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2024-05-21 15:56:2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与常规CT相比,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时应用多层螺旋CT能够全面展现支气管腔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为提升诊断效能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接收的85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至影像科接受常规CT、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造影检查,以支气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影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效能,观察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病灶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所呈现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5例观察对象中有77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共检出支气管扩张肺段117个。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病变肺段的诊断准确率为94.87%,高于常规CT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主要分为囊状型、柱状型、静脉曲张型、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根据其混合种类的不同,可同时呈现出2种甚至3种征象。结论:与常规CT相比,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时应用多层螺旋CT能够全面展现支气管腔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为提升诊断效能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造影,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ronchiectasis.Method:A total of 8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ronchiectasis admitted to Xinglin Branch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20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All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sent to the Imaging Department for routine CT,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bronchography.The efficacy of CT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bronchiectasis was evalu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bronchographyas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ronchiectasis lesions in multi-slice spiral CT were observed.Result:Of the 85 subjects,a total of 77 cases were diagnosed with bronchiectasis,and 117 lung segm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were detected.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of disesed lung segments in bronchiectasis was 94.87%,which was higher than 76.92%of routine C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bronchiectasis were mainly divided into cystic type,columnar type,varicose type,and mixed type,among which mixed type can present two or even three signs at the sametim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ixing.Conclusion:Compared with routine CT,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bronchiectasis can more comprehensively show the lesions of the bronchial cavity,providing a rich imaging diagnosis basis for the clinic and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Keywords]Multi-slice spiral CT Bronchiectasis Bronchography Diagnosis value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或邻近肺组织内部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肺部纤维化所导致的支气管腔持久性扩张,该病的形成不仅会破坏支气管结构及功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管腔形态改变,还会诱发慢性咳嗽甚至咯血症状,对个人的呼吸功能产生显著危害,有研究指出,若放任支气管扩张症发展,则可能增加个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心肺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可能性[1-2]。为了解支气管扩张症所致支气管形态变化情况,临床常利用CT成像技术获取支气管组织形态变化数据。常规CT检查虽能够通过观察支气管结构来获取管腔直径、周长等数据,评估支气管扩张程度,但图像分辨率偏低,对部分较细微的支气管扩张病变或难以及时检出[3]。为防止因成像质量欠佳而导致漏诊、误诊,有研究指出,可使用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进行检查,多层螺旋CT较常规CT在图像分辨率方面较具优势,且多层螺旋CT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支气管进行扫查,便于临床收获更为丰富的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数据[4-5]。现围绕上述CT影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望评估此种影像学技术对提高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效率、提升诊断质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接收的85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入院时存在疑似支气管扩张症症状表现。排除标准:存在CT造影剂成分过敏史;合并支气管肿瘤、支气管炎等其他支气管疾病。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3.46±9.9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5年,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6.95±1.28)年;慢性咳嗽85例,咳脓痰78例,咯血75例。观察对象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前瞻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落实。
