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聚焦核心素养,读中落实“语用”论文

聚焦核心素养,读中落实“语用”论文

8

2023-01-05 10:03:21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一字一句总关情”——读中批注;“众里寻他千百度”—读中得法;“乱花渐欲迷人眼”—读中思辨;“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中体验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读中落实“语用”。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一字一句总关情”——读中批注;“众里寻他千百度”—读中得法;“乱花渐欲迷人眼”—读中思辨;“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中体验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读中落实“语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用”;小学语文教学

  什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这让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和茫然。

聚焦核心素养,读中落实“语用”论文

  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王秘舟老师曾这样解读,正确的语文哲学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再由“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三个支柱共同支撑起语文核心素养这座大厦。由此可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依然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命门”。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掌握语用技巧,进而能够深刻理解语言知识,体会语言的魅力,如此,学生在说话和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将会更加生动,逻辑清晰,具有感染力,这也是最基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概言之,教师应让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即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教师应通过语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其次,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情感表达的工具,只有将语言运用技巧学扎实,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思维,使语言表达有条理,文章写作有内容,而良好思维习惯是在语言的不断运用中慢慢形成的,同时通过加强语文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也可以在文章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其文化底蕴,使其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3]。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技巧,并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平台,同时,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故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重点、有方法地开展语用技巧的培养,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到位,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维训练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的语用技巧入手,落实语用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具备语文思维,学会从语文的视角思考、解决问题,并能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吸收前人的优秀思想,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鉴赏审美能力。

  一、“一字一句总关情”—读中批注

  徐特立先生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读书与写作是密切关联的,故语文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读写结合理念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动笔都要长篇大论,所写内容既可以是简短的词语,也可以是几句有感而发的话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读写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其先从给文本做批注开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独立研读文本的时候,将在解读重点句段、分析字词过程中产生的零散、瞬时的体验和感悟,用符号、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读中感受或读后感悟,这样的文本批注可以看作是一种倾吐和反馈,有助于实现读写结合。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便作上记号,并通过请教教师或自行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语用问题,这是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自学能力的方法,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同时,读中批注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记录情感历程,书写读后感悟,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深入,并促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深刻,即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让小学生边阅读边写批注,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满足小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进而使他们更愿意投入阅读活动。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批注方法,教师也要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先从字词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句段、篇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比如,对于课前预习时的阅读,学生要“初次批注”,即主要让学生针对文章中不熟悉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标注经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阅读、写作、思具体含义、读音等;品读感悟后,学生应适当补充“再次批注”,这是对文章由粗读到精读的过程,第一遍阅读要弄清文章大意,第二遍精读要体悟文章内涵和情感,且在精读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精读感悟书写出来,可以是对某句话的感悟,也可以是通过某个场景联想到相关篇章内容,抑或是通过对景物描写的感悟想起一首古诗、一首诗歌等,还可以是通过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想起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如此以批注的形式做备注,可方便下次群文阅读。教师让学生写批注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如此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思维。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读中得法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文本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并能对优美的词句和语段产生好感,进而乐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而光有输入没有输出是无法检验学习效果的,也不能让学生将重点知识记忆得更牢固,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还需要进行知识输出,也就是让学生多练笔,这样在练习和模仿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大脑中的语文知识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将知识记忆得更牢固,掌握得更扎实,并且更能理解文章深意,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4]。对此,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带领学生探索文本的精湛文笔、巧妙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要深入教材文本,从字词的选用、谋篇布局中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并将这些写作方法适时、适度地传授给学生,再指导学生进行练笔写作。比如,当文本中出现了优美的词组,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词语搭配,进行造句训练,并让学生将优秀的词组和句子记录下来,作为日常积累;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进行仿写,如针对景色的描写,进行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的训练等;而对于谋篇布局典型的课文,教师要深入分析文章布局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然后进行整篇仿写。仿写是让学生自行创作的基础,通过仿写练笔,学生可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下面,笔者以《白鹅》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片段一。在“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净角出场”这一句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了解京剧艺术,所以他大胆想象,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如果是你们,你会怎么想象白鹅的步态?”接着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白鹅走路的视频,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白鹅走路姿态有初步印象,之后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有的说鹅的步调从容,颇像高傲的公主;有的说颇像神气的螃蟹;还有的说颇像考了一百分的孩子……学生的答案真是妙趣横生,让人拍手叫好。可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就会展现一个奇妙的语文世界,如此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片段二。在交流分享了丰子恺的散文佳句后,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想非常活跃,也有极强的表达欲望,笔者认为这是随堂练笔的最佳时机,随即让学生仿写:“你能回忆一下自己观察过的小动物,并抓住动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写一两句话吗?”此时,学生是心中有话要说且有感情要抒发的,如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小狗妞妞是我家的一只母狗。每当我放学回来,它总会奔向我,快活地摇着尾巴,那尾巴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基于此,学生掌握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用,且通过仿写锻炼了相关写作能力,加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由此可见,读写结合不仅追求让学生自主创作,更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在潜移默化的感悟中掌握表达技巧,学会写作方法,并以仿写为基础逐渐过渡到自主创作,最终实现由读导写,以读促写,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感知写作技巧、教师传授写作方法的过程,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还能及时对写作方法进行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抒发和表达。

