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3

2023-01-03 10:23:38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包括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等等。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包括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等等。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情境

  化学作为高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整体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性知识多,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一些抽象性的知识,这就让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会感到吃力和困难。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教导下,通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最终掌握理论知识基础,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专业的思维、技能,从而在学科学习结束之后,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素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教师要基于这五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深入分析、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学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辨识物质的形态、变化等宏观的化学现象,进而掌握基础的物质分类方法;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及变化,同时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并探析物质的微观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物质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并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对化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清楚地认识化学的本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立假设的思维逻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假说的方式,由结论推导过程,之后再逐步收集证据,建立化学模型,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验证假说,从而形成严谨、科学的化学思维框架[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用基础的化学知识探究自然科学,锻炼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科学研究精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虽然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但改革的进度较为缓慢。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会极大地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且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严重不符。同时高中阶段,教师、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3]。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在课堂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化学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的传授,只注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中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刷题”机械地记忆化学原理、化学公式,这导致学生常常是能考取高分数,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家长、学生、学校三方的压力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在化学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一味地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抄写、背诵来记忆元素符号及同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甚至是一些化学实验步骤。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让学生熟练记住实验的步骤及其最终的结论,但却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导致学生处于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4]。

  (二)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一套固定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这样虽然方便,但由于教学方案是固定的、单一的,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直使用固定的教学方案面对全体学生,难免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终导致如下情况发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能消化吸收其中一部分知识内容,另一部分知识内容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概言之,单一的教学方案使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受限[5]。

  三、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会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初期对化学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在化学课堂中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为打破学生对于化学的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化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对化学产生兴趣,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进而消除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场景、生产实践、生活事件等,寻找与当节化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以创设出具体的情境,并辅以提问,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直观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进行思考,增加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6]。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硫性质”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二氧化硫作为葡萄酒添加剂的视频,说明二氧化硫可以起到增酸、杀菌、澄清、抗氧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印象中,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此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它可以在葡萄酒中使用?又为什么具有这么多功效呢?”由此引发学生的困惑和好奇心理。通过对二氧化硫有关水溶液酸碱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安全剂量的前提下,解释二氧化硫作为葡萄酒添加剂起到的各种作用,可深刻理解本节化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生活案例,以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进行“钠的化合物”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初期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在海军成立70周年时的视频,并提出“潜艇在海洋深处进行活动时会产生大量的CO2和其他废气,这会对潜艇中的人员造成危害,那么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要如何将这些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其中运用了哪些化学原理,又是如何保证操作人员的正常呼吸呢?”的问题,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到最终的答案。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呼应在最初上课时提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进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7]。

  (二)合理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

  纵观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化学的根本特质是分析推理及实践探索,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了许多实验内容,且不少化学知识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基于此,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在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实验的能力。首先,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利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实验器具,选择切实可行的实验主题,确定实验的名称[8]。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确保学生的安全。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例如,在进行氧化铝性质探究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教学。①明确本节课的实验教学目标,即探究氧化铝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②确定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选择合适的实验器具,包括铝条、砂纸、棉签、表面皿、试管、硝酸汞溶液、盐酸、NaOH。③列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首先用砂纸将事先准备好的金属薄片进行打磨;接着取出实验盒中事先蘸取特殊液体的棉花,在金属薄片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涂抹,保证金属薄片的表面充分接触该特殊液体,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g,切勿与皮肤进行接触,以防受伤;然后将上述实验中的两支棉签放在盒中,仔细观察金属表面的白毛;之后将金属上的白毛分别用棉签拨入点滴板的两个孔中,依次在两个孔中分别滴入盐酸、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反应,白毛溶于盐酸、NaOH溶液;最后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具。④概述实验结论及解释:在实验中经过一系列的操作,金属薄片上会出现白毛,这种白毛实际上就是氧化铝,而实验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砂纸的打磨及使用特殊液体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使金属与空气进行接触,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化铝,之后将白毛(氧化铝)分别与盐酸、NaOH放在一起,会发现氧化铝既溶于盐酸又溶于氢氧化钠,由此得出结论:氧化铝的性质是既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又可以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⑤推理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l2O3+6HCl=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验,通过一步步的操作得出有关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加大实践力度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光要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把握课外活动的时间,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实际上,生活中不少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需注重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加大化学实践的力度。具体而言,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当节课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化学学科思维[9]。例如,在进行“小苏打和苏打的性质”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即让学生了解家庭厨房里常常会见到的食用纯碱和小苏打,并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食用纯碱和小苏打制作馒头。在上课时,各小组分组展示样品,介绍制作的馒头的蓬松度、口感。然后教师可请做出的馒头在口感、蓬松度及卖相方面都比较好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之后教师再结合比较小苏打和苏打的性质,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等相关知识,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小苏打更易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作用产生CO2,且同浓度时碱性更小,比较温和,适量使用无刺激性,可以让食物膨松多孔、口感更好。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在课堂中通过交流沟通,分析自己发现的化学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可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化学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为核心任务实施教学,且考虑到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可以结合化学内容巧设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围绕当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设置问题串,并确保每个问题之间存在联系,通过问题将化学中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例如,在进行“甲烷的性质”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农村沼气池的图片和视频。当视频播完后,教师可以提出“通过观看视频中的沼气池,请大家思考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经过几个学习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它与CO2、H2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答。在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之后,通过结构可以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它在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整节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

  (五)重视知识总结,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还要重视课堂总结环节,好的课堂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作用。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年级之间层层递进,知识点之间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学生就需要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在大脑中构建完整、清晰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整体入手,通过归纳为学生构建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对化学整体框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在对整体的框架构建完整之后,需要对其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整理细化,并注重从化学元素、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入手,进行点、线、面的整体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表格、知识结构图、列提纲、对比、类比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体系[10]。当然,归纳总结也可以由学生完成,使其清楚自己对于当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获取化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苯的同系物”这一节教学时,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将苯的同系物与之前学习的芳香烃、芳香化合物之间进行对比,根据三者的概念让学生进行辨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化合物之间的关系。①苯的同系物:含有一个苯环,满足通式CnH2n-6(n≥6)的烃;②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③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由此,使学生产生如下认识: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化合物之间是包含的关系,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这样通过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深入分析、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认识到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1]马玉虎.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0(29):29-30.

  [2]刘武博.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高考,2020(28):69,71.

  [3]张祥.关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师,2020(19):96-97.

  [4]段福江.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18-19.

  [5]包小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高考,2019(21):150.

  [6]温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成都: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20:34-36.

  [7]申冲.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4):78.

  [8]孙守茂.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与实践[J].2020(13):253.

  [9]阮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32.

  [10]宁福华.关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