1.2方法
入选者均至影像科接受常规CT、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造影检查。(1)常规CT检查流程。采用Philips Medical Systems Nederland B.V.所生产的MX 4000双层螺旋CT检查系统进行检查。待患者保持舒适仰卧位躺于检查床后,设置CT管电流/电压为150 mA/120 kV,层厚设定为8.4 mm,层间距设定为8.4 mm,扫描速度控制在2.8 s/层,扫描矩阵为512×512,自肺尖开始向下扫查至肺叶底端。(2)多层螺旋CT检查流程。采用GE Medical Systems,LLC所生产的REVOLUTION ACE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检查。待患者仰卧于检查床,协助其保持深而缓的呼吸频率,提醒其在扫查期间先深吸气再屏气。首先,设定参数,管电流/电压为400 mA/120 kV,层厚设定为1.25 mm,层间距设定为8.4 mm,螺距1.35 mm。其次,自胸骨上凹处以上4 cm开始扫查,一直向下至肺叶底端,发现支气管扩张段则对病变部位肺段及周围肺叶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查,记录支气管扩张段管腔扩张程度、变化形态,确认管腔内部有无大量黏液滞留或气体充盈的情况。对感兴趣区域行多平面重建,重建层厚及层间距控制在8~10 mm,二次薄层重建层间距维持前述标准,层厚控制在1~2 mm。设定参数后注射对比剂,本次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632,规格:100 mL∶76.89 g)作为对比剂,取肘静脉作为穿刺点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80 mL(浓度300 mg/mL)。注射药液后密切观察主动脉弓处对比剂浓度变化,一旦发现对比剂浓度达到肺窗扫描阈值,即150 HU,则进行二次薄层重建扫查,扫查时长控制在5 s左右,延时10 s。收集肺段支气管影像学数据上传至多平面重建工作站行三维重建。(3)支气管造影检查流程。检查前确认无碘剂过敏,若支气管内滞留较多分泌物,则先行体位引流促进分泌物排出。经鼻插入导管至声门下,外部导管使用胶带固定,注入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074,规格:2 mL∶40 mg),促使药液渗入双侧主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腔(双侧各注入2 mL),造影期间视呛咳程度可适当补充2~4 mL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85例观察对象支气管造影、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CT检查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6],需出现至少1项CT影像学表现:①以肺段为单位,至少1段支气管远端管腔直径≥近端;②远端支气管腔内径≥伴行肺动脉管腔内径的1.5倍;③胸膜下深度1.0 cm范围内可见支气管。(2)以支气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为指标评估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效能。(3)比较常规CT、多层螺旋CT对患者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病变肺段的诊断准确率。(4)分析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若理论频数≥5则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5则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支气管造影诊断结果
支气管造影结果显示,85例疑似患者检出77例阳性及8例阴性;77例阳性患者中共检出117个病变肺段,包括38个混合型,41个囊状型,19个柱状型及19个静脉曲张型。
2.2常规CT诊断结果
常规CT共检出68例阳性及17例阴性,见表1。
2.3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多层螺旋CT共检出75例阳性及10例阴性,见表2。
2.4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效能比较
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与常规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不同检查方式对支气管扩张症病变肺段诊断准确率比较
多层螺旋CT对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病变肺段诊断准确率为94.87%(111/117),高于常规CT的76.92%(9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4,P=0.005),见表4、表5。
2.6支气管扩张症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
7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走向、管腔内径等数据均可通过CT检查得以显现,其支气管动脉主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弯曲或迂回性改变,供血动脉扩张段累及肺段下方,血管整体呈现网状交叉分布形态,血管扩张幅度最大可达到6 cm;主要影像学表现可分为4种:(1)囊状型,可见支气管扩张部位出现局部不规则串珠样、“蜂窝”状改变,扩张处支气管远端出现囊状改变,病变肺段表面光滑,见图1A,其中26例可见内部有液平面生成,19例伴随支气管感染者病灶周围出现炎性实变影。(2)柱状型,支气管扩张部位管腔均出现轻度或中度的扩张,扩张段形态包括柱状、分支状、椭圆形管状、环状等,各肺段扩张幅度较均衡,与伴行肺动脉相比,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段管壁增厚程度较显著。7例扩张段管腔内滞留大量黏液,在CT中表现为伴行肺动脉血管局部高密度影,见图1B;4例扩张段管腔内充盈大量气体,在CT中表现为扩张段支气管与伴行肺动脉血管互成“印戒征”,见图1C。(3)静脉曲张型,此类支气管扩张多发于双肺上叶后段、左肺舌叶,本次共检出14例发于双肺上叶,5例发于左肺舌叶。CT影像显示,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段管腔轮廓欠规则,16例存在程度不均等的扩张,均呈现出类似波浪迂曲样的形态改变,少数出现串联式小泡状改变,见图1D;其中8例出现扩张段管壁增厚,CT中表现为“双轨征”,见图1E。(4)混合型中常见混合类型为囊状型+柱状型,在混合型中占比39.29%(11/28)。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段管腔根据其混合种类的不同,在CT中同时呈现出2种甚至3种征象。
3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以慢性咳嗽、咳脓痰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获得性慢性呼吸道感染,有研究分析,支气管先天性发育不全、支气管壁炎症反应所致局部平滑肌受损、支气管纤维化瘢痕牵引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症的诱发因素[7-8]。由于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咳嗽、咳痰等症状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典型症状存在相似之处,因此,临床倾向于采取更为全面的诊断方式,获取关于支气管扩张症所致病理生理变化的详细数据。基于该病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技术,直观呈现支气管病变部位的情况。
