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政工论文 2005-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效果分析

2005-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效果分析

79

2019-12-24 09:05:55    来源:    作者:xuekanba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2005-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后文简称浦江计划)出台背景、引进人才概貌,着重从荣誉称号、科技成果、创业创新等方面探究十年来浦江计划的资助效果,并就浦江计划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上海  浦江计划 资助效果

浦江计划是原上海市人事局(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资助优秀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启动科研工作,进一步优化上海市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上海创新实力,于2005年联合设立的人才培养计划。十年来,该计划已累计资助留学回国人员2502名,资助总额近4.5亿元。大部分受资助者已成长为本市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或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带头人,其中不乏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家“973计划”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领军人才,一批创业企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计划出台背景

浦江人才计划设立之前,截至2004年底,上海地区30个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均为留学回国人才,全市84位“两院”院士有海外留学背景,一批优秀的留学回国人才已经肩负起上海科技创新的领航重任。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国家对上海在全国大局中赋予的重要地位和寄予的殷切期望,还是大批学成归国学子希望报效祖国、施展才华的迫切诉求,都呼唤着上海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制定一项专门针对归国海外留学人员的“人才计划”。

彼时,《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出台,进一步吸引和集聚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助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成为上海的不二选择。为此,在市委、市政府决策领导下,市人事局(现人社局)和市科委联合推出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专为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提供初期启动经费支持,以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集聚、服务海外人才的良好氛围与环境,为上海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为做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市人事局(人社局)和市科委联合成立了浦江人才计划领导小组,由两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联合出任组长,负责审定浦江计划管理办法、年度申报指南和每年资助人员名单。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市人事局留学人员工作处(人社局外专留学处)和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负责根据形势变化提出管理办法修订建议,组织实施指南发布、申请受理、项目评审、对外公示、立项通知、项目验收等各项计划管理工作。

浦江计划主要资助新近来沪工作和创业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为其创新创业提供“第一桶金”。根据资助对象特点,分A、B、C、D四种类型进行资助:A类为科研开发类,资助对象是在沪各单位引进的科技人才;B类初为科技创业类,要求资助对象自主创办科技企业,后于2012年增设企业创新类,将在沪企业引进的科技人才纳入B类;C类为社会科学类,包括文化、文艺、新闻、金融、保险、证券、财会、体育等领域;D类为特殊急需类,针对的是不满足前三类相关申报条件但具有特殊专长而又为上海发展所急需的人员。其中A、B类和C、D类分别由市科委和人事局(人社局)负责具体运作。

2、引进人才概貌

十年来,浦江计划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基础前沿研究、高新技术攻关、高科技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吸引了来自美、日、德、英等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批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目前已累计资助2502名归国学子,包括A类1179人、B类264人、C类791人、D类268人;其中女性721人,约占30%。

image.png 

 

3、资助效果分析

3.1荣誉称号
image.png

十年间,资助人员中已有日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者1名、国家千人106名、国家“973”项目和基础研究重大计划首席科学家31名、国家杰青72名、上海千人62名,其它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获得者若干,为推动上海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2科技成果

仅据浦江计划资助项目验收数据统计,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定位的A类项目共计发表科技论文5994篇,平均每个项目7篇;以技术攻关为主要定位的B类项目共计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35件(项),平均每个项目3.6件(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44个,仅部分成果直接转让收入就达10.3亿元,是同期浦江计划A、B类投入经费总额的4.7倍。在浦江计划资助的基础上,有54人作为第一完成人在后续工作中获得63项国家或上海市科技奖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17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7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37项。

 

3.3创业创新

十年间资助的264名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中,有36人成长为“国家千人”、34人成长为“上海千人”、8人成长为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81名创新人才多供职于行业龙头或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大部分较早获资助者已经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领导,发挥着领军人才的作用。分布于各行各业的183名创业者虽是从零起步、备尝艰辛,但因技术相对领先、加上具有国际视野,大部分企业成长迅速。较早资助的不少企业已经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其中不乏被世界知名杂志评为中国乃至世界优秀企业、被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者,更多企业被上海市政府部门评为“科技小巨人企业”、“最具活力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等。一批优秀企业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体系,特别突出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备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4、展望

2014年,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指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段话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出发,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引领。为此,浦江计划相关工作也要适应这个大的形势,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浦江计划后续工作在下面几个地方亟待加强。

4.1、要坚持浦江计划“第一桶金”原则

坚持浦江计划“第一桶金”的定位,与“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坚持优中选优,同时进一步放宽浦江计划B类资助门槛,以引导海外人才向企业流动,助推上海转型发展;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宣讲浦江人才计划,增强计划知名度,同时进一步放宽企业申报条件。

4.2要为浦江人才这个群体提供更好服务

在继续组织好浦江人才内部交流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通浦江人才与学术/技术带头人、启明星、扬帆等其他科技人才群体间的交流通道,为各类科技人才的相互交流、交叉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此外,还须加强与外界沟通,共享资源,探索建立浦江人才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创新联盟等基地和平台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拓展浦江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渠道。

4.3、要加强对创业企业的跟踪服务

结合十周年总结,对以往资助过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梳理。对那些发展情况较好、又需要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向创新服务处、高新技术处、创业中心等委内兄弟业务处和相关单位进行推荐;对发展前景看好、急需后续投资资金支持的,向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推荐或通过基金会向相关投资机构进行推介,为浦江计划创业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来,浦江计划资助了2502名海外人才,培养了一批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央和本市“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以及获得许多国际大奖的各类人才。该项目已成为上海市人才培养的品牌项目,相信历十年发展更臻成熟的浦江计划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