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依托白茶体验馆构建幼儿园白茶劳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

依托白茶体验馆构建幼儿园白茶劳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

3

2024-06-05 11:36:1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通过开展白茶劳动课程,可以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实践意识和综合能力。文章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遵循体验性、生活性、适应性和趣味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目标和课程活动,期望幼儿通过实际劳动体验,能够逐渐感知白茶文化,形成文化感知和实践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通过开展白茶劳动课程,可以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实践意识和综合能力。文章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遵循体验性、生活性、适应性和趣味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目标和课程活动,期望幼儿通过实际劳动体验,能够逐渐感知白茶文化,形成文化感知和实践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白茶劳动课程;茶文化;幼儿教育;体验性教学

  我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近年来,这些文化元素在各个领域被广泛挖掘和应用。茶叶作为我国的特色饮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是“中国白茶之乡”,而我园正好位于点头镇,拥有一个白茶体验馆。在白茶体验馆中,幼儿有机会亲身参与白茶的制茶过程,了解白茶的生产工艺。因此,本文依托白茶文化体验馆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白茶劳动课程实践,旨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综合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福鼎白茶文化,同时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一、构建幼儿园白茶劳动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综合素养

  通过参与白茶制作活动,幼儿能体会到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参与白茶劳动课程,幼儿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推动劳动教育改革

  在设计和实施白茶劳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教学的能力,这促使教师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教师拓展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能力,从而推动劳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三)家园协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通过白茶劳动课程,家长能够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还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也能促进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互通,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提供支持。可见,构建白茶劳动课程有助于搭建家园联系的桥梁,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

  二、构建幼儿园白茶劳动课程的原则

  (一)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强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白茶文化的理解。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强调,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主动互动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1]。因此,在构建白茶劳动课程时,教师要遵循这一原则。如在白茶体验馆,教师不仅要向幼儿展示各类白茶,还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茶叶,参与和“白茶”主题相关的活动,如了解白茶的生长地点和生活习性等。通过亲身感知体验,幼儿可以深刻地了解白茶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可在白茶体验馆提供具有层次性的白茶原材料,让幼儿在体验馆中扮演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参与采茶和加工等一系列活动。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能够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增进对采茶和白茶加工过程的了解。

image.png

  (二)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密切相关。陈鹤琴先生提出了“生活化教育”这一理念,他认为个体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可以成为教育的来源和教材。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了生活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园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在构建白茶劳动课程中,教师要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确保白茶文化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对此,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周围资源,提炼出适宜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幼儿园劳动实践课程中,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在白茶体验馆中,教师可提供各类白茶,如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等,让幼儿模仿社会职业角色,参与沏茶和品茶的小游戏。

  (三)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强调,在白茶文化教育中,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构建相应的白茶劳动课程[3]。针对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整体动作发展较快,主要通过直觉行动认识事物,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善于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在白茶体验馆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如捡拾白茶叶梗和参与白茶包装,以满足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活动需求[4]。针对中班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主,推出一些涉及茶叶印画和班级主题墙装饰等具有创意性和规范性的活动,使其既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又能形成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针对大班幼儿,他们的自我评价与合作意识逐渐发展,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以推出适合他们的茶艺表演等高级活动,以此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白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走进白茶体验馆,实地体验

  (一)白茶劳动课程学情分析

  首先,幼儿对于茶的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对茶文化的了解不多,对于当地特色福鼎白茶也知之甚少。其次,幼儿的劳动经验有限,并没有接触过白茶种植的过程、采摘、浇水、松土、除草、除虫、茶叶制作等劳动活动。最后,幼儿的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较为有限,在家庭或园所的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这类劳动活动。

  (二)白茶劳动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本次白茶劳动课程是面向小、中、大班三个学段的幼儿,因此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小班感知白茶文化——通过白茶劳动课程感知白茶文化,以触摸、品尝和观察等方式来感知白茶的特点;中班理解白茶种植到制作的过程——能够理解白茶的制作过程,包括种植、生长、采摘、晾晒、制茶等环节,加深对白茶制作的认识;大班学习白茶文化——能深入了解白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价值,包括白茶的历史、制作过程和文化传承。

  依据以上分层教学目标,在白茶劳动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学体验活动,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在白茶文化体验馆中提升综合素养。

image.png

  (三)白茶劳动课程教学活动

  本文从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五个方面对整个白茶劳动课程体系进行了立体设计,以“白茶生长”活动为例,旨在引导幼儿亲身参与白茶植株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该活动要求幼儿能够熟练地使用不同的工具,同时需要幼儿加强合作,因此更适合大班幼儿。

  首先,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参加“剪茶苗”活动。他们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剪刀或修枝工具,并尝试剪下一些茶叶,旨在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强调了正确的操作方式。其次,幼儿参与“扦插”活动,了解如何进行扦插,并学会使用扦插刀。幼儿将挖渠和扦插茶叶,旨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技能,同时强调要小心操作,以确保植株不受损害。再次,幼儿通过“培苗”活动了解如何培育茶苗。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负责培育一部分茶苗,旨在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和耐心的品质,同时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和共享观察结果。最后,幼儿学习“移植”过程,包括选择恰当的位置和土壤。幼儿再次被分成若干小组,负责将培育的茶苗移植到指定地点,这一过程特别强调小组合作,确保每株茶苗都得到适当的照顾,旨在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扩充主题课程,搭建交流平台

  (一)营造白茶文化氛围,浸润幼儿心灵

  幼儿园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布置环境。对此,教师应在班级内主动营造白茶文化氛围,使幼儿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在班级内的不同区域展示各类茶叶,营造出供幼儿探索的空间。同时,教师可以搜索一些白茶加工的图片,将其张贴在主题墙上,与幼儿一同讨论白茶文化的起源等。这样,在班级环境中引入白茶文化元素,使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成为展示白茶文化的空间,可以使幼儿深入地了解白茶文化,符合“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的理念,使环境成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媒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创造出富有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还能够提升幼儿对白茶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互动平台不仅方便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优化白茶劳动主题课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将幼儿参与制茶的视频分享给家长,家长可以提供反馈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又如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制茶、品茶和清洗茶具等方面的经历,分享他们的制茶心得,以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共享教育体验。同时,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便捷的通信平台,可用于发布教育活动通知和接收家长的反馈和建议,以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教育体验,同时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三)家园社紧密联系,共推白茶文化发展

  将白茶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课程是一项战略性的决策,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的这一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将白茶文化融入劳动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要积极与社区和家长保持联系,因为他们都是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关键的人际关系资源,而社区则提供了场地和物力资源,三者之间需要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白茶文化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家长和幼儿一同参观茶文化馆,为他们提供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悠久历史的机会。与此同时,在茶文化馆中组织各种小型活动,增强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强化他们对白茶文化的体验。社区与幼儿园的合作不仅能够更好地将白茶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劳动课程,还能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推动白茶文化的传承。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深入的学习体验,使得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将其引入幼儿园劳动课程不仅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此,幼儿园需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不同的白茶文化体验活动,增进幼儿对白茶文化的理解,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洁.我国劳动教育的价值缺失与重塑之路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15).

  [2]裴佳佳.传统茶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山西药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3(3).

  [3]苏伟真.将茶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J].黑河教育,2021(1).

  [4]王兆刚,田春亮.习惯养成是低强度、长时间、全方位的学习[J].人民教育,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