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
-
法学本科生教育培养范围研究论文
2024-01-10 09:18:19
2
[摘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培养法律人才应当重视对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对于法学本科生的教育培养范围,应当以法学理论教育为基础,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其基本要求是培养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思维,包括基本素养、科研能力、职业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
-
法律解释与实践探析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司法适用问题论文
2024-01-09 09:32:13
3
[摘要]:本文探讨了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以及相关的法律解释。醉酒驾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大安全问题,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此方面的解释与实践也在不断演进。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的法律案例,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法律背景下房地产交易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研究论文
2024-01-09 09:27:07
2
[摘要]:房产交易是实现房地产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经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易的安全与否很是关键,熟悉相关交易法规、防范潜在的交易风险,是维护购房者权益、规范交易市场秩序的前提所在。本文主要就房地产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展开探究,以期立足于房地产交易实际,增强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致力于一应风险的有效防范,将纠纷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
法律背景下的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论文
2024-01-09 09:22:20
2
[摘要]: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增加投入资金,有助于摆脱资金短缺困境,满足公司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保障公司稳定有序发展。股权融资虽能增加公司总股本,但也会产生一些法律问题,如何有效规避、解决法律问题成为相关领域学者思考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公司股权融资的概念、特点及方式;其次分析了公司股权融资的意义;再次分析了公司股权融资的法律问题;最后探讨了公司股权融资法律问题应对策略。
-
法解释学视野下的妨害安全驾驶罪构成要素论文
2024-01-09 09:16:36
4
[摘要]:妨害安全驾驶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廓清重要因素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区分罪与非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维护公共安全之立法目的,结合文义解释、目的解释、逻辑解释等方法,力图解读妨害安全驾驶罪法条中的“行驶中”“公共交通工具”“暴力”“抢控”“驾驶操纵装置”“擅离职守”“互殴”之构成要件、要素的含义。
-
对民法典时代网络虚拟财产继承制度的分析论文
2024-01-09 09:10:47
5
[摘要]:《民法典》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权利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制定的规定,将网络虚拟遗产纳入可继承遗产范围,结束了学界一直以来对该问题的争论。本文在《民法典》颁布施行后,通过对相关司法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网络虚拟财产继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分析,以为完善我国继承立法、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
电子签名动静态特征综合检验研究方法初探论文
2024-01-08 10:34:22
1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签名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比于传统签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使用更加方便的电子签名,这也使得公安工作实践中鉴别电子签名的 需求明显增加。通过研究将动态特征与静态特征综合运用于电子签名的鉴定分析上,能避免传统以 经验为主要鉴定依据的电子签名鉴定方法, 有效提高电子签名鉴定的程序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
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进路分析论文
2024-01-08 10:23:16
1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权益,包括平等就业权益、合法合规就业、合理薪酬福利、 安全健康就业环境、学习与工作平衡,之后探究了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护,包含平等就业、保障合 法权益、禁止强制加班、保护个人隐私、平等待遇和福利保障,进而为现代大学生的顺利正常就业 提供重要参考和有力支撑。
-
大学生法治意识“两极化”背景下隐性法治教育研究论文
2024-01-08 10:18:36
4
[摘要]: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主要途径。受全球 化思潮影响以及大学生主体性的日益凸显,显性法治教育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法治需求, 而隐性法治教育的多元性、融合性、潜隐性恰好可以填补显性法治教育的空白。目前大学生隐性 法治教育呈现出内容缺乏针对性、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充分、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据此提出了 如下发展路径:“ 以生为本 ”,满足大学生法治教育需求;“ 三全育人 ”,健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 育机制;“ 协同育人 ”,实现校内外隐性法治资源互融互通;“ 显隐结合 ”,
-
对我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论文
2024-01-07 11:28:37
33
[摘要]:通过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能够使行政主体在合法行政的同时,把握和运用好行政裁量权,在保障民生稳定、发展经济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实际制定情况来分析,该制度在制定主体、覆盖领域、所涉行为类型、评价机制上还存在着需要健全改进的地方。基于此,本课题通过研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包括明确制定主体,整合清理现有规定,建构位阶分明的规范体系;统一覆盖领域、扩展所涉行为类型;建立“平等评价机制”与“比例评价机制”;明确各种裁量因素、合理区分不同裁量阶次等。相信这对于提升党和政府执政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