为探讨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现支气管扩张症病变部位组织情况的影像技术,本研究围绕CT影像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后发现,多层螺旋CT对该病诊断准确率为95.29%,高于常规CT的77.65%,本研究结果与邓瑞芳[9]研究结果相近,该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准确率为98.03%,常规CT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仅达到90.79%,与多层螺旋CT相比较低。上述结果提示,CT影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其中多层螺旋CT诊断效能较显著。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可探查支气管主干血管、伴行肺动脉血管内情况,展现内部黏液残留或气体充盈程度,通过实时图像对支气管径进行测量以评估其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程度,明确支气管扩张情况[10-11]。CT影像技术下包含多个类型的检查技术,其中常规CT虽能够弥补传统X线检查在检查范围方面的不足,对病变支气管做深入的探查,但检查期间易受到个人呼吸、层厚设置合理性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图像清晰度降低[12]。多层螺旋CT可弥补常规CT在成像清晰度、图像分辨率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扩大扫查范围、提高检查效率,利用薄层检查技术优势减弱容积效应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全面呈现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局部弹性组织改变、管腔直径增大、管腔内黏液残留等病理性变化[13-15]。在诊断期间应用此项技术,可获取支气管扩张症所致支气管壁弹性组织受损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支气管形态、走向、内径等指标变化来分析其出现病变的原因,通过观察支气管近端、远端形态差异评估扩张程度,防止因图像不清晰、扫查不到位而忽略部分细微扩张性病变,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准确率。支气管扩张症所致病理性改变受到病症严重程度、发病机制等因素影响,表现为囊状型、静脉曲张型等多种类型[16-17]。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可展现柱状型、囊状型、混合型、静脉曲张型等支气管扩张症病变情况,提示应用此种技术可为临床分析支气管扩张症病情提供丰富的数据。利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支气管进行全面扫查,并发挥其多平面重建优势还原病变部位支气管组织情况,可根据支气管与CT扫描平面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其有无“印戒征”“双轨征”等代表性征象,且能够发挥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优势显示肺段细微扩张性病变。有研究指出,判断支气管扩张症责任血管、分析动脉远端血管走向均对分型结果有重要影响[18]。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探查肺段支气管动脉血管走向并借助清晰影像中管径数据评估扩张程度,可明确责任血管,在此基础上观察支气管有无串珠状、迂曲样改变,借助多层螺旋CT影像所呈现的支气管增厚、腔内黏液残留情况、炎症变化等数据进行诊断,可判断病变类型[19-20]。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扩张症中应用多层螺旋CT影像技术,可发挥其高图像分辨率、成像清晰度及扫查范围广等优势,全面展现支气管腔病变情况,便于临床测量管径、评估管壁增厚程度,根据支气管走向等数据明确病变类型,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刘雪健,王佳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51(2):97-100.
[2]高杨,谢江,王增智,等.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8):1159-1163.
[3]蒲豆豆,马军超,于勇,等.支气管扩张程度的CT定量评估:与人工方法的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22,37(8):982-986.
[4]邵胜超,蔡庆,童明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微小肺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2):267-270.
[5]胡庆栓.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4-85.
[6]支气管扩张症专家共识撰写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311-321.
[7]朱紫阳,覃伟,余伟,等.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的血管介入治疗疗效及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1,29(5):266-270.
[8]杜丽君,董琼.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2):66-69.
[9]邓瑞芳.支气管扩张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0):36-37,40.
[10]赵添,陈仁彪,郑伟良,等.CT血管造影对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2):346-349.
[11]王金本,黄文荣,卢宏全.MSCT检查支气管动脉征象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73-75.
[12]刘伟,杨宏博.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0):123-127.
[13]梁冬.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1):24.
[14]刘加尉.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3):180-181.
[15]钟荣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1):29-30.
[16]赵梦姿,关文超,刘秋实,等.支气管扩张症不同表型临床特征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2,13(1):30-35.
[17]高媛,张薇,周妍,等.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不同影像分型的临床特征[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2):897-901.
[18]孙炎平.CTA下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NBSA影像特征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9):1711-1714.
[19]古丽茹·阿热斯兰,祖菲亚·努尔买买提,黄霞,等.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8):3469-3473.
[20]袁沙沙,王冰,苗青,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流受限程度与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570-573.
