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补白”变“白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使用建议论文

2024-06-04 13:34:1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知识补白”板块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应当善于使用“知识补白”板块,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论述教材“知识补白”板块的价值,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
【摘要】“知识补白”板块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应当善于使用“知识补白”板块,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论述教材“知识补白”板块的价值,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补白;价值;使用方法
温儒敏教授在解读部编版语文教材时,提到了其中的一个突破点——借助教材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知识补白”板块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助读系统的分支,以蓝色虚线框的形式呈现,附在每篇课文之后,展现了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文学知识、技能方法知识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支架[1]。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未能准确认知“知识补白”板块的价值,不知道如何使用“知识补白”。在这样的情形下,“知识补白”的价值无法实现,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知识补白”板块的教学价值
“知识补白”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使用“知识补白”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夯实语言基础,重建知识结构
语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撑。若学生不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则很容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在温儒敏教授看来,部编版语文教材尤为重视语言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知识补白”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以语言知识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整合了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知识,便于教师明确语言基础知识要点,有重点地实施教学,同时也便于学生习得语言基础知识,逐步建构知识体系[2]。
(二)扩充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
“知识补白”内容、形式多样,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从内容上看,“知识补白”中不仅有语言基础知识,还涉及文学文化常识、语文知识技能等。从形式上看,“知识补白”中不仅有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还有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倘若教师和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知识补白”,则可以在打破教材选文系统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三)借用教学支架,优化教学过程
“知识补白”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支架。“知识补白”可以助力教师、学生体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切实地优化教学流程。如“知识补白”中的内容与本课语文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教师提供了备课上的便利。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知识补白”中讲解了比拟这一修辞手法,指引教师将比拟作为课堂教学要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中使用了比拟手法的内容,感受其表达效果。同时,“知识补白”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便于学生进行课前自学。以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为例,“知识补白”安排了“唱古诗”的内容,介绍了“今人为古谱”和“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这两种“唱古诗”的途径。学生通过自读“知识补白”,可以将“唱古诗”的两种途径作为学习重点,自主探究,为在课堂上体验“唱古诗”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使用建议
(一)教师使用“知识补白”的建议
1.宏观把握,重视使用
整体教材观是教师“用教材教”的指引。在整体教材观的指引下,教师应当把握“知识补白”与课文、练习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发展,切实地实现“知识补白”的价值。
(1)将“知识补白”与课文讲解结合
“知识补白”大都是随文呈现的,内容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这些内容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如《驿路梨花》的“知识补白”介绍了助词的用法,这篇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助词,并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好大的山啊”中的“啊”是语气助词,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中的“的”是结构助词,起到加强语气、表示肯定的作用。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知识补白”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助词,使其在具体语境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理解文本内容,积累语用经验,提升语用水平。
(2)将“知识补白”与练习活动结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思想等,而练习活动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知识补白”可以成为课堂练习的补充[4]。如《海燕》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海鸥、海鸭、企鹅和海燕等意象映射了沙皇统治时期的不同人的嘴脸,歌颂了真正的革命者。在阅读《海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主旨,还要掌握赏析此类文章的方法。“知识补白”中呈现了《日》和《月》,这两篇短文同样通过塑造意象来展现创作意图,值得学生赏析。对此,在学生阅读《海燕》后,教师可以借助“知识补白”组织随堂练习活动,驱动学生迁移已有阅读认知分析《日》《月》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意象内涵,掌握赏析此类文章的方法,实现学用结合。
2.善于应用,贯穿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这三个阶段。“知识补白”内容丰富,应当贯穿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助力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活动。
(1)布置任务,课前预习
背景知识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支撑[5]。一般情况下,学生要在课前阶段了解背景知识,从而为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些“知识补白”内容介绍了相关课文的背景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布置任务,驱动学生通过“知识补白”自主了解背景知识。
如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令他终生难忘的藤野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不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为,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本节课的“知识补白”介绍了许寿裳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知识补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由此,学生可以走进文本深处,深度品读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体会鲁迅先生的态度,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做法。因此,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驱动学生自读“知识补白”,夯实课堂阅读基础。
(2)穿插讲解,辅助理解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遇到一些学习困难。“知识补白”恰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引入“知识补白”,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认知。
如在阅读《散步》时,学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重点词汇的含义。但是,部分学生不知何为词义,何为语境,而“知识补白”恰好介绍了词义和语境的概念。具体来说,“知识补白”中的第一段话整体概述了词义的含义,接着讲述单义词和多义词的概念,围绕多义词的义项进行举例说明;第二段概述了语境的含义;第三段和第四段学习列举实例对词义和语境进行说明。通过阅读“知识补白”,学生可以理解词义和语境的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补白”来解决学习困难,尤其是可以立足学情,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词义,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
(3)迁移运用,拓展认知
大部分“知识补白”都起到了拓展课文内容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尤其是学生通过阅读“知识补白”可以强化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补白”,帮助其拓展认知。
如《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史记》刻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本节课的“知识补白”先后呈现了班固对司马迁的评价,郑櫵对《史记》的介绍,鲁迅、李长之对《史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的评价,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对《史记》的认知。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借助“知识补白”从不同角度了解《史记》,获取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二)学生使用“知识补白”的建议
1.深化认识,自主学习
语文教材是学生最常用的语文学习资源,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学生应当在正确认识“知识补白”的价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预习是学生深入地进行课堂探究的基础,而“知识补白”恰好为学生提供了预习上的便利。以《春》为例,这篇文章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了生机盎然的初春场景。在开展课堂阅读时,学生需要重点分析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尽管不少学生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接触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但是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先评价了比喻的效果,再结合例句先后阐述了明喻、暗喻、借喻的表现形式和定义。对此,学生可以在课前阶段自学“知识补白”内容,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探究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强化已有认知。在课堂上,学生则可以有准备地搜寻文本中的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由此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理解。
2.师生互动,有效质疑
“知识补白”中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主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则肩负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重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尤其要把握时机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解决学习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补白”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深度。
3.查漏补缺,转识为实
复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认知漏洞。“知识补白”是补充语文知识的重要资料,可以助力学生查漏补缺。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知识补白”的内容,发现自己的认知漏洞,并自觉弥补认知不足。在此过程中,学生尤其要明确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补白”内容,主动与教师或同伴交流,完善“知识补白”的认知成果。
此外,教材编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年级安排了不同数量、难度的“知识补白”,借此串联了语言知识。在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学生可以先翻阅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初步地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复习计划来整理、归纳“知识补白”内容,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知识补白”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要重视“知识补白”的价值,将其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助力。其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需要,将“知识补白”灵活地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使学生有所收获。学生要深化对“知识补白”的认识,善用“知识补白”进行自主学习,做好课堂学习准备;在课堂上提出对“知识补白”内容的质疑,与教师积极互动,建立深刻的认知;善于应用“知识补白”进行复习,及时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学生通过活用“知识补白”,可以实现其价值,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丽华,黄增.莫教“补白”变“白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微探[J].初中生世界,2022(24).
[2]王欣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22.
[3]刘伊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4]张鸽.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使用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1.
[5]朱柳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补白”教学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