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策略——以小学美术一年级“太阳”一课为例论文

2024-06-04 13:53:4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自由想象,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进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人小学美术一年级“太阳”一课为例,简要分析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自由想象,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进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人小学美术一年级“太阳”一课为例,简要分析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年级;创造力;培养策略小学美术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主阵地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获得观察与想象能力的提升,能够对各种美术知识进行多角度思考与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持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让学生真正感受美并形成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美术教学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潜在的美并引导学生创造美,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能够激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各种创作活动给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可以在运用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大胆创造,感受艺术的独有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征,积极使用多元且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与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1]。
(二)促进学生自我表达
艺术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是情感与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创造者内心所思、所想与所感呈现出来。因此,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有效的表达途径,可以传达不同的精神内涵与真实情感,展示创作者的内心活动。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够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实现自我表达并进行情感交流,同时通过艺术创造这一途径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随着创造力的提升,学生的情感得以有效抒发,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能够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更多途径传递自己眼中的美,从而实现思维力、艺术表现力与观察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2]。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主动观察,培养创造力
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既要依赖自身的天赋,也需要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寻找美术创作的灵感,同时在美术作品类的艺术瑰宝中探索新的创造思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特点有较为具体的认识,从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与所学知识呈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学生基于对事物特点的观察与认识,才能找到其中独特的美并进行大胆创造,从而获得创造力的提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结合低年级学生观察意识薄弱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从而找到创作灵感并完成创作,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小学一年级美术“太阳”一课为例,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对形状表现的了解不足,缺乏形态表现意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并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明确本节课要求学生用点、线与图形的组合来创作有新意的太阳,同时使用不同结构和颜色让太阳更加立体与形象,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趣味性并亲身感受艺术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从点、线、颜色、结构与形状等方面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从整体与细节入手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同时提出“太阳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学生能够围绕问题从整体观察太阳的图片或者模型,明白太阳的主体是中间的圆形,还有耀眼的光芒。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太阳的中心有什么特点?”“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观察,了解到太阳的中心为圆形以及太阳光芒的独特之处,落实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促使学生想象有着不同表情的太阳和有着七彩光芒的太阳。教师紧抓学生创造力培养时机,及时鼓励学生用黏土进行创作,设计“看谁的太阳最有趣、最美”的创作活动。学生结合观察中的收获,制作出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太阳,将太阳的光芒变为小女孩的头发并使用蝴蝶结进行装饰,让太阳变成美丽的小姑娘。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可以结合太阳的特点与黏土的特性,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太阳,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使其形成一定的创造力。
(二)自由想象,激发创造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运用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意蕴丰富且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及创造力。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低年级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明确其思维相对活跃、爱幻想和爱表现的特点,特别是对美术创作有极强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只需进行适当启发与有效引导,便可以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需求和思维发展特征组织相应的创造活动,促使学生拓展想象空间,通过自由想象创造出形态独特、生动立体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提升创造力[3]。
如在“太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形成新的创造思路,不仅让太阳有表情和五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赋予太阳新的内涵,鼓励学生从太阳独有的光芒入手进行新的创作。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明白太阳的光芒给地球的生物带来了光和热,温暖的阳光让万物健康生长。同时,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用笔和颜料去绘制太阳的光芒,并提出问题:“你的太阳有什么样的光芒呢?”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拓展想象空间,有的学生会结合生态污染进行创作,希望太阳可以让湛蓝的天空没有污染,从而大胆想象并使用绿色的大树和美丽的花朵作为太阳的光芒;还有的学生发现夏天非常热,希望太阳能够给大家带来凉爽,所以使用水滴和雪花作为太阳的光芒;有的学生用棒棒糖充当太阳的光芒,极富新意。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创作的太阳更加立体,而且能够构建出动态化的场景,对太阳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实现灵活与自由的创造。
(三)联系生活,提高创造力
在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美术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所以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开展绘画和手工等活动促进学生创造力不断提高。对此,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依托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新的创造思路,运用独特的创造方法,实现学生创造力的进一步提高[4]。
如在教学“太阳”这一课时,教师已引导学生对太阳的主体与光芒进行创新,需要进一步结合多学科知识与生活元素,让学生拓展思维并创造出更有特点的太阳。教师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太阳由圆形、点与线组成,渗透简单的几何知识,使得学生可以用较小的圆形来表示太阳的眼睛,同时使用夸张的半圆形来表示太阳的嘴巴,促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图形,促进其创造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的太阳像个小朋友一样,爱笑还爱哭,你们觉得太阳会生气吗?”学生马上运用拟人的方式创作生气的太阳,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联想到生气时人的脸色,从而选择使用红色涂抹太阳的脸颊,表示太阳在生气。部分学生还想到“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儿歌,及时展开联想,用花朵来装饰太阳,还将学校中的人物和事物融入其中,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太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思路,围绕自己的作品编创有趣的故事,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积累足够的创造经验,让后续的创作更有新意,助推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四)互助交流,强化创造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对不同事物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创造思路也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小学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活动并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创造思路,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吸纳不同的建议,共同对创造活动进行规划,切实有效地提高创造的多元性[5]。
如在“太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探讨丰富创造太阳的方法,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商末周初的太阳神鸟、墨西哥的太阳历石等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的各种太阳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讨怎样做出来的太阳更漂亮、更立体。由此,学生能够积极地与同学讨论,从形状、光芒与装饰等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并制作自己喜爱的太阳。为保证学生讨论的深度,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你们心中都住着一个太阳,你会如何让自己心中的太阳更有创意呢?”一位学生结合想象回答:“我喜欢太阳花,所以我心中的太阳是一朵太阳花,我会用彩色的光芒让太阳变成七彩太阳花。”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太阳光芒像红红的小辣椒,给人带来火辣辣的感觉,同时其他学生又建议给这个火辣辣的太阳戴上墨镜,从而让创造思路更加多元化。在不同的创造思路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太阳进行改造与创新。在分享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鉴同学的想法,实现创作思路的拓展,从而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实现灵活与自由的创造。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创作思路,获得更多的启发,促进学生美术创造力的不断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各阶段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营造自由与舒适的学习环境,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和开展互助交流等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彬洁.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家长,2023(29).
[2]赵秋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3).
[3]张帆,谢冰,裴晨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自由创造力培养初探[J].新智慧,2023(18).
[4]钟辉.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0).
[5]闫涵.运用手绘招贴画,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J].教书育人,202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