  三、“乱花渐欲迷人眼”—读中思辨

  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由于学生受到所掌握知识及生活阅历的限制,文本内容往往会与其已有知识储备和思想认知产生冲突,形成一些对立观点,对此,教师要抓住这些对立冲突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突破创新,在与对立观点“辩论”的过程中推动思维方式的创新,促使学生不断突破知识盲点,使思想境界获得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对立观点,或者给学生抛出对立冲突点,以刺激学生思考,使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为了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辨,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优美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借助生动的叙事故事让学生明白小事情中蕴含的大道理和人生哲理;通过对人物传记中主人公高尚人格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平凡生活中的伟大人物,以及他们具有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通过阅读与思考,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及社会认知水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为学生能够写出立意深刻、思维清晰的作文做铺垫,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素养[5-6]。

  例如,在《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彩票中了名牌汽车,于是,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父亲是否应该打电话通知同事来把汽车开走呢?父亲是优秀的汽车修理工,能够得到一辆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但是家里生活窘迫,父亲买不起汽车,而这时却买彩票中了一辆名牌汽车,父亲该占为己有吗?父亲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面对这样的冲突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财富和道德的选择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针对这一抉择抒发了心灵深处的感受。此时,笔者抓准时机让学生以父亲形象的抉择为主题进行练笔写作,让学生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交流中,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一个深刻的道德命题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又如,《钓鱼的启示》中“该不该把大鲈鱼放掉?”、《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把小鱼一条一条地捡起来扔回大海,有必要吗?”、《我为你骄傲》中“在老奶奶不知情的状态下,该不该道歉并赔偿玻璃损失?”等认知冲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教师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明白更多的道理,获得人生感悟,进而丰富内心世界。

  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学会用语文思维思考、解决问题。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文本内容,给学生搭建一个思考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实现思想的突破,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7-8]。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中体验

  语文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文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增长其生活阅历,使其通过文本中作者的表达方法与形式感知生活。教师应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运用到生活中,改变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从文本和实践中汲取双重营养,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如此也拉进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的身影,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9-10]。

  例如,在教学《麦哨》第六自然段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这段话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接着写到了茅茅针是怎么吃的。那茅茅针是怎么吃的?大家能不能把相关的动作圈出来。”文内,作者抓住“剥开”“抽出”“嚼嚼”“吮吮”几个动作,把吃茅茅针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分享了他的快乐。基于此,教师可适时拿出一个橘子,并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剥开”“抽出”“嚼嚼”“吮吮”等词语。这样一来,教师及时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与文本进行沟通联系,学生就能自主地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或演绎小话剧等多种方式演绎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语言运用技巧,并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情感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从而提高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不断探索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阅读中书写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将阅读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和生活阅历,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世界,在平凡的生活中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机会、创造机会,巧妙架设读与写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中形成读写结合的基本能力,提高语言运用水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就会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1]王小萍.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14(10):168.

  [2]郑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与研究[J].新教师,2021(12):36-37.

  [3]范新林,吴俊.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阅读思维品质[J].中小学校长,2017(6):44-46.

  [4]豆海湛.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优化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24):8-10.

  [5]朱英英.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精选阅读教学内容:以《矛和盾的集合》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7(10):4.

  [6]商庆娥.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构建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1(36):20-22.

  [7]龙飞清.观照核心素养,聚焦主题阅读[J].课外语文(上),2018(3):127.

  [8]陈霞.聚焦积极语用提升语文素养:浅谈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1):173.

  [9]周新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12):68-70.

  [10]张成红,刘鸿.聚焦核心素养,重塑文本解读[J].江西教育,2018(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