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论文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论文

5

2023-01-04 14:27:40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现状,然后阐述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重要性,接着对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途径,最后进行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

  摘要: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现状,然后阐述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重要性,接着对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途径,最后进行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思政教育;医学检验实验课;实践性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高校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要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从而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医学检验实验课作为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应肩负起价值引领的职责,因此,有必要对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进行深入探究。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文件明确指出,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纲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主要措施[1],可培养具有品德优良、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精神和基本功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医药事业传承者,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以医学检测为基础能力的检验技师,毕业生多流向医院的检验科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故实验技能是其立足社会之本。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论文

  二、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不断细化,以及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教学内容多而杂;②课时偏紧。教育部大力提倡给高校学生减负,但在教学任务量不变,课时数骤减的情况下,教与学的矛盾越发突出,教师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量,已经身心疲惫,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政教学和思考。因而,育人环节慢慢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另外,当下学生大多数是’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优越,并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的监管和管教,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难以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养成自私、封闭、任性的性格,最终导致了极端事件的发生[3]。

  三、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4]“思政”即思想政治品德,广义而言就是指将国家情怀、匠人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等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5]。在培养学生正确三观方面,思政教育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不可忽视。

  实验课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延伸,符合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实验课是可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源头,教师要通过每一个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精神、思维,以及安全意识,形成观察—比较—鉴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实验通常是教学的惯用手段,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的概念及结论[6]。医学实验包括机能实验和动物实验,其中在机能实验性教学方面,实验性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掌握规范性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客观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动物实验性教学方面,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正确实验动物伦理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人文素质。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是符合当前形势的,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并延伸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与当前实验教学方针方向一致[7],同时可以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仁爱意识、创新能力的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

  四、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调查

  (一)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东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共140人。

  (二)方法

  本研究针对教师在医学检验实验课中是否进行思政教学及思政教学的优劣势问题进行调查,且问卷调查在线上问卷星APP上以匿名方式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40人,最后回收14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通过整理可以发现,学生对医学检验实验课思政教学的认可度和积极作用的认可度分别达到了77.86%、91.43%;学生认为实验思政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的落后和内容重复过多上,比例分别达到了78.57%、51.43%;对于“你认为医学检验实验课思政教学是否达到其目的”,有47.86%的学生认为达到目的的效果较差。以上分析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实验课程思政实施的态度是肯定的,但认为其还存在一些缺陷,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规划新的实验教学框架。

  五、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途径

  (一)建立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数据库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形式多样的思政与人文资源库是实现课程思政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具有检验相关课程的特点,同时可以涉及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学、食品科学等相关学科,因为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思维与人文素养。在建立思政教育案例库的过程中,将人文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关键作用。

  (二)举办学科设计竞赛,进行思政教育探讨

  学校教师应积极举办“临床生化达人”“微生物猎人”“检验形态比赛”等课程竞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去搜寻材料,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使其有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9月第8卷第18期亲身体验探索的艰辛历程及成功后的喜悦感。如此,学生可通过小品、相声及说唱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知识的另一面。比如,在临床生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讲述80多岁的屠呦呦一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并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因而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此促使学生形成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研态度,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在食品安全与有机化学方面,教师可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2020年,我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小聪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借此案例让学生懂得医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专业课出“思政味”,教师挑起“思政担”,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优化,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其深度理解思政的内涵和意义。

  (三)案例式教学与当下热点问题相结合

  案例式教学是课程思政资源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具有新鲜感、对比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专业知识、思政要素、外来因素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呈现多元化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受,振奋人心。故教师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及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紧密联系医学实践,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专业课知识时,教师还要将其与当下社会问题有机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六、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检验实验课的实践性探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精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可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第三方科研试剂研发工作的专业人才。下面本文将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展开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构建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思政教学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目标,实现“三全育人”的局面展开。具体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文化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根据教案,在课前、课中、课后于相关章节中融入思政元素

  第一,课前准备。大学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课前,教师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图片和影视材料等,对课程思政的教案进行反复打磨,并将其融入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文化熏陶,介绍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以中国东汉与西晋历史时期“扁鹊行医”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谦虚的品德,同时领略中国古代高超的医学技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比如,人类对微生物的探索经历了“质疑—实践—理论”不间断的循环认知过程,过去普遍流行“自然发生说”,直至1859年,巴斯德设计曲颈瓶实验,才推翻了“自然发生说”论点。巴斯德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值得学生学习并传承。故在讲授“病毒”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热门话题“新冠病毒”,为学生布置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查询、翻阅的任务,使学生了解病毒的结构、周期、传播方式等专业知识,并结合抗疫案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传授次级代谢物——抗生素知识点之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到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引起人体正常菌体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认识到药物的危害性。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违背了构建学习的初衷。“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细菌学的基本理论与细菌检验基本技能,如细菌形态学的检查、细菌的培养、生化鉴定及药物试验的鉴定等。即“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功能,而临床结果鉴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9]。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前的自主性,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反思,并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使二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中教学。教师要紧密贴合教学内容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在传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实验知识时,可介绍1928年弗莱明做细菌培养实验的故事。由于疏忽大意,弗莱明忘记培养细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变成青霉菌,之后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钻研,他最终发现了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介绍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教师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不轻言放弃,勇于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又如,约翰·斯诺原本是一个私人医生,为了帮助得了霍乱的平民百姓去除病痛,他经过思考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病原,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调研,收集资料,最终发现河水被工厂排出来的脏水污染,而霍乱正是由水中病菌传播的。为了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约翰·斯诺建议所有水源都要经过检测,最终,霍乱被打败了。借由约翰·斯诺的事迹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此外,还有李斯特、汤飞凡等伟大微生物学家探索的故事都包含了“坚持梦想,强调幸福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是奋斗出来的”伟大思想。另外,“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实验中会涉及鸡、兔、小鼠等实验动物,这些实验动物也有生命,应该受到尊重和敬仰。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平等地考虑动物的感受和利益[10],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看待动物的生老病死[11],使其了解生命价值的真谛。

  第三,课后巩固。学生三观及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会使用到一些细菌、生化试剂,故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操作和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不同临床标本、不同实验内容潜在的传染及防护措施,给学生“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增强职业防护能力。课后布置的思政教育作业可以讨论式的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探讨与实验相关的热门话题,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比如,针对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看待目前职场潜规则等,学生通过讨论,肯定或否定他人的观点,接受与反驳他人的立场,可深化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思政教育可有效引导三观建立,教师应从“课程观—专业观—学科观—人生观”入手,增强学生的社会及职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检验立德树人成效及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2]。故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7-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冯秀芝,任艳玲,刘立萍,等.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实施途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27-28.

  [3]王朝霞,罗千福,徐首红.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大学化学,2019,34(11):45-50.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陈攀峰.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8.

  [6]廖伟坚.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0):44-46.

  [7]刘少楠,梁健,李梅梅,等.高校实验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优势与现状[J].教育观察,2019,8(31):126-127,130.

  [8]李晨,丁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40-43.

  [9]李妤蓉,秦洁,张洁莉,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3+3”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104-105.

  [10]周艳星,李江滨,张华,等.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应用于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0):78-79.

  [11]安英,范红艳,任旷,等.药理学实验中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23-25.

  [12]杨春静,张强,雷敬卫.药物化学实验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