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
-
轻罪诉源治理视野下 醉驾案件争议车型认定问题的思考——以“违法性认识”为切入点论文
2024-02-10 12:41:17
2
[摘要]:危险驾驶罪作为典型的轻罪案件,已取代盗窃罪一跃成为数量最多、占比最大的罪名,是名副其实的“罪名之首”。在危险驾驶案件当中机动车尤其是特殊车型(如燃油助力车、超标电动车)车辆性质的认定标准较易模糊。笔者以违法认识偏差为讨论基础,分析了相关规定对争议车型界定模糊的规范困境及有关部门的认定混乱的管理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最终认为,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当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治理缺陷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囿于刑法体系内思考相应的对策,而是应当将视野放归于社会综合治理的大格局下研究相应的解决
-
人民法院参与诉源治理路径研究论文
2024-02-10 12:34:29
111
[摘要]:诉源治理既是“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杠杆、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矛盾叠加、诉讼案件剧增的情况下,司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在当前人民法院收案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对人民法院参与诉源治理工作进行研究,完善参与诉源治理的具体路径,不仅可以从源头钝化矛盾,消除风险隐患,减少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数量,亦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侵权的成因与法律规制论文
2024-02-09 14:51:11
24
[摘要]: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侵权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本文就如何减少针对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内的网络侵权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分析论文
2024-02-09 14:44:57
13
[摘要]:河南黄河文化作为国家重点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黄河文化遗产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分析,认为存在缺乏制度化、专业化和有效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建立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平台和数据库,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跨部门合作与联动机制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为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以及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目的
-
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论文
2024-02-09 11:04:45
3
[摘要]: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重要的公民参与机制,能够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文章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详细分析和案例研究,试论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
-
数字经济背景下 个人信息的法治化保障机制研究论文
2024-02-09 11:00:27
8
[摘要]: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全面数据化已成为明显趋势,个人信息的数据价值和商业价值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着信息泄露和侵权的法律风险。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规范已基本形成,但因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性及挑战,仍需通过建立个人信息数据溯源的“安全锁”机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防护网”机制、夯实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链”机制,以法治化保障机制的建构,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屏障。
-
国有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方法论论文
2024-02-08 12:47:45
8
[摘要]:近年来,国资监管将强法治、防风险作为重点任务,将法律纠纷案件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提质效、稳增长、促管理的重要抓手。实践中,国有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维权不及时、处理不经济、结果不理想以及积案不清、教训不止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妥善处理、管理法律纠纷案件,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既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
-
股权转让税收政策的分析论文
2024-02-08 12:37:17
3
[摘要]:当事人进行转让股权,签署的具有法律权限的协议,即为股权转让协议。在法律中,股权转让可以被定义为物权变动。在完成股权转让后,公司股东原有的股东地位、权利、义务等,会跟随股权移转给受让人,后者则代替原本的股东成为公司新的股东。为让更多公司展开科学的股权转让操作,本文将详细分析股权转让税收政策,并对相关的税务法律策划做系统性研究,保障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
-
公安基层民警打击防范电诈犯罪治理研究论文
2024-02-07 15:20:26
10
[摘要]:近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日益增多,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安机关作为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主力军,必须准确掌握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该类型犯罪的成因分析,主要存在群众反诈意识有待提升、打击该类型案件深度不够、反诈宣传不够精准、联合作战协作不到位等问题。公安机关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同时注重强化破案打击效能,强化内外协作。在反诈宣传工作中需提升精准化、深度化、专业化,加大打处力度,构建联合作战新模式,以更好地治
-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法律责任分析论文
2024-02-07 15:09:48
3
[摘要]:近年来,不实和虚假检测报告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恶劣,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然而,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规定并不统一,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困难。本文分析了检测机构和人员应承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探讨了制约我国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的法律瓶颈,最后提出了立法建议,包括加强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在《民法典》中增加相关民事赔偿条款和加大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处罚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