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亲子沟通问题与对策*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亲子沟通问题与对策*论文

6

2024-06-04 11:51:0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减轻,但一些家长并未因此而减轻自身的焦虑,使得亲子沟通存在着沟通内容缺乏针对性、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氛围不够和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提升沟通内容的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三个对策,力求为小学阶段家庭亲子沟通提供一些借鉴,促进该阶段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减轻,但一些家长并未因此而减轻自身的焦虑,使得亲子沟通存在着沟通内容缺乏针对性、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氛围不够和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提升沟通内容的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三个对策,力求为小学阶段家庭亲子沟通提供一些借鉴,促进该阶段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小学生;亲子沟通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保障[1]。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先后颁布,体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当孩子的教育回归到家庭时,不少家长感到焦虑、迷茫,只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使得亲子矛盾不断增加。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成为当前困扰众多家长的难题。

  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在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创建的独特的家庭情景中,基于各自不同的态度和需要,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2]。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表达和倾听,是增进父母和子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亲子沟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的习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亲子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在小学实习的经历,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存在着权威、专制、溺爱、放纵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更加凸显,使得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从长远来看,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相处方式不仅影响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树立,而且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能让父母与孩子充分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亲子沟通的问题

  (一)沟通内容缺乏针对性

  亲子沟通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了亲子沟通的效果。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长篇大论,抓不住关键问题,只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制止,却不向孩子说清具体原因,也不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改正,从而导致孩子既不知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不知从何改正。如孩子在写作业时容易走神,导致作业完成情况不佳,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说“这个习惯不好,要改正”,却不告诉其中的原因。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容易让孩子感到茫然、无助,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此外,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关注重点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方面,未注意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从而忽视了孩子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如情感变化、兴趣爱好等,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孤单,从而降低与父母的沟通意愿,在沟通时难以向父母吐露真心。

  (二)沟通方式单一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维持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凝聚力。然而在实际的亲子沟通中,一些家长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孩子的实际需求,沟通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在与孩子沟通时,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所以只注重单向沟通,态度过于强势,不愿意听取孩子的想法,只关注自己的意愿和观点表达,甚至以命令的方式对孩子的想法进行干涉。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开始能够独立思考,家长在开展亲子沟通时以命令和指挥式的语言来要求孩子,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降低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信任,甚至会采取逃避或者抵抗的方式回应家长的要求[3]。还有一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仅限于单一的口头交流,未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所遇问题的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亲子沟通的方式除了口头交流以外,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若家长长期使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沟通,那么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从而降低沟通的效率。

  (三)沟通氛围不够和谐

  沟通氛围不够和谐是亲子沟通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和谐的氛围是双方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亲子沟通的氛围会受到时间地点、个人情绪等实际情况的影响。若家长选择在不适宜的场合与孩子沟通,不仅可能会产生无效沟通的情况,甚至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因此,在进行亲子沟通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若在不合适的场所,如公共场合进行沟通,孩子极有可能感到尴尬和不安。一些家长总是在孩子的朋友、亲戚面前谈论孩子的私人问题,这会导致孩子感到被侵犯隐私、不被尊重,使他们不再信任家长。还有一些家长自身无法做好情绪管理,在亲子沟通过程中态度恶劣,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采用贬低的语言、攻击的行为向孩子施加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压力,这会导致整个沟通氛围紧张,不利于建立亲子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从而直接影响沟通的质量[4]。

image.png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亲子沟通的对策

  (一)提升沟通内容的针对性

  提升沟通内容的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率。家长应拒绝泛泛而谈,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沟通的问题具体化。如在引导孩子改正“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时,家长首先要告诉孩子需要改正的具体内容,并向孩子说明不良习惯的危害,使孩子明白其中的具体缘由,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其次还要表达清楚改正这一不良习惯的具体做法,在这一过程中监督、陪伴孩子,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共同克服难题。“双减”背景下,部分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在与孩子交流时侧重于学习情况,忽视孩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思想观念,实则这是亲子沟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家长主动发现,并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如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且好奇心强,家长在与这一阶段的孩子沟通时,应当以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为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升,同时情感逐渐由外显转向内隐,需要家长的陪伴,因此在与其沟通时可围绕人际交往、知识拓展等内容展开;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提高,自控能力增强,并且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可以围绕心理变化、人生态度等内容开展沟通活动。

  (二)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亲子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是提高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只注重单向沟通的家长应当及时转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意识地以平等交流的态度面对孩子,加强与孩子的双向互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在与孩子沟通时,既要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剥夺孩子发声的权利。面对孩子的优点,家长可以多一些赞美和认可,少一些说教;面对孩子的缺点,家长要多一些启发与引导,少一些批评。只有家长尊重孩子、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会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对于只会使用语言沟通的家长,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言语沟通技巧,还要学会根据情境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家长在沟通时可以参考“7-38-55”原则,即在沟通中,文字所起到的作用只占7%,语音和语调所起的作用占38%,而肢体动作所起到的作用占到了55%。因此,在沟通中除了要注意措辞以外,还要注意情绪和语气,就事论事,尽量避免使用反问句,避免使用“不能”“总是”“经常”之类的词语,多用正向的语言[5]。面对不同沟通内容和情境,分析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式,如面对一些孩子不愿公开表达、较为隐私的内容时,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信、留言的方式来交流内心的想法,家长也要做到及时回应,为孩子解除困惑;面对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对其进行口头认可的同时,还可以给予一些动作上的回应,如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对孩子的内心带来极大的鼓励。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双减”政策给家庭教育带来的自主空间,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image.png

  (三)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舒适的情境能够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为创设良好的沟通情境,首先,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沟通,以确保双方都可以专注于谈话,不会被干扰。其次,家长需要营造开放和温馨的氛围,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倾听、接纳孩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放松,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多采用互动式的活动,如玩游戏、看电影、做手工等方式来进行亲子沟通,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和默契,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次,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保持冷静、有耐心,不过分情绪化或发脾气,以微笑的表情面对孩子,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沟通态度和情绪;还要注意自己的沟通语言和表达方式,结合孩子的性格,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以便其理解和接受。最后,倾听孩子的想法与意见是营造平等交流氛围的关键,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认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意见的重要性,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干预或指责,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6]。总之,家长应致力于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开放、轻松舒适的沟通氛围,它是一个家庭拥有健康环境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所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可依循的“铁律”[7]。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真诚开放、平等有效的亲子沟通尤为可贵。因此,在日常亲子沟通中,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主动向孩子表达沟通意愿,并通过提升沟通内容的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等策略,切实提升亲子沟通有效性,从而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4-03-07].

  [2]毛怀勇.亲子沟通视角下中职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X学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叶春草.亲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9).

  [4]李一平,张杲阳.从“涵养”视角看亲子沟通的听说艺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32).

  [5]周静.爱要怎么说出口——家长沙龙之亲子沟通的困境与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2).

  [6]彭聪.非暴力沟通对话模式下新型亲子关系的建构探析[J].教育观察,2022(18).

  [7]彭静雯,曹根.超越西方亲子沟通的实用工具:中国家庭教育“铁三角”模型的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