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NT超声检测联合颜面轮廓超声指标筛查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2024-05-23 10:52:18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唐氏综合征,亦称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第21对染色体的部分或全部的一个额外副本所引起的基因异常状况[1]。这种染色体的异常复制导致的一系列患儿生理和发育的异常。羊水穿刺和绒毛活检是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方法,准确度高但伴有一定的流产风险。近年来超声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胎儿颈后透明层(NT)厚度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后脊柱外软组织外缘与颈后皮肤内缘之间的液体积聚厚度来评估唐氏综合征风险,较大的NT测量值通常与染色体异常、心脏缺陷及其他发育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2-3]。颜面轮廓超声相关检测指标可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颈后透明层(NT)超声检测联合颜面轮廓超声指标筛查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江苏盛泽医院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并确诊的101例孕妇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胎儿筛查结果正常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NT厚度、额-上颌(FMF)角、上颌-鼻根-下颌(MNM)角和鼻前组织厚度与鼻骨长度比值(PT/NBL)及各指标诊断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厚度单独、联合FMF角及联合FMF角和PT/NBL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MNM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T厚度、FMF角及PT/NBL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T厚度增加,FMF角增大和PT/NBL增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M角减小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厚度、FMF角和PT/NBL三者联合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明显高于NT厚度诊断(0.878)和NT厚度联合FMF角诊断(0.887)。结论:NT增厚、FMF角增大、PT/NBL增大与胎儿唐氏综合征有关,与NT厚度单独和NT厚度联合FMF角相比,联用NT厚度、FMF角和PT/NBL三项参数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胎儿,唐氏综合征,颈后透明层超声,颜面轮廓超声,诊断
唐氏综合征,亦称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第21对染色体的部分或全部的一个额外副本所引起的基因异常状况[1]。这种染色体的异常复制导致的一系列患儿生理和发育的异常。羊水穿刺和绒毛活检是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方法,准确度高但伴有一定的流产风险。近年来超声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胎儿颈后透明层(NT)厚度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后脊柱外软组织外缘与颈后皮肤内缘之间的液体积聚厚度来评估唐氏综合征风险,较大的NT测量值通常与染色体异常、心脏缺陷及其他发育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2-3]。颜面轮廓超声相关检测指标可以为评估唐氏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提供额外信息[4]。尽管NT超声检测和颜面轮廓超声指标在诊断唐氏综合征方面显示出潜力,但由于受到胎儿体位、母体体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5]。本研究旨在探讨胎儿NT超声检测联合颜面轮廓超声指标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在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江苏盛泽医院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并确诊的101例孕妇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胎儿均经超声、血清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单胎妊娠;(3)孕前体重符合健康标准;(4)无明显的遗传病史或家族史;(5)孕妇及其配偶均为汉族。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史;(2)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重大器官疾病;(3)在孕期使用过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4)孕前和孕期存在吸烟饮酒史。选取同期胎儿筛查结果正常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同观察组(2)至(5)。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30.12±3.45)岁;孕周11+1~13+6周,平均孕周(12.34±1.45)周。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1.58±3.21)岁;孕周11~13+6周,平均孕周(11.89±1.67)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盛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孕妇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 NT超声检测采用超声诊断仪(型号:LOGIQ E9;生产厂家:美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进)字2014第3231328号)进行超声检查,采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4.0~6.0 MHz。操作过程严格遵循英国胎儿基金会的测量标准[6]。患者采取仰卧位,放松腹部,移动探头寻找到胎儿的位置并获取清晰的图像。确认胎儿处于自然体位,获
得胎儿正中矢状切面,即头和脊柱成一直线,且胎儿的下颌不与胸部接触,通过测量胎儿头臀径确认孕周。在放大的图像上测量NT值,沿着颈部透明区的内缘画一条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取NT厚度最宽处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1.2.2颜面轮廓超声测量额-上颌(FMF)角:确定胎儿的额部和上颌骨的位置,然后分别在这两个解剖标记点上画线,形成一个角,一条线沿着前额的轮廓,另一条线沿着上颌骨的轮廓。FMF角即为这两条线所形成的角度[7]。上颌-鼻根-下颌(MNM)角:确定上颌骨、鼻根和下颌骨的位置,然后分别在这三个解剖标记点上画线,形成一个角,一条线沿着上颌骨的轮廓,一条线沿着鼻根的轮廓,最后一条线沿着下颌骨的轮廓羊水穿刺和绒毛活检。MNM角即为这三条线所形成的角度[8]。鼻前组织厚度与鼻骨长度比值(PT/NBL):PT指从鼻骨最前端到皮肤的垂直距离,在超声图像上,确定鼻骨的最前端,然后测量到皮肤的垂直距离;NBL指鼻骨的直线长度,在超声图像上,沿着鼻骨的轮廓测量其长度;PT/NBL即为鼻前组织厚度与鼻骨长度的比值[9]。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胎儿超声NT厚度、FMF角、MNM角和PT/NBL;(2)以胎儿羊水染色体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将NT≥2.5 mm定义为NT增厚,对照组FMF角、MNM角和PT/NBL的单侧第95百分位为诊断参考值[10],比较NT超声厚度、FMF角、MNM角和PT/NBL的检出结果;(3)比较两组NT厚度、NT厚度联合FMF角及NT厚度、FMF角、PT/NBL三项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NT厚度、FMF角、MNM角和PT/NBL的测量值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厚度单独、联合FMF角及联合FMF角和PT/NBL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T厚度、FMF角、MNM角及PT/NBL比较
观察组NT厚度、FMF角及PT/NBL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NM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NT厚度及颜面超声参数诊断结果
