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依托田园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论文

依托田园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论文

15

2024-06-05 11:41:5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田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园教育,幼儿可以更好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文章依托田园环境,支持大班幼儿进行自主探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田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园教育,幼儿可以更好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文章依托田园环境,支持大班幼儿进行自主探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探究;大班幼儿;田园教育

  幼儿期是人类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之一,也是幼儿开始构建知识和学习技能的重要阶段。常规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被动接受,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1]。田园作为一个自然、开放的场所,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机会,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本文对依托田园环境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以推动幼儿教育创新发展,为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一、田园资源及其教育价值

  田园资源是指农村地区所具有的自然、文化与社会资源,包括土地、植物、动物、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和民风民俗等社会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田园资源可以提供自然学习环境。在田园环境中,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农耕、养殖等活动,学习种植、收获、加工等知识和技能。同时,田园环境也提供了各种自然元素,如草木、食物、水源等,能够让幼儿感知和认识大自然,从而形成环保意识[2]。其次,田园资源可以提供文化学习环境。在田园环境中,幼儿可以接触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再次,田园资源可以提供社会学习环境。在田园环境中,幼儿可以参与社会生活与团队活动,如合作种植、共同维护农田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发展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形成集体意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最后,田园资源可以提供情感学习环境。在田园环境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体验到勤劳、坚强等正面情感,通过这些体验,幼儿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人生观,增强幸福感。

image.png

  总之,田园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至关重要。自主探究是指幼儿在探索世界、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思维、观察、实验和总结等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自主学习的乐趣、成就感将促使幼儿持续深入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3]。自主探究不仅能使幼儿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让幼儿学会质疑和思考,形成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将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持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沟通,能够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四是有助于幼儿建立学习自信心。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后,其学习自信心将会得到提升,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其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依托田园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探究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田园环境,提供探究机会

  创设田园环境,提供探究机会是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举措之一[4]。依托田园环境,幼儿可以接触自然、参与农耕活动、感受季节变化,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果园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农村果园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果园的环境。幼儿通过观察果树、品尝水果、与果农进行交流等,亲身体验果园的生动景象,激发对水果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挖掘式探究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果树的生长周期、树木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果实情况。幼儿通过观察果园中果树的生长状况、果实的成熟过程,了解果树的根系、茎、叶子等组成部分,从而形成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其次,可以开展季节性的水果采摘活动。如在秋季,可以安排幼儿进行苹果采摘活动,让幼儿体验从果树上采摘苹果的愉悦感。活动内容包括学习选择一定成熟度的苹果、如何正确用手握住并扭转苹果,以及采摘后如何储存苹果等,还可以借机为幼儿科普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形成对水果、食物、环境的爱护之情。完成采摘活动后,可以组织与果园相关的科普知识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向幼儿介绍水果的种类、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以及果园的管理方式等知识,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水果的生长规律与种植技术,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还可以设计简单的小实验,如观察不同水果的保存方式、果实的腐烂过程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水果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最后,可以开展与果园相关的艺术与手工活动。如利用采摘的水果进行美术创作或手工制作,让幼儿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果园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融入田园活动,促进自主探究

  融入田园活动,促进自主探究是支持大班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实践对策[5]。依托树园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观察对象,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多角度观察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树园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农村树园进行实地考察,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树木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在树园中,幼儿可以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它们的外貌、叶子、果实等特征,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从而对自然界形成初步认知。

  其次,可以开展树木的观察与记录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树园中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树木进行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态、叶子的形态、树皮的特点等。幼儿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从而提升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展季节性的树木变化观察活动,在不同的季节安排幼儿定期观察树木的变化,如春天的发芽、夏天的繁茂、秋天的变黄和落叶、冬天的枝干轮廓等。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幼儿可以了解树木生长的规律及季节变化,从而培养耐心和观察能力。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组织树木分类和特性分析活动,指导幼儿对树园中的树木进行分类和观察,如按照叶子形状、树干特征、果实类型等进行分类,让幼儿了解不同树木的特性和生长习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和观察技能,还可以加强幼儿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image.png

  最后,可以组织与树木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树木的叶子、果实等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叶片拓印、树木标本或树木模型等,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树木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设计田园游戏,提高探究乐趣

  设计田园游戏,以提高大班幼儿的自主探究乐趣,是一项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实践对策[6]。通过田园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幼儿在美好的自然环境、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探究田园的奥秘。

  以“田野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发现生态宝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农村田野中进行生态探索,让幼儿在田野中寻找有趣的昆虫、植物、石头或其他自然物品,并用小篮子将它们收集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对象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和观察能力。

  其次,可以组织“自然标本制作”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收集各种自然物品,如树叶、花朵、小石子等,并向幼儿介绍这些自然物品的特点或生长环境。然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这些自然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五彩石、自然画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处理自然物品,从而提升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开展“探索迷宫”活动。教师在田野中布置一个简单的迷宫,让幼儿在迷宫中进行自由探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迷宫的各个角落设置一些小任务或谜题,如找到某种植物、寻找某种昆虫等,让幼儿通过解决问题走出迷宫。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还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最后,可以组织“自然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可以在田野中设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如找到一些昆虫样本,让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并指导幼儿将昆虫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功能,从而形成科学探索精神与实验技能。

  (四)加强家园合作,发展探究能力

  加强家园合作,以促进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对策[7]。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促使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菜园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亲子采摘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农村菜园体验蔬菜的采摘过程。在采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和幼儿介绍不同蔬菜的特点、生长环境及采摘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体验自然的奇妙,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

  其次,可以组织“蔬菜成长探索”活动,由教师带领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菜园中不同蔬菜的生长状态,如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植株的茁壮等,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动手种蔬菜、给蔬菜浇水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蔬菜品尝与制作”活动。在菜园中,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幼儿一起品尝新鲜的蔬菜,并向其科普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蔬菜沙拉或其他小食品,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蔬菜的美味和健康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观念,提升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最后,可以组织家园延伸活动。菜园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菜园活动相关的家庭作业或延伸活动,如让幼儿回家后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小菜园日记、在家中种植一两株小蔬菜等,将活动的收获延伸到家庭中,以此强化家园合作效果。

  总之,依托田园资源开展教育,能够使幼儿更加亲近自然,发现自然规律,提升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使幼儿了解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弘扬农业文化,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发挥田园资源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越.整合观引领下的农村幼儿园田园生态教育实践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3(6).

  [2]廖俊平,王兴华.农村幼儿园田园教育资源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幼儿园教师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2).

  [3]任晓娟.农村田园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师博览,2022(24).

  [4]高望萍.整合观引领下的农村幼儿园田园生态教育实践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1(6).

  [5]朱慧.浅谈田园资源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1(15).

  [6]林细芳.开发利用田园资源助推幼儿园游戏开展[J].教师,2021(32).

  [7]沈雷.“田园活动”促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实施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