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小抓手”与“大作为”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小抓手”与“大作为”论文

3

2024-06-05 10:28:2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新高考的考查方向、内容、形式以及命题结构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应对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文章结合新高考及高中地理学科复习教学的特点,从知识复习、试题讲解、思维训练三个方面,提炼出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若干“小抓手”。研究发现,这些“小抓手”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技巧、实现思维进阶、提升复习质效等方面大有作为,能够切实将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落到实处。

  【摘要】新高考的考查方向、内容、形式以及命题结构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应对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文章结合新高考及高中地理学科复习教学的特点,从知识复习、试题讲解、思维训练三个方面,提炼出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若干“小抓手”。研究发现,这些“小抓手”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技巧、实现思维进阶、提升复习质效等方面大有作为,能够切实将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

  新高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为应对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结合新高考及高中地理学科复习教学的特点,笔者从知识复习、试题讲解、思维训练三个方面提炼在复习教学中大有作为的若干抓手。

  一、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复习教学的变化

  新高考更加重视能力考查和多元评价,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刷题却不归纳的复习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对此,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应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运用能力、对地理事物(问题)的论证与分析能力、合理组织与规范使用地理语言的能力,更加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

  二、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小抓手”

  (一)知识复习“小抓手”

  1.积累地理知识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如生长期与生长周期的区别与联系、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素、凌汛、逆温、林线等。与高考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系统的知识专题相比,这些地理知识相对比较零散,需要学生随时随地记录在册、温习备用。

  2.研究地理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是指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是高考备考要聚焦的核心考点。由于针对新高考复习教学的内容多、时间紧,所以研究高频考点有助于教师把握新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实施全方位、精准化的复习教学,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课程标准是复习教学的首要依据,是复习内容的蓝本,因此,研究地理高频考点,首先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抓手,开展对新、老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通过审视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示意义的变化,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的主题,提炼教学的关键问题,使复习教学落到实处,同时还能增强复习教学的时代性。此外,历年真题也是研究高频考点的重要抓手。在日常的解题训练、备课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建立真题考点细目表(见表1)或真题考点考查分值(考频)变化图(见图1),对高频考点的考查规律及变化轨迹进行直观的量化研究。

image.png

      3.构建专项知识体系

  除了高频考点,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中还会遇到诸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相对独立的概念性知识。围绕这些概念、原理构建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链或知识网,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梳理该知识包含的地理要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中隐含的学科逻辑,从而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开阔性、缜密性和综合性[1]。

  如在人文地理复习教学中,笔者曾围绕“农作物产量”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专项知识体系。

image.png

  4.关注地理热点时事

  地理时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是高考试题命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是复习教学必须关注的内容。在复习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方式搜集、整理、归纳地理时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将地理时事引入课堂,使之成为重要的复习素材。利用好地理热点时事开展复习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更加灵动、鲜活的复习课堂,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二)试题讲解“小抓手”

  1.感悟情境材料

  题感是指解题人对出题人角色的代入感,亦可以是对试题情境材料的学科敏感度。良好的题感离不开对“题点”的捕捉。试题讲解教学讲究以题带“点”、以“点”带“面”,通过分析“题点”构建知识网络。“题点”往往就隐含在试题的情境材料中,感悟情境材料内容及其内部逻辑关系,锁定材料的核心考点,是通往解题成功之路的重要抓手。

  2.研读图像信息

  正所谓“无图不地理”,图文材料兼备向来是地理试题的特色。地理图像类型多样,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分布图(地图)等较为常见[2]。形形色色、特征不一的地理图像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承载着自然、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及过程,既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关键的解题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命题者会将图像信息隐藏于文字材料中。有些无图试题的文字材料篇幅较大,蕴含的地理信息也极为丰富,因此,学生仅凭空间想象很难快速、准确地理顺其中的有效信息,这就为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笔者认为,进行合理的图文转换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在教学中,笔者曾引导学生将以下例题的文字材料转换为直观易懂的图像(如图3):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某科研团队为研究当地的风沙活动,在策勒绿洲以南8千米处的戈壁上设置了一个气象观测点。该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策勒绿洲北面沙丘绵延。科研人员把该观测点记录的多次风向、风速资料与策勒绿洲内气象站同一时间记录的风向、风速资料进行对比,绘制了同一时间同一风向下,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二者风速的差值示意图(风速差值=戈壁上观测点风速-绿洲内气象站风速)。通过图文转换,借助图像,学生更容易分析得出戈壁与绿洲之间风向的变化规律、风速差值的影响因素。

image.png

      3.分解题干设问

  除了试题情境、图文材料,地理试题的题干也应得到重点关注。在讲解试题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设题思路,分解题干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准确把握设问主体、题干关键词,合理剖析设问的言外之意,瞄准题目所考查的关键内容,从而明确思考的方向,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如某题目的题干为“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题干的关键词为“湖泊面积的变化”;其次,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思考湖水的收与支分别有哪些;最后,结合试题材料中收与支的相关信息,梳理得出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4.剖析题目选项

  地理选择题的选项往往暗藏玄机。如在试题中出现多个设问主体的情况下,有的选项故意模糊设问主体,为解题设下陷阱;有的选项与题干设问主体不匹配,答非所问;还有的选项存在内部逻辑错误等。

  如某题干的设问方向为“影响气温的因素”,那么,其选项A“地势起伏大”就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选项B“晴天多,风力大”则存在明显的内部逻辑错误,且仍与设问没有直接关系。在试题讲解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指导学生对客观题选项的陷阱或误区进行分析。

  (三)思维训练“小抓手”

  相对于“答题模板”而言,新高考更需要“思维模板”。思维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思维的结构层次有其外在表现。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结构层次的进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

  如围绕“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因素”的思维训练,笔者引导学生分别从“输量”“沙量”两个角度展开课堂讨论。“输量”强调河流的搬运能力,是直接影响输沙量的动力条件;“沙量”则强调河流搬运的泥沙物质的来源量。对“输量”与“沙量”的分析,都需要思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因此这也是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一次训练。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最终归纳出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

image.png

       三、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复习教学“小抓手”的“大作为”

  (一)靶向性纠偏,促进以点带面

  复习教学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等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偏差。通过研究高频考点、构建专项知识体系以及开展解题训练,既可以暴露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又可以瞄准学生的认知偏差展开及时的纠偏,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风化与风蚀、变质作用与变质等相似概念存在认识偏差。对此,笔者及时辨析概念,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不仅对解题有帮助,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

  (二)针对性指导,提升复习质效

  在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中,有的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但是解题的正确率却不高;还有的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感到无从下手,解答内容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知“地”但不明“理”。如知道降水的形成条件,却不能迁移雾的形成相关知识;知道“雾的形成条件”,却又不能理解海雾甚至海浩现象。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地理思维训练、专项知识体系的构建训练,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切实解决问题,提升复习质效。

  (三)议题式训练,织密思维网络

  在复习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应是层层进阶的过程。思维的进阶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由单一走向多元,可以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由独立走向关联,还可以补齐、织密思维网络,打造完善的“思维模板”。在所有的“小抓手”里,议题式的思维训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雪线”“地质过程”等皆可以作为思维训练的议题。

  (四)一体式推进,实现融会贯通

  在针对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学生复习、积累知识,运用知识解答试题、训练思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3]。地理知识、地理试题、地理思维训练三者相辅相成。掌握知识是训练思维的基础,思维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试题是检验复习成效的必要载体。知识、试题、思维训练三者同抓,一体式推进,可以帮助学生对高考内容进行总体扫描、局部聚焦、重点突破,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标。

  总之,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具有独特之处,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全盘规划、深入研究。运用知识复习、试题讲解、思维训练三个方面的若干抓手,可以将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复习质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卢敏玲.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