对照组NT增厚8例(10.00%),观察组NT增厚68例(67.33%);以对照组FMF角的单侧第95百分位(93.1。)作为参考值,观察组有37例(36.63%)在参考值以上,对照组有6例(7.50%);以对照组MNM角的单侧第95百分位(7.1。)作为参考值,观察组有18例(17.82%)胎儿在参考值以下,对照组有9例(11.25%);以对照组PT/NBL的单侧第95百分位(0.95)作为参考值,观察组有41例(40.59%)胎儿在参考值以上,对照组有7例(8.75%);观察组NT厚度增加,FMF角增大和PT/NBL增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M角减小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NT厚度联合颜面超声参数的诊断效能
根据NT厚度联合颜面超声参数的ROC曲线可知,NT厚度诊断唐氏综合征的AUC为0.878,NT厚度和FMF角联合诊断的AUC为0.887,NT厚度、FMF角、PT/NBL三项参数联合诊断唐氏综合征的AUC为0.940,高于NT厚度单独诊断和NT厚度、FMF角联合诊断,见表3、图1。
3讨论
染色体异常通常源于生殖细胞的非整倍性分裂,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的不均等,导致胚胎细胞含有非正常数量的染色体[11]。唐氏综合征即非整倍性分裂导致胎儿体内存在一个额外的21号染色体,额外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过表达导致患儿的智力发育迟缓、特殊的面部特征、生长发育受限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器官功能障碍[12-13]。在面部特征方面,唐氏综合征患儿通常表现为眼睛呈倾斜状、鼻梁低平、舌头相对较大、耳朵形状和大小异常等[14-15]。随着医学进步及超声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通过超声检查胎儿结构、筛查胎儿畸形成为可能。超声诊断可以帮助检测胎儿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如NT的增厚、异常的颜面轮廓等,从而为后续的医学干预和家庭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胎儿超声诊断领域,NT的测量已成为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NT是指在胎儿颈部皮肤与软组织下方的一个透明区域,其在第一孕期(通常在11~14周孕期)的超声检查中可被明确观察到[16]。当NT厚度超过在相同孕周下的正常范围时,胎儿患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相应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NT厚度和NT增厚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NT厚度增加通常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患儿颈静脉窦与颈部淋巴管相通延迟后,会导致颈部出现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的积聚会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NT的增厚[17]。唐氏综合征胎儿多见面部平坦、上颌骨短小和后移,通过FMF角和MNM角测量和分析可以为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提供参考。张广英等[18]对早孕期胎儿FMF和MNM与唐氏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示FMF角增大是发生唐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NM角不是。本研究显示观察组FMF角和FMF角增大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MNM角小于对照组但未呈现显著性变化关系。这一结果提示FMF角的增大在唐氏综合征胎儿中可能反映了其特征性的颜面结构异常,而MNM角不如FMF角在唐氏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敏感。PT/NBL作为一种超声学指标,通过测量胎儿的PT和NBL并计算其比值得到,其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重视[19]。例如,Manegold-Brauer等学者对17例唐氏综合征胎儿的PT、NBL及两项指标比进行研究,认为结合PT/NBL比值测定可增加唐氏综合征胎儿的检出率[20]。本研究中,观察组PT/NBL和PT/NBL增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反映了胎儿鼻前组织的增厚或者鼻骨长度的相对减小,可能是由于鼻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鼻前组织厚度。
比较NT厚度联合颜面轮廓指标在唐氏综合征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NT厚度和FMF角在唐氏综合征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独使用NT厚度进行诊断。韩娟等[20]通过早孕期胎儿FMF角分布在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中发现,与NT厚度单一诊断相比,NT厚度作为单一的筛查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NT厚度、FMF角和PT/NBL三项参数联合应用于唐氏综合征的诊断时,其AUC明显超过了单独使用NT厚度或NT厚度和FMF角二者联合。张欢欢等[21]应用联合参数诊断唐氏综合征胎儿时,发现纳入PT/NBL后诊断的敏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可能与PT/NBL能更为精确地反映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鼻部结构异常有关。
综上所述,NT厚度、FMF角、和PT/NBL在唐氏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在唐氏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最高的灵敏度和AUC,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但本研究还在一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样本相对较小,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大的样本中验证我们的研究发现,进一步探讨这些超声学指标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探讨其他的超声学指标,例如颅骨形态、心脏结构等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ARVEY S,ALLEN N M,KING M D,et al.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outcomes of infantile spasms in Down syndrome[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22,64(6):780-788.
[2]胡孝南,胡祝明,姜雨婷,等.孕早期唐氏筛查绝对风险的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8):4248-4250.
[3]龙喜贵,覃婷,莫伟英,等.1 875例孕妇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指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0):1630-1634.
[4]RADHAKRISHNAN P,NAYAK S S,SHUKLA A,et al.Facial profile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in fetuses with trisomy 21[J].Clinical Dysmorphology,2018,27(4):126-129.
[5]崔红,朱小兰.超声检测颈部透明层增厚结合Tei指数诊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2):279-283.
[6]丁红,张永,王蕴慧,等.基于图像识别的胎儿颈项透明层超声图像评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11):977-980.
[7]HSIAO C H,LIU W L,CHEN R C,et al.The fetal frontomaxillary facial angle in normal and trisomy 21 ultrasounds at 11-13+6 weeks of gestation:findings among the ethnic Chinese compared with Caucasian[J].Prenatal Diagnosis,2013,33(8):711-715.
[8]LIU W,QU S,WANG M,et al.Maxilla-nasion-mandible(MNM)angle:an indicator to assess fetal facial profile in first-trimester of pregnancy[J].Springerplus,2016,5(1):1335.
[9]MANEGOLD-BRAUER G,MAYMON R,SHOR S,et al.Down's syndrome screening at 11-14 weeks'gestation using prenasal thickness and nasal bone length[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9,299(4):939-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