更多适应日常生活需求的礼貌用语。
2.音乐区:在歌唱中表达
音乐区活动以音乐欣赏和歌唱活动为中心,可让幼儿以歌词为载体进行语言表达,并在快乐歌唱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音乐区活动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优势。如在新年来临之际,教师可带领幼儿学唱“新年歌”——《元日》。活动过程中,教师先向幼儿出示歌词,讲解“爆竹声中一岁除”等歌词的意思,然后组织幼儿一同歌唱。从“学歌词”到“真歌唱”,幼儿经历充满乐趣的语言活动,积累了全新的语言表达经验,能够有效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科学区:在探究中表达
科学区活动鼓励幼儿探究各种事物和现象,如“盐为什么会消失在水里”“影子是从哪里来的”“静电是怎么产生的”等。探究之前,幼儿针对新奇的事物和现象提出问题。探究之时,幼儿提出五花八门的探究方法,认真讨论操作过程。探究之后,幼儿分享探究结论,进行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改进科学区活动,使幼儿在动手探究的同时也能动嘴表达,由此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开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提供一组灯串,并点亮小灯泡,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提出“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等问题。紧接着,教师为幼儿提供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电铃等科学探究材料,让幼儿合作讨论“电池应该安在哪里”“开关有什么用”等,通过合理组装电路点亮小灯泡。幼儿完成“开灯”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思路,说说探究收获。从提出问题到讨论方案、分享成果,幼儿既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思考和表达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增加师幼互动频率,给予语言表达鼓励
教师可通过增加师幼互动频率,密切指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5]。通过高频率的互动指导,教师可发现幼儿在表达逻辑、表达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据此采取激励式指导方法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自信,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躲避炸弹”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应按照一定规则躲避“炸弹沙包”,如果被“炸弹”砸中则出局,等待队友将其“复活”。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发生了争执,有的幼儿被“炸弹”砸中后但未主动下场,另一部分幼儿对此十分生气,大喊“走开”“下去”等。这时,教师应及时暂停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在类似情况中应使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方法。再如在“快乐农夫”种植活动中,一些幼儿自主讨论“叶子变黄了怎么办”,并给出“我们应该给它浇点水”“先不要浇水吧,我们看看它是不是有虫子了”等建议。对此,教师可适当干预,使用“你说得真好!”等语言肯定幼儿的语言表达,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为了实现语言领域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其他领域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本文对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探讨,提出依据幼儿模仿能力强、表达意愿强、语言逻辑差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特征,首先整合多种优质资源,丰富语言表达引导,其次打破区域活动壁垒,强化语言表达支持,最后增加师幼互动频率,给予语言表达鼓励。同时,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持续改进培养方法,促进幼儿自由表达。
【参考文献】
[1]王春兰.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30).
[2]夏清.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
[3]陈颖.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及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2(4).
[4]程丽媛.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2021(32).
[5]马玉琳.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及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