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23

2024-06-04 14:07:0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拼音是小学语言教学的基础,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石。只有掌握了拼音,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当前的小学语文拼音基础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心理滞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基于此,文章针对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对拼音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摘要】拼音是小学语言教学的基础,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石。只有掌握了拼音,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当前的小学语文拼音基础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心理滞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基于此,文章针对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对拼音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问题;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汉语拼音教学作为第一学段的起始阶段,是衔接学生认知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阅读以及口语交际。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涵盖13课,内容丰富,但课时有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探索拼音教学的新途径[1]。

  一、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现状

  (一)校外汉语拼音材料现状

  拼音在儿童图书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儿童图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图书的质量对儿童的汉语启蒙至关重要。张玉洁通过对儿童图书的质检分析,提出儿童图书中存在多音字、轻重音以及儿化音错标的问题[2]。

  儿童图书针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材料仍然以“图片+拼音”的方式呈现,与早期的汉语拼音教学材料进行比较,如今的汉语拼音教学材料仅仅是图片更加清晰、可爱,其内容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未在所传授的内容上有所创新。显然,这些教学材料的生产厂商并未详细了解最新的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成果,而是将产品中心放在了“如何吸引儿童和家长的注意力”这点上。因此,这部分教学材料可以被用于辅助汉语拼音教学,但若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案上,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创新的教学策略。

image.png

  (二)学校汉语拼音教学现状

  汉语拼音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儿童,特别是没有接受过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儿童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一开始儿童对拼音会很感兴趣,但随着难度增加,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需要采取多样、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拼音教学,如编儿歌、做游戏、小比赛、多媒体教学等,以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笔者对学习了拼音后的一年级儿童进行访谈得知,儿童难免会不同程度地遗忘一部分教学内容,同时还会混淆zh、z这类平翘舌读音以及b、p等单韵母。此外,通过调查本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得知,在进行拼音教学时一般会使用多媒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忽略儿童的心理特点,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

  二、汉语拼音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儿童心理特征的影响

  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的年龄普遍为6—7岁,部分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能为8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小部分儿童开始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思维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不具有守恒性,可能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如在教学pīng这个拼音时,教师不应当直接要求儿童能拆解pīng——p-īng,而是要先给出多个示范案例,让儿童熟悉拼读和拆解的规律。这要求教师耐心教学,多提供有趣的练习,让儿童在练习中熟悉所学知识。

  2.注意力特点

  一年级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导,不善于调节和控制注意力,注意的范围小,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较弱。这要求教师使用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手段、教具等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主次分明,如果环境、教具等过于杂乱,反而会使得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3.活动内容转变

  一年级的儿童不再以游戏活动为主,转而以学习活动为主。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儿童的主体性,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完全忽视儿童的感受,认为只要成绩达标即可。这样做显然会挫伤儿童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儿童勇于尝试,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客观因素限制

  1.因字体造成的儿童对部分汉语拼音认读困难

  关于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由于Windows系统默认无适用于汉语拼音的字体,教师在自行制作课件、打印辅助资料、编排试题试卷时便会出现这一问题。Windows系统默认的字体在a、g这两个字母上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即与汉语拼音的写法不一致),同时无任何默认字体能够满足ü这一字母的字形需求(均为v)。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解决字体问题。

  2.方言造成的负面影响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表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发音上的不同,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困扰。以川渝方言为例,其独特的发音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使用普通话时的准确性。在川渝方言中,对于“风”这个字的发音,当地人习惯用fóng来表示,阳平音调。这种发音习惯使得川渝地区的儿童在接触普通话时,很容易将“风”读成fōng,而非标准的fēng。这种发音差异不仅体现在“风”这个字上,还广泛存在于其他词汇中。如方言中某些字特定的读法、某些字音调的变化、不区分平翘舌等,都会对儿童的拼音学习产生影响。

  (三)拼音教学与实际教学需求无法匹配

  教师将研究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最大问题在于拼音教学与当地实际教学需求是否匹配。有的汉语拼音教学理论是一线教师对自身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学校情况、学生水平差异、设备差异、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可能会出现甲地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与乙地的教学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如教育先进地区所使用的设备、快节奏的教学方案等,是教育落后地区难以模仿、实践的。这要求一线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班级的实际需求,对检索到的教学方案进行本土化改进,否则可能会因为教育理论方案的不适用而导致教学活动事倍功半。

  同时,教师应结合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中发现拼音,在环境中渗透拼音,在情境中理解拼音,根据当地教学实际需求,开展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拼音教学活动[3]。如教师可以布置“观察生活中的拼音”相关作业,让学生记录并在课堂上分享;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走廊布置拼音学习区域。此外,教师还应强调拼音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通过将拼音教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如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等,让儿童在实践中体会拼音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儿童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对策

  (一)优化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1.手口并用,有效纠错

  教师在对儿童的发音纠错时,应手口并用,手写口读,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的课堂参与度,使儿童在自行练习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接着自行更正,并对同类问题留下深刻印象,从而降低错误率。如部分儿童在拼读汉语拼音时,会出现混淆阳平、上声的问题,那么教师在带领儿童读这类拼音时,就要加快读的速度,并做出和阳平相对应的手势,确保读阳平时“短、快,一气呵成”;而在读上声的时候,则应降低速度,并做出和上声相对应的手势,营造出一种“拖延”的感觉,让儿童听出来上声的声调变化。

  2.合理组合,灵活变通

  针对“拼读三拼音节的汉语拼音时,部分儿童会读漏介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先拼读‘介母+韵母’,再加上声母”。如针对guān的拼读,可以采取这样的拼读方式:u-ān——uān,g-uān——guān,由此很好地纠正儿童的拼读错误。
       3.结合特点,反复强调

  针对“儿童因遗忘所学拼音相关知识而造成的常见错误”这一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儿童的已有经验反复强调相关内容。教师在强调的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儿歌、故事、顺口溜等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汉语拼音对于儿童而言过于抽象,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规律等,将汉语拼音合理角色化,设计成一个个可爱的角色(如j是一个戴帽子的绅士,ai是喜欢挨在一起的好朋友等),同时结合儿歌、游戏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设备的灵活运用

  对于刚接触拼音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即他们更容易被鲜艳、花哨的事物所吸引。如果教师在制作PPT时过于追求视觉效果,使用大量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动画,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应结合学校的条件,做到合理用、不滥用、不独用。首先,有了多媒体设备不代表万事俱备,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当合理运用教具、黑板等。其次,多媒体设备不仅仅具有展示教学内容的功能,善用多媒体设备的一些特性,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如在PPT中加入训练小游戏,让儿童亲身参与,这能极大地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汉语拼音动画短片,这样能打破课堂的限制[4]。

image.png

  (三)巧用家校联合助推儿童学习

  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完成作业、了解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确保全方位了解儿童,同时让教育落实到家庭,保证儿童学习的连续性。如针对儿童对于鼻、边音和平、翘舌等的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家长反馈问题,让家长在家庭教育时多留意儿童的发音,并有意识地纠正其错误发音。

  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亲子交流等活动,让儿童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拼音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拼音教学应当以儿童心理为中心,优化拼音教学方法,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从而激活儿童思维,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对拼音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敏.浅谈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J].七彩语文,2023(36).

  [2]张玉洁.浅谈儿童图书中汉语拼音常见差错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3]李关忠.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拼音基础教学[J].学周刊,2023(36).

  [4]魏莉.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谈多媒体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新